“鱼趣壶”创作谈

2014-12-27 07:46谢永新
江苏陶瓷 2014年1期
关键词:亚明壶体方器

谢永新

(宜兴 214221)

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规格齐全、千姿百态,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们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之路,同时吸收有益于情感和思想表达的器型元素,把它们应用到紫砂陶的实践中去,创造出“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使紫砂壶享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声誉,从而诞生和积淀了一大批器型门类和经典作品。

紫砂路上,方器的发展是不寂寞的,紫砂方器作品的问世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在宜兴丁蜀镇蠡墅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的残片复原件中,其中就有一件“六方高颈壶”的方器作品。该残器创作于宋代,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器型呈六方形,泥片镶接法成型,在壶嘴、壶身的镶接处贴有一个柿形片子作为装饰,这件方器是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残器器皿之一。明代时大彬创做的“六方壶”(见图1)泥色呈赫红,红如胭脂。壶身呈六棱柱形,腹与流均为六棱形,柄出五棱,口、盖、钮圆形,方身圆顶,盖为圆形,小圆钮,钮上有对合的半弧纹。每片壶片宽度虽然不十分规整,却显得规矩严谨、颇有章法、粗中带细,可见明代的方器制作工艺技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图1 六方壶

到了清代初期,紫砂方器制作日渐成熟。陈鸣远所制的“四方鼓腹壶”继承明代紫砂创作特征,圆中见方,在紫砂方器工艺创新上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四方鼓腹壶”形体端正、线面流畅、大方得体、敦实厚重。紫褐色砂质颗粒隐现,造型寓圆于方、方圆结合,弯曲流、环形把、四饼底足,结构合理,简练质朴,壶盖鼓出,子口密缝紧凑,盖顶与壶身形制相近,既继承了明代器物造型朴雅,又发展了方器精巧素雅的风格特征。

近代艺人中,亦出现许多紫砂方器的制作高手和方器名作。例如王寅春和著名画家亚明创制的“亚明方壶”(见图2),型制方正、色泽红润、砂质坚细、浑朴厚实。造型特点表现为角纯而韵、线挺而直,口盖方而寓圆,底圈大而称势,嘴直曲而变化,把方而切体,钮洞扁而大气,端庄纯洁、古朴典雅,是紫砂方器的传统经典之作。

图2 亚明方壶

传承和创新,是紫砂发展不变的话题。在上述这些经典的方器造型中经常流连,常会有创作一把不失传统,又有新意的紫砂作品的创作愿望。创作时恰逢岁末,生活中弥漫着节日的气息,中国人都喜欢在新春佳节时寓情寓意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例如:“余”和“鱼”谐音,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再配上莲花或莲藕,还有鱼,即“莲连有鱼”,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把这样的美好寓意用在了紫砂方器创作上,一把“鱼趣壶”(见图3)大气稳重中不失活泼俏皮,祝福满满,赋予了方器作品新的意境。

图3 鱼趣壶

“鱼趣壶”整体造型为传统方器形态,四方的壶体饱满异常、方中寓圆,棱角浑朴有致,底、腹、口规矩而挺拔有力;壶盖微突且平,与壶肩呈阶梯过渡相切;壶嘴自然胥出,以鱼嘴造型点缀,壶把寓方带圆,下方以鱼为造型自然过渡,和壶嘴相映成趣,为整体的方添上了活泼的韵味;壶钮比例适当,精工细作了鱼跃龙门的造型,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一条充满活力的鱼高高昂起越过龙门,预示着来年的美好生活,做工精致,和嘴、把浑若天成,方圆相济、肌骨亭匀、朗而不俗、秀韵悠长。烧制成功后令人耳目一新,在细细品味之余,感觉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创作理念。具体表现在壶体大面积留白,略显单薄。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这样大面积的空缺叫“留白”。在绘画作品中,画家留白是为了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留白是为了给读者以思考和想象。作为这件紫砂创作,这样的留白和整体造型设计不相吻合,需要重新布局创作。如果以铭文“年年有余”、“鱼跃龙门”这类的形式就会陷入喜庆有余、雅气不足的弊端。反复思考、权衡之后,决定在壶身大面积空白处刻画:“莲”和“连”谐音,“鳜”和“贵”谐音,莲花、鳜鱼寓意着连年有余、富裕有余,和“鱼趣壶”要表达、倾诉的美好情感自然相容。于是,在壶体刻画中采用大面积的莲花刻绘,只在壶身下端刻画一条鳜鱼,疏密相间,和壶的嘴、把、钮融为一体,鱼趣味扑面而来,在稳重的方器造型中通过巧妙布局设计达到了预期的创作意图。

视觉上的美观,触觉上的舒适,使用上的安全牢固,以及搭配上的合情合理使紫砂方器的发展充满希望。从业人员只要刻苦钻研、巧妙构思、严谨设计、合理布局、精工细作,紫砂方器的发展将呈现灿烂夺目、多姿多彩的崭新局面。

猜你喜欢
亚明壶体方器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马尔代夫前总统亚明被捕
费新我拒名家作序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
玉饰为凭
浅谈紫砂《六方水平壶》的传承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