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充满绒毛样腺瘤一例

2014-12-28 06:48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癌变肠管腺瘤

1.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2.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CT室(青海 西宁 810100)

唐万旭1 李仁业2

患者,女,59岁,因大便性状改变并便中带血两年入院。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偏平状,排便时下腹坠胀不适,无便中带血。一年来出现稀便混合鲜血,在当地卫生院静脉给药治疗以及自行间断服药,效果不佳。此后,黏液血稀便加重,经省级医院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绒毛状腺瘤”,来我院诊治。CT检查所见:距肛门约5cm以上直肠右前壁见长约10cm的分叶状肿块影突向腔内,充满肠管,致肠管增宽达7cm,围绕肿瘤表面见环形液体密度样影,增强后,肿瘤强化不明显,但周边呈环及网格状细线样强化表现(见图1)。手术所见:距肛门5cm处,直肠右前壁见充满肠管约10×8cmb菜花状肿块,肿瘤侵犯直肠周径约三分之二,质软、基底部广、与肿瘤顶部基本同大。病理表现:巨体组织形态;直肠组织长18cm,直径6~6.3cm,距肛门6cm处;另一端6cm处,大小6×6×5cm乳头样包块,充满肠管。病理诊断:直肠绒毛状腺瘤伴上皮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侵及深肌层(见图2)。

1 讨 论

凡从黏液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 均称为息肉。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的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结肠绒毛状腺瘤是结肠腺瘤样息肉的一种,发病率约为腺瘤的10%,相对少见,多发生在年龄较大者,性别无明显差异。影像学检查,能反映出结肠绒毛状腺瘤的病理特征,如腔内充盈缺损,宽基底,带蒂、分叶,结节样隆起,菜花样改变,部分网格状影是肿瘤绒毛状突起之间深沟的特征表现,直径小于3cm病灶也可见此特征影像。血便—这与肿瘤表面溃烂出血有关,黏液稀便-这与肿瘤本身分泌黏液有关[1.2]。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心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

1.1 管状腺瘤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在1cm以下,80%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样增大,其癌变率在1%~5%左右。

图1-2 CT片示:距肛门约5cm以上直肠右前壁见突向腔内,充满肠管,致肠管增宽达7cm的肿瘤,围绕肿瘤表面见环形液体密度样影,增强后,肿瘤强化不明显,但周边呈环及网格状细线样强化表现。

图3 病理诊断示:直肠绒毛状腺瘤伴上皮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侵及深肌层。

1.2 绒毛状腺瘤 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部分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cm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的可能。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状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1.3 混合型腺瘤 是同时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3]。对于老年人出现大便长期带血,便次增多的患者要早到医院行正规检查,可早期排除直肠癌,直肠息肉等疾病。绒毛状腺瘤是一种可以引起癌变的疾病,早期治疗可大大减少癌变的可能性,早日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给你一个健康的身体。

1.朱勇,何光武,汪守中,等.结肠绒毛状腺瘤X线表现(附12例报告)[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5):431-432.

2.王绍文,孙国英,孙宁,等.直肠绒毛状腺瘤声像图表现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28.

3.冯强,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外科治疗及62例病例分析报告[J].肿瘤学杂志,2005,12:1

猜你喜欢
癌变肠管腺瘤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副乳也会癌变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