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宇:放飞梦想的“翎客”

2014-12-30 23:48范德清
中学生天地(B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炸药火箭

范德清

《财富(中文版)》杂志于近日公布了2014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里面不乏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郭敬明(列榜单第35位)等。而排在榜单第37位的翎客航天CEO胡振宇年仅21岁,是所有上榜者中最年轻的。这个大学刚毕业的青年为何能与众多“商界精英”并列,他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痴心炸药的中学生

中学时代,因为坚持自己的独特爱好,胡振宇成了让男生佩服、女生躲避、老师家长头痛不已的“校园名人”。

“有次我看到电视上化工厂爆炸的新闻,一下子就对炸药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胡振宇才读初中,个子小小的他特别渴望力量,而“炸药里蕴含着神奇的力量”。他像着了魔似的搜集各种调配炸药的方法,每次实验课后都“顺”些氯酸钾、硫磺、红磷、铝粉、镁粉等回来,零花钱也大多用来购买这些原料,完成“研制”后就找个偏远的地方“试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泄密”。

频繁接触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意外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初三,早冬的一个晚上,胡振宇在家悄悄向瓶内填塞药粉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蹿出火苗,瓶子瞬间融化……他惊慌失措地灭完火,才发现双手被烧伤了,不得不绑着绷带过了两个月。“每个人都有自己‘中二的时候,当时没搞清楚原理就瞎混乱混,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从那以后,苦学知识的胡振宇再没有因为研制炸药受过伤。

意外事故彻底暴露了胡振宇的“秘密”,自此父母对他严加看管,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检查书包,零花钱更是严格控制。但高压只会引来叛逆期少年更大的反弹,升入高中后,胡振宇对其他功课不管不顾,一门心思只看化学书,“除了化学老师,几乎每个老师都对我有意见。”他甚至因为在物理课上看化学,被老师当众撕了书。就这样,他自学了3套大学有机化学教材,光“炸药合成”就记了两本笔记。

胡振宇和父母玩起了猫鼠游戏,他和“同好”们一起,把零花钱凑起来买器材和原料,谁的家中无人就偷偷去做实验。有次晚自修下课,胡振宇跑去教学楼后面“实验”,没想到指甲盖这么点炸药发出的声响,连校外都能听到。这下“事发”了!老师叫来了他的父母……

父母从他的床底搜出不少炸药,手足无措中打了“110”,最后是公安局的爆破队长上门,将这些“一旦爆炸可能楼都没了”的危险品取走销毁。得知胡振宇被公安局“请”去说明情况,当时九江一中的校长震怒了,想要让他退学。还是公安局长求了情,“这样的学生不加管理流入社会,危害更大!”最终,胡振宇背了个“留校察看”的处分。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次事件,胡振宇和公安局爆破队长算是认识了,他一直跟队长联系,从而结识了不少爆破方面的专家,大一暑假还在队长的牵线搭桥下,在专业的爆破实验室里完善了自己的炸药研究,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偏科严重的胡振宇想要通过化学竞赛获得保送资格,绕过高考独木桥,结果是压力过大发挥失常加上无机化学的短板,让他与保送失之交臂。“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胡振宇还是参加了高考,可总分只有300多,却因为从初二开始练习网球,以(网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调剂分配到了工商管理系。

“中学里好像真没有支持我的老师。”胡振宇回忆起来还有一丝惆怅,他认为不该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不同的人,人才是因为他身上有“特别突出的某一点”,而不是他符合高考或别的标准。他也不觉得当时的自己有多么叛逆,只是“比较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务正业”的大学生

进入大学后,胡振宇并没有“幡然悔悟”,好好钻研商学。相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化学院的课程表,跑去旁听。“听完课很有优越感,因为本科的内容我高中就学了,感觉像在复习。”胡振宇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学习,除了喜欢的课,大学4年他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学校规定的功课上,甚至有两门专业课“壮烈牺牲”:一次是因为做实验做得“忘了去考试”;另一次是开卷考,他只带了笔而没带书。

胡振宇真正的“大学”是从“科创论坛”这个网络社群开始的。这是一个在国内科技爱好者中颇有影响力的论坛,里面有不少“科技达人”。大一下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胡振宇发现在“科创论坛”里有一帮很“牛”的同龄人,他们从高中就开始研究火箭,能在一周内把火箭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组装,整个流程全部做下来。不能做炸药,那就做火箭燃料吧,胡振宇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开始了全新的“火箭征途”。

相比于课堂上的散漫,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胡振宇很有一股“疯魔劲”,而且颇有执行力。大二刚开学,在胡振宇的号召下,火箭迷们组成了正式团队,队员基本都是广州在校大学生,各有所长:有材料物理专业的,有电子专业的,有擅长机械的……而胡振宇的强项是化学,负责火箭固体燃料的设计。没有导师,没有教材,更没有资金,他们凭着热情与特长,在广州大学城的中大电子实验室里做起了火箭。

那时候,胡振宇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能赶到实验室,到了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实验,往往做到凌晨两三点,累了就在折叠床上躺会儿,几乎天天如此。最疯狂的一次,他连续在实验室待了三天三夜。火箭实验需要大量资金,胡振宇甚至在大半年时间里,靠着教人钢琴(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琴了)来攒钱贴补试验。

虽然几次火箭试验均告失败,但在《广州日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后,胡振宇和他们这个大学生火箭团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弹尽粮绝、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家公司主动递来了橄榄枝,公司董事长是胡振宇的校友,他表示愿意资助这帮热血青年实现梦想。作为回报,团队需要为公司做宣传,如在箭体印上公司的标志。

成功拿到了一大笔资金,还有了专门的场地和车床,团队终于满血复活!为了对得起“伯乐”,这次他们前前后后做了11台模型、数十次点火测试,终于造出了火箭。然而虽经多番努力,大学生们的“三无”火箭仍无法取得有关部门的发射许可。校友停止了赞助,心灰意冷的队友们选择了放弃,而心有不甘的胡振宇借助“科创论坛”年会的契机,将火箭“大卸八块”运往沈阳,和全国各地20多个素未谋面的航天爱好者(绝大部分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一起,租了大货车前往内蒙古的无人区进行发射。endprint

“当初把它做出来,就是为了发上天,别人干不干我不管,反正我是要把事情做完的!”胡振宇认真研究了民航线路图,终于找到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附近的荒漠,这里的上空没有任何飞机经过,地面上也没有人烟。

前方越来越荒凉,最后公路尽了,货车司机不肯再前行。无奈之下,胡振宇和伙伴们只能扛着重物步行数公里,来到了“发射场”。装火箭、搭架子、挖掩体……大家不顾正午的毒日头,做着最后的准备。2013年7月29日下午2点,胡振宇永远忘不了这一时刻。作为指挥员,他喊出了:“3、2、1,点火!”50公斤重的火箭腾空而起,在空中留下长长的尾巴,冲上4000多米的云霄。

这是国内第一枚“由大学生自制”、“民间最大最先进的”探空火箭,尽管发射数据没有收回,经媒体报道后仍引起轰动,胡振宇从此被称为“火箭少年”。不久,他得到了去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实习机会。胡振宇出名了,很多单位和部门邀请他参加各种活动及公益讲座,一些电视台也主动联系他,希望他能够上节目。

“上电视让我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很多。”胡振宇说,有时节目组为了博人眼球,把他包装成“技术狂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涉及队友的内容。《深度观察》录制了4个小时,结果只播了40分钟;《中国梦想秀》录了1.5个小时,只播出5分钟……昔日的伙伴以为胡振宇想“高调揽功”,开始在网上抨击他,而心怀委屈的胡振宇逐条回击,这场莫名其妙的论战持续了很久,谁都不是胜利者。2013年12月,胡振宇被“科创论坛”除名,之后他在公开信里写道:“我不是一个被神化的技术狂人,我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许这句话,最能表达他的心声。

走向成熟的创业者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被“除名”的胡振宇组建起新的团队,开始了真正的创业路。201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他在深圳注册成立了“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翎客”采取合伙人制,三个合伙人中胡振宇的年龄最小,还是大四学生,而年龄最大的严丞翊(1984年出生)来自香港,曾留学美国,上过《时代》杂志,目前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博士生(也是清华火箭队的创始人)。同为90后的吴晓飞只有中专学历,却是三人团队中“能够把设计变为产品的核心人物”。

按照胡振宇的规划,“翎客”将是国内首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私人公司。与我们熟悉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相比,探空火箭体型更小,有效载荷只有数十公斤,不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它的作用是将搭载的仪器送到30~200公里的高空进行短暂的科学观测,一般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服务。国内现有的探空火箭业务基本由一家国企垄断,发射一次需300万元,“翎客”的目标是在三年内造出比国企技术更先进、价格更低廉的探空火箭。

“翎客”在成立之初,绝对和“高大上”无关。注册公司时,胡振宇存折里只有2000元钱,天天挤地铁坐公交办各种手续。由于缺少经验,他在领了营业执照后没有及时去税务局登记,还被罚了300元,“特别心痛这笔冤枉钱”。直到现在,公司除了给需要养家糊口的吴晓飞开着5000元的月工资,其他人都是“只干活不拿钱”的。

研制火箭是一项“烧钱”的事业,胡振宇除了忙于项目研发外,还要和各路风(险)投(资)洽谈,引入资金。大半年功夫,国内外顶尖的风投他几乎都见了个遍。此外也接触了不少业内牛人,“我见到了中国航天的顶尖人物,还有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也有政府和军方人士……很长见识。”经过不懈的努力,“翎客”不仅拿到了首个火箭订单,近700万元的第一笔风险投资也即将落实。

“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大量的未接电话和短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胡振宇说他很久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了,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以前只是火箭爱好者的小圈子,认同的人比较多,现在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也有人会当面否定我,我学会了琢磨别人在想什么,为什么不认同我。”

“我只是个懂技术的管理者,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我不会一直搞研究。”胡振宇对于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当问及被《财富》杂志“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收录的感想时,他表示很不好意思,“今年倒数第四,想要逆袭,必须来一发更大的火箭!”endprint

猜你喜欢
炸药火箭
“炸药”惊魂
火箭在出征路上的“吃穿住行”
议论火炸药数字化制造
飞起来的纸火箭
透视奇妙的火箭
九硝基三联苯炸药的合成及表征
超酷的火箭
超细ANPyO/HMX混晶炸药的制备与性能
Al粉对炸药爆炸加速能力的影响
DNAN基熔铸复合炸药的爆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