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浓浓秋意——紫砂“秋韵丰收提梁壶”创作谈

2014-12-27 07:46钱建生
江苏陶瓷 2014年1期
关键词:秋韵葡萄藤花器

钱建生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艺术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它以工艺美术为根、传统文化为源、在与茶文化结合中形成了独有的“容天、容地、容世界”的艺术文脉,以赏用兼优的艺术特色屹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在历代艺人的艰辛耕耘下,形成了珠圆玉润的圆器、骨肉亭匀的方器、返璞归真的花器、脉络有致的筋纹器,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品种之多、品种之广、品种之变化也在陶瓷艺苑中堪称一绝。

诸多的在圆器、方器、花器和筋纹器中,紫砂提梁壶艺更是新颖别致、独树一帜。据考证,最早的提梁壶当属宋代大学士苏轼,他受灯笼和屋顶大梁的启迪而设计了“东坡提梁壶”;而明代时大彬的“大彬提梁壶”、清代邵旭茂的“旭茂提梁壶”、近代顾景舟的“提璧壶”和王寅春的“裙花提梁壶”、当代汪寅仙的“曲壶”等也均被世人公认为紫砂提梁壶的经典茗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创作了返璞归真、秋意浓浓的紫砂花器“秋韵丰收提梁壶”(见图1),现细述如下:

图1 秋韵丰收提梁壶

1 返璞归真的“秋韵丰收提梁壶”

提梁壶有软提梁和硬提梁之分,而硬提梁又可细分为单式提梁、三叉提梁和绞式提梁等,这是紫砂壶艺领域中一类非常特殊的造型,提梁凌空而起,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张力,虚实节奏协调、比例和谐匀称、刚柔曲直相济、制作一丝不苟,让人能深深感受到蕴于壶内而高于壶外的新的内涵和魅力,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紫砂花器“秋韵丰收提梁壶”选用底槽青泥制作,泥质细腻,呈色稳重;壶身似圆形灯笼状,圆润和谐;葡萄枝干状的三弯流苍老劲挺,疤瘤累累的三叉葡萄藤为提梁壶把刚健挺拔;在壶流一面的提梁末梢处攀伸出葡萄藤的新枝和嫩叶,枯枝新芽新颖别致、栩栩如生,垂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酱红色葡萄,晶莹剔透、芳鲜圆绽;扁圆形压盖,母子线口盖吻合严密,壶钮为一段弯曲挺劲的葡萄藤,盎然的新技、葡萄叶和葡萄附贴在盖面上,呈现出浓浓秋意、勃勃生机。纵观此壶,制作精细,壶身憨实敦厚、浑朴大度,壶流曲型流畅,似彩虹的提梁与壶身的衔接浑然天成,形成的空间气势非凡,舒展潇洒,犹如要将世间田园风光一览融入其中,也更体现出了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时代精神。

2 浓浓秋意的“秋韵丰收提梁壶”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能带给人们更多喜悦的季节。在江南水乡,就有“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秋高、稻熟、蟹肥”等佳句,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也常常会相聚在一起,沏茗茶、赏明月、尝葡萄、听秋籁清韵、谈丰收年景。

“秋韵丰收提梁壶”也正是以此为情景,让人们感悟与回味秋天田园风情的秋韵。田园风情数不胜数,以葡萄入壶乃是大自然秋景田园丰收的一个缩影。大自然的葡萄枝叶蔓延、果实累累,清代萧雄《葡萄》盛赞曰:“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一颗颗晶莹玉润的葡萄代表着甜密和幸福,成串成簇的葡萄呈现了丰收的景象,预示着“多子多福”,寓意着人丁兴旺,象征着五谷登丰,也昭示着吉祥富贵。“秋韵丰收提梁壶”将田园之趣、自然之美映在壶上,浸透了丰收的气息,浓缩了丰收喜悦之情景,充满着欢畅、心怡和回望,使人们不由得沉醉于触动心灵的艺术佳境和甜密的自然情怀,焕发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意境空间,令人为之神往。

3 结语

提梁壶柔中寓刚、挺拔优美,只要比例协调、处理得当、制作精细,就能达到提梁之“虚”与壶身之“实”交相辉映、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秋韵丰收提梁壶”气度豁达、意境悠远,既有形式上的贯通,又兼顾实用上的理趣,格调清新、风韵别致,在泥质、形体、制作和内涵上都达到了情趣相合、意理兼容的境地,散发出洒脱、精神之神韵,其蕴含的寓意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一种慰籍,含蓄的田园情趣将大自然的雅致与精髓呈现得淋漓尽致,使作品真正实现了形神相融、形意相融的艺术境界。

猜你喜欢
秋韵葡萄藤花器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秋韵
葡萄藤上的塑料袋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秋韵》
秋韵
《秋韵》
短文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