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商类要》看明代徽州商业教育

2014-12-31 16:21李媛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徽商

李媛媛

[摘 要]徽州历经长期的文化积淀,到了明清时期,不仅以“文风昌盛”、教育发达而闻名于世,还以“十室九商”的商贾之地而闻名遐迩。随着业贾者的增加,商业知识积累更为丰厚,一批有文化素养的徽商开始用文字的形式将经商经验编纂刊刻出来,这些商业书使得徽州社会商业知识与技术得到传承,更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通过对《士商类要》的分析可以探究出明代徽州商业教育的诸多特色。

[关键词]《士商类要》;徽商;商业教育

明中叶以前,商业知识的传播主要靠师徒式的言传身教,专门化的商业教育形式未曾出现。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扩大以及商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徽商开始用文字的形式总结自己和前辈的经商经验,并予以刊刻,这类书籍便被称为“商业书”。商书的刊行和流通,既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开始,社会上经商和行商风气的兴起,也显示出商人意识的觉醒,开始重视商业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商书是徽商行商经验的总结,也是向后继者进行商业职业教育的教科书。商业教育对徽州商业的兴盛,对徽商势力的发展与壮大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术界对商业书的关注也较多,傅衣凌、韩大成、陈学文、杨正太等都对其多有研究。傅衣凌对商书的关注较早,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一书中,对商业书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充分利用。韩大成在其《明代社会经济初探》(2)和《明代城市研究》(3)中,利用商业书来解释和研究明代的商业、交通、牙行等。李琳琦对徽州区域教育的研究较为深入,在其《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4)一书的第六章《顺应时代潮流的徽州商业教育》中,对商业书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商业书进行了分类。张海英在《明清社会变迁与商人意识形态——以明清商书为中心》(5)一文中,透过明清商书分析明清社会变迁中商人的思想意识,研究传统文化对明清商人的影响,商人群体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认知及其经营理念方面的认识。上述研究多是从明清两代的商书中探究这一时期的商业、交通、商人的经营理念等问题,专门研究明代商书的较少,而对身处晚明的徽商程春宇所编纂的《士商类要》给予的研究和关注更是不够。本文以《士商类要》为个案,对其中的商业实用知识与技术展开分析,试图勾勒出明代徽商的商业经济思想和处世之道,对徽州商业教育加以探讨。

一、《士商类要》的基本内容

明代天启年间,徽商程春宇编撰出《士商类要》,其编撰目的很明确,是为外出从商的徽州商人服务的,希望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便利。程春宇“早失所夭,甫成童而服贾,车尘马迹,几遍中原,故土俗之淳漓,山河之险易,舟车辐辏之处,货物生殖之区,皆其目中所阅历”,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能够接触和积累更多的素材,《士商类要》是作者在行商过程中“取生平睹记,总汇成编”,每到一地,对当地的物产、风俗、商情、天文、古迹等都进行考察并记录成册。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得以在天启末年完成,并于天启六年得以刊刻。

全书共四卷,其中前两卷是介绍南北100条水路商路,也是书中所载内容最多的。由于徽州商人多是四处行走经商,需要了解有关的地理、交通、关津、物产等知识,他们逐渐的由最初的留心转向自觉地记录和收集此类信息,并将其编纂刊刻出来。程春宇便是这样一位很有心的商人,在《士商类要》中介绍了从徽州前往主要经商地区的道路,普及途程知识和观念。其中第二卷的后半部分,记载的是《客商规略》、《为客十要》、《买卖机关》、《贸易赋》、《经营说》篇目,都是谈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实用知识与技术的,强调商业道德和为商之道。第三卷则是介绍全国主要行政区的建制、管理设置和历史知识、王府分布情况、文武官服式和科举成式,这是为经商者提供经商途中所必备的人文方面的知识。第四卷是对商人起居饮食的讳忌以及有关自我保健和修身养性方面的经验总结,内容较为庞杂,从《乾坤定位》、《人伦三教》,到《起居之宜》、《四时调摄》,再到《四季杂占》可以说是无所不有。

从全书的内容不难看出,全书的核心是商业活动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从直接的经贸之术,到间接的营销环境、商人素质培养,“皆为士商切要”(6),《士商类要》具有经商指南的性质,实用价值很高。从中也可以看出经商者自身对于职业的认可与重视,正如程春宇所言:“商贾士农咸乐业,恩波浩荡海天同”(7)。

二、明代徽州商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途程观念与途程知识

途程即为地理、水陆交通路线方面的知识,途程知识对于在外经商的商人是十分重要的。《士商类要》所记的100条水陆商路,北起辽东,南达福建、广东,东起上海、山东,西至陕西、宁夏,基本上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这些路程并非一般的交通路线,而是客商贩货贸易的商路指南。绝大多数是东南沿江、沿海地区各城市间的商业来往路线。其中徽州13条,杭州8条,苏州7条,芜湖7条,南京6条,扬州5条。此外上海、宁波、松江、高邮、湖州、福州、广东等地各占一定比例。(8)为了帮助客商了解各城镇的商业环境,作者选择客商来往频繁、商贸繁荣的商路加以介绍,并对当地的店舍、税收、商货行情、社会治安等状况也作简要介绍。

在外从商者通过对诸如《士商类要》这类商业书籍的学习,能够熟知交通路线,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可寻找到捷径,从而能够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运输费用;其次,使徽商通晓各地的物产行情和民风民俗,避免购销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以及与客户相互沟通的困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无往不胜。(9)

(二)商人伦理道德

自古商人便分为诚商和奸商两类,二者的区别便在于讲不讲商业道德。明清时期徽商属于廉贾的代表,“徽人虽为贾者,咸近士风。”(10)程春宇从小在徽州这片重儒兴教的土地上长大,深受当地理学风气和重商风尚的熏陶,其在《士商类要》中对商人的职业道德也作了一定的阐释。

首先,遵守法纪,诚信经营。诚信不仅是为人之本,而且也是为商之本,更是徽商获利之源。程春宇在书中要求商人自觉“告引”、“占籍”,成为合法商人,在取得合法经商资格的前提下,遵守国家的工商管理法则,自觉纳税完税。“得意者,志不可骄,骄则必然有失。遭跌者,气不可馁,馁则必无主张”(11)。其次,公平交易,当面定价。主张买卖双方互有所利,自愿成交。货物的价格,一定要在交易时敲定,一旦成交便不能悔约。《买卖机关》中称“交易之时,即要讲明价钱银水,若含糊图成,齿下不明,至会帐必然混赖。允与不允,决子当时。既已成交,转身磋怨,此非君子道义之交也。”又强调“公平正直者,当交易之场,高唱其价,而牙用是其分内,良客必不争也。”再次,勤俭谨言,积累财富。《贸易赋》中指出:“贸易之道,勤俭为先,谨言为本。”视勤俭为致富的基础,谨言为守业的保障。即所谓“富从勤得,贫系懒招”(12)。只有勤劳节俭,多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才能将财富积累起来。

(三)商业经营技能

徽商首要所需考虑的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一位优秀的商人一定是有着良好的商业知识与技能的,这就必然离不开经营技能上的教育和学习。

首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士商类要》从商业心理的角度注意到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生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强调在选择贸易伙伴时要求双方彼此了解,以“信”为上。如果“中途搭伴,切记提防,小心为本。”选择经纪人,尤其“不可听其中途邀接之言,须要察其貌言行动”(13)。与同伴相处,一方面要尽量做到“合伙同意莫猜疑”,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交财须帐目分明”。其次,鉴别商品的优劣。对于从商者来说,具备辨识商品质量的能力是必须的,这点对行商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各地货物的差别较大,只有对每种货物的优劣都很熟悉,才能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和卖出。程春宇对商品质量的辨识,在书中有很多介绍,提到一些鉴别商品的总原则,指出:“货物高低,出处地方先以定。价钱轻重,眼睛看过自斟亮。黄豆买精神,圆稳无灰干可籴。芝麻估油汁,黄尖有串润休贪……木头杉板节疤者,朽烂破损要搜寻。”(14)最后,商人的自我保健。徽商大多是奔走四海之地,常年在外,远离家乡,无人知冷暖、病痛缺乏照顾的,因而他们需要懂得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程春宇在《士商类要》的卷四中写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例如《起居格言》、《起居杂忌》、《起居之宜》等篇目。

通过以上对《士商类要》中对商业运作过程中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归纳和探讨,不难看出程春宇的记述是相当全面、细致、丰富、具体,文字也是平实易懂、朗朗上口,的确是普及商业实用知识与技能的难得的教科书。(15)这样写作也是考虑到阅读对象是商人,故而简洁明了。正如作者自己说到:“斯言浅易,无非启迷蒙。意义少文,惟在近情通俗。”(16)这也是此书受到从商者的赞许和欢迎的主要原因,几乎是当时出行从商者必备的经商指南。

三、商业书对商业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明代中后期,包括徽州在内的江南地区的出版印刷业有了重要的进步和发展。徽州以及徽商集聚的江南无论是在城市化、商业化水平方面,还是在人民生活水准、识字率方面都是领先全国的,加上徽商中的大部分都有着良好的儒学素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多数商业书最先出现于徽州了。

书籍是知识的传播主要途径,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流通领域是很狭隘的,大多只在上层知识分子中传播。而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降低了书籍的成本费用,各类书籍得以在中下层民众间传播如《万宝全书》、《天下水陆路程》、《客商一览醒迷》、《士商类要》、《商贾便览》等。这些商书内容丰富,包含了当时商贾经商过程中所需要的许多知识。以往一些被商人视为行业秘笈的专业知识不再是一种秘传的形式,转而以日用类书和商业书的形式公开印刷出版,从这既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经商风气的兴盛以及人们对于商业行为的认可,也能看出当时的商人需要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商业实践中去。徽商重视商业教育显而易见,如果不重视对商业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也就不会有这些商业书的问世和传播;此外,若是徽商没有这些商业知识和技能,也不会在商业活动中取胜。

《士商类要》很好的做到实用性和通俗性相结合,并最终成为了士农工商四民皆宜的通俗读物,成为大众的必备日用手册。传统的商业职业教育大都是通过师徒式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徽商在传统方式之外又发明了“商业书”的教育手段,从而大大拓展了商业教育的内容、途径和范围。书中无不透露出对商业道德与伦理观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教育,徽商大多能履行商业道德伦理规范,从而赢得了廉贾、儒商的美名,提高了知名度和信誉度。总之,透过对程春宇《士商类要》的探讨,可以看出重视商业教育是明代徽州区域社会和区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徽州商业兴盛和徽商势力得以很快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1)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2)韩大成:《明代社会经济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3)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4)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张海英:《明清社会变迁与商人意识形态——以明清商书为中心》,《复旦史学集刊》第1辑,2005年。

(6)程春宇:《士商类要·叙》,北京图书馆藏天启六年刊本。

(7)程春宇:《士商类要》卷2《水陆诗》,北京图书馆藏天启六年刊本。

(8)姜晓萍:《<士商类要>与明代商业社会》,《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9)李琳琦:《从谱牒和商业书看明清徽州的商业教育》,《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21期。

(10)戴震:《戴震集》卷12《戴节妇家传》,合肥:黄山书社1996年。

(11)程春宇:《士商类要》卷2《客商规略》,北京图书馆藏天启六年刊本。

(12)程春宇:《士商类要》卷2《买卖机关》,北京图书馆藏天启六年刊本。

(13)程春宇:《士商类要》卷2《客商规略》,北京图书馆藏天启六年刊本。

(14)程春宇:《士商类要》卷2《经营说》,北京图书馆藏天启六年刊本。

(15)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19页。

(16)程春宇:《士商类要》卷4《买卖机关》,北京图书馆藏天启六年刊本。

猜你喜欢
徽商
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的徽商研究
600年徽商 不止一个胡雪岩
徽商崛起原动力“好离别”的徽州人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明清徽州家谱治生观与徽商发展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深度报道的多角度思维
徽商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