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2014-12-28 06:48安徽省肿瘤医院影像科安徽合肥23900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征象实性淋巴瘤

安徽省肿瘤医院影像科(安徽 合肥 239001)

韦树华 董江宁 李乃玉 王传彬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经过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患者的临床、病理、MSCT表现资料62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57岁;良性12例,恶性50例,其中淋巴瘤14例(HDL3例、NHL11例),淋巴结结核8例,巨淋巴结增生4例,淋巴结转移36例,鳞、腺癌各23、13例;原发肿瘤包括鼻咽、甲状腺、喉、舌、下咽癌各13、11、2、1、1例,5例CT检查发现原发灶,肺、卵巢、食管癌各2、2、1例,3例原发不明;临床1例吞咽时异物感,2例低热,5例局部疼痛、压痛,其它因颈部包块就诊。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750 HD扫描仪,参数120~140KV,280~320mAs,准直器宽度5mm或2.5mm,螺距1.375∶1,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碘佛醇,按1.5ml/kg体重,速率3.0~3.5ml/s,延迟30s~60s。

1.3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及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通用的颈部淋巴结七区分区法[1],包括I区(刻下及下颌下淋巴结)、II区III区IV区(颈深静脉链上、中、下组)、V区(颈后三角区)、VI区(中央区)、VII区(上纵膈);评价标准:一旦发现食管气管沟内的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的淋巴结,但颈部I-VI区淋巴结以最大横径大于15mm,纵膈VII区最大横径大于10mm为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淋巴结的大小、分布、边界 良性共12例,淋巴结最小短径11mm,最大45mm,以单侧(图7-8)、单区分布为主占(9/12,75%),3例结核跨区分布(图1-2),以颈静脉链周围、颈后三角区为主(II+III 2例、III+IV 1例),边界不清,1例边缘见钙化3例见融合;恶性组50例,最小短径13mm,最大38mm;分布以双侧、多区、多个淋巴结为主,转移组中II区9例(图3-4)、II+III区12例,III+IV区6例,II+III+IV区6例,III+IV+V区3例,V+VI区3例(Vitchowla氏淋巴结),淋巴瘤分布以双侧III+IV+V+VI区为主(图5-6),见表1.

2.2 淋巴结的密度及强化本组病变的淋巴结以坏死囊变为主 结核7例及转移33例、淋巴瘤1例,灶内可囊性成分,(图1-4),其余为实性密度;恶性病变边界多不清晰,部分融合状(图3-4);良性增生病变边界多为清晰;炎性可为清晰或不清晰(图1-2)。增强良性增生性病变多强化较为明显(图7-8);结核多为厚壁环形强化;淋巴瘤多为轻中度强化(图5-6);转移瘤多为不均匀薄壁强化。见表2。

3 讨 论

3.1 颈部淋巴结结核MDCT与组织病理 肺外结核中较常见,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本组中占5例(62.5%);临床症状不典型,1例就诊前有低热,术前胸片示肺内结核,后PPD试验(+)。淋巴结结核病理基础包括渗出、增殖、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周围炎、融合破溃等阶段[2],同一病例中多以一种和(或)多种改变存在,导致其MDCT表现的多样性;参照文献[3]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分型:I型增殖为主,均匀强化,II型干酪增殖型,密度不均环状强化,内见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坏死区;III型干酪型,以淋巴结形态消失,内见融合坏死区,环状强化及结外侵润;本组8例对照分型以II型+III型为主共6例(75%),推测与病程的发展阶段有关;平扫密度不均,增强中等程度的厚壁不均环状强化,内见强化的分隔,周围脂肪间隙增厚、邻近结构的侵润;与组织病理对照为淋巴结形态消失,包膜不完整,内见多发肉芽肿及干酪样坏死;肉芽肿以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纤维组织增生及少许郎罕氏细胞;结外浸润导致周围组织结构的非特异性感染本组占3例(图1-2);另外2例1例实性强化,误诊为CD,1例因有原发肿瘤史而误诊为转移。

表1 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分布、边界

表2 颈部淋巴结CT平扫及增强表现

3.2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DCT与组织病理 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与其引流区域相关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MDCT表现与原发肿瘤的恶性度、分化程度有一定关联,原发肿瘤组织病理不同,MDCT表现也不全相同[4];本组36例大部分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形态不规则,环状强化的淋巴结伴有中心见斑片状坏死区,此征象有学者[4-5]认为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表现;对照病理淋巴结边缘皮质的网状窦被肿瘤细胞首先侵入,而后侵犯髓质和漏斗部,导致回流障碍、组织坏死;中心坏死区对应的组织学改变包括肿瘤坏死、角蛋白、纤维组织、间质水肿、部分具有活性的瘤细胞等混合物;本组中25例见此征象(69%);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CS)也是转移性淋巴结的一个很重要的CT征象,当颈部淋巴结未经手术、放疗、无明显感染的情况下,边缘的不规则的强化伴周围脂肪间隙的浸润和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等结构的侵犯[4],CT表现为脂肪间隙絮状增厚和周围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本组见23例(63.8%,图3-4)。另外在本组11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中,有3例表现淋巴结稍肿大,边界清无坏死,增强血管样强化,5例见附壁结节状强化具有特征性;蔡爱群等[6]对一组56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发现,其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甲状腺组织学特征,血供丰富且具有摄碘功能,呈明显强化;由此笔者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当遇到颈部淋巴结血管样强化、肿大的淋巴结伴囊变和明显强化的壁结节时,无论甲状腺有无肿块,在排除了动脉瘤以及巨淋巴结增生症之外,应首先考虑到甲状腺癌的可能性。

图1-2 左侧颈动脉间隙囊实性包块,增强后实性、分隔强化明显,囊性区无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增厚伴胸锁乳突肌受累,病理:淋巴结结核。

图3-4 双侧颌下腺区域见不等的囊实性结节,增强囊壁不均性强化,中心坏死无强化,边缘毛糙不清。病理: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图5-6 双侧颈部软组织间隙及颌下多发不等的结节,密度均边缘光,增强轻度强化,病理:NHL。

图7-8 右侧颈部椭圆形均匀结节,增强显著强化、边界清,病灶后缘见强化的血管断面,病理:Castlemen病。

3.3 颈部淋巴瘤MDCT与组织病理 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常见,分结内、外型两种,源自于淋巴网状组织,发生于颈部者占60~80%,其中2/3属于结内型,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7],MDCT主要表现为淋巴结形态肿大,多数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图5-6),本组此征象13例,(92.8%),而坏死和融合、ECS少见;组织病理示淋巴结剖面鱼肉状,结构部分或全部被肿瘤细胞破坏、取代,内血管增生不明显,强化不显著;本组中仅1例(7.1%)显示ECS、融合、坏死、边缘轻度环状强化,CT表现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与周围结构粘连无分界,与文献[5]对一组颈部淋巴瘤ECS的统计结果达28.6%、Saito等[8]对一组60例NHL中央坏死的统计占25%相比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组织病理示当淋巴窦受累致回流障碍,淋巴门受侵犯与压迫导致双重循环阻断,可出现淋巴结的中央坏死。综合分析本组ECS及坏死征象尽管少见,但笔者认为当颈部淋巴结中心出现坏死时,一定不能除外淋巴瘤的诊断,尤其在以双侧、多区、多发淋巴结受累时,更要考虑到此诊断。

3.4 Castlemen病MDCT与组织病理 巨淋巴结增生症于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报道,因组织学改变特殊,又称Castleman病(CD);发病部位胸部多见,颈部其次;组织学分型: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混合型;本组4例均属于透明血管型。MDCT征象(1)单发的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清、密度均,(2)增强见显著的血管样强化,(3)灶内或(和)灶周见粗细不等的血管影,囊变坏死少见(见图7-8);文献[9]报道瘤内特征性钙化本组未见,考虑与小样本量有关;对照病理示瘤体内广泛的透明变性、增生的毛细血管、周围滋养血管的存在。由于瘤内血管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影剂瘤内聚集明显,导致瘤体动脉期显著血管样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上述几个特征对CD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伴有钙化时高度提示CD[9]。

总之,CT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病因不同其MD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与组织病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分析对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帮助。

1.兰宝森,马学成,王文虎,等.中华影像医学,头颈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7-308.

2.任永芳,杨利霞,等.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34(5):9-11.

3.林蒙,罗德红,余小多,等.颈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6,21(4),340-343.

4.罗德红,周纯武,姚学松,等.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2):1199-1203.

5.李静,石木兰,王爽.恶性淋巴瘤和头颈部鳞癌颈部受累淋巴结的CT与病理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37-740.

6.蔡爱群,陈俊伟,等.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56例CT增强表现及其意义[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23(2):108-110.

7.Quintana PJ.DeIfino RJ,Korrick S .Adipose tissue levels of organochlor.me pesticide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risk of non2Hedgkin’s lymphoma[J],Environ Heealth Perspect,2004,112(8);854-861.

8.Ssito A,Ta Kashima S,TaKayama F ,et al.Sponaneous extensive necrosis in non-Hodgkin lympoma:prevalence and cliniccal significance.J Gomput Assist Tomogr,2001,25:482-486.

9.邹玉坚,郑晓林,等.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41(6):69-72.

猜你喜欢
征象实性淋巴瘤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