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博物馆宣传中的应用

2014-12-31 18:25杨静坤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宣传博物馆微信

杨静坤

[摘 要]移动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微信的应用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微信,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用户注册超过6亿,成为时下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数字平台。在博物馆宣传工作中,如何利用微信更好地服务公众,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微信;博物馆;宣传

“媒介即讯息”。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一个时代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媒介所传播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新媒体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政务微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出的官方微信,以服务大众为出发点,缩短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成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直通车。截至2013年底,经认证的微信公众号超5万个,政务微信总数超3000个,微信用户注册人数超过6亿。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使用微信,说明微信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一种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新媒体时代,微信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优异成果以不可阻挡的速度成为媒体界的宠儿。

辽宁省博物馆于2014年4月开通了官方微信lnmuseum1949,虽然开通时间并不长,但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收到了粉丝留言十余万条,而且每日增长粉丝人数百余人,官方微信逐渐成为博物馆与民众交流沟通的桥梁,成为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之一。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辽博的官方微信已经具备传播知识、语音导赏、实时报道、发布信息等功能,将教师、讲解员、记者、宣传员等身份集于一身,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形成了博物馆自身媒体特有的宣传模式。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试谈辽宁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在宣传展示、服务大众方面所做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宣传展览为中心传播文博知识

微信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一直以来都肩负着推介展览、服务社会的职责。目前,全国各地推出的精品展览数不胜数,但真正能够引起观众热捧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因为民众对文博知识知之甚少,即使文物再精美,展览再新颖也很难引起高关注度。微信的出现使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辽博在官方微信开通之初就开辟了“展览解读”板块,把正在展出的展览分期分批的向观众加以介绍,将展览中的重点文物和难懂的文化常识纷纷向观众定期推送,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看似平常无奇的文物显得意义非凡。

2014年5月,《辽海遗珍——辽宁考古六十年》在辽博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辽宁考古人六十年来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传承。展览中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考古出土的文物,在普通观众看来非常陌生,这些文化遗址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出土文物都是简单的瓶瓶罐罐,文物名称的文字好多都不认识,实在不能理解展览的内涵。为此,辽博官方微信特别制作了系列报道向观众深读解读其中的奥秘,分别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唐时期、辽金时期和元明清时期的各大重要遗址的文化意义以及出土文物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归类总结了观众不认识的生僻字。其中,《这是什么?看看远古时代的人类工具》一文被省内多家媒体相继转载,起到了很好的展览推介作用。展览在官方微信的推波助澜下,引起了省内广大观众的热切关注,收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赞誉。

同一时期,辽博还举办了“人间情语——丰子恺漫画作品特展”,展览的展品均出自丰子恺晚年创作的《敝帚自珍》画集,通过100幅经典漫画全面展示丰子恺先生“美育”的生活教育理念,用画家特有的童心和对生活真谛的感悟带领观众走进温情脉脉的漫画世界。展览一经开幕,就得到了广大青少年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特别是学龄儿童格外关注,在展览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带孩子们参观。辽博官方微信结合这一契机,定期推送漫画作品解读,把作品中画面的情致意境和诗词歌赋一一对照详解,让更多家长学到了传统国学的精髓,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教给孩子们,把课堂的枯燥知识转移到博物馆生动的展览中,开创全民教育的历史先河。

二、以灵活便捷为特色智能语音导赏

微信的第二身份是讲解员。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辽宁省博物馆开展了免费定时讲解业务,每天整时整点有讲解员为现场观众义务讲解,此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但是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进博物馆,人们希望在观展中随时能听到讲解,而不是必须要等待讲解员定时出现。显然,定时讲解的方式有些捉襟见肘,无法随时随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微信,这种智能化的新媒体以灵活便捷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观众只要加入辽博官方微信,按照操作提示,轻轻点击几个按钮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收听自己喜爱展品的详细信息了。这样,博物馆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宣传讲解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2014年4月,《清宫遗珍——“天禄琳琅”、“石渠宝笈”典籍书画展》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该展是由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展览通过馆际合作,以联展形式,多视角、多元化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览举办之初,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两馆馆长亲自录制语音导赏,以权威专业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一个完美的展览。来博物馆的观众用手机打开微信,扫描展馆里的二维码,添加辽博的微信账号后,就能看到“清宫遗珍展览”导览平台。然后按照指引发送“编号”,就能听到展厅内对应藏品的介绍,可以亲耳听到馆长门的讲解,看到藏品图片。而为了避免图片、音频资料对手机用户的流量消耗太大,展厅还特别为游客提供了免费WIFI连接。经典的展览,便捷的收听方式,高水平的导览内容,都吸引着观众纷纷加入到官方微信的大家庭里。不停有观众留言:馆长们亲自讲解,非常好!很感谢辽博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共同分享的媒体平台!官方微信的粉丝呈现出井喷状态。

目前,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在积极开展微信语言导赏业务,其低成本、易操作、使用人群广泛等特点,正适合公益性单位的推广及应用。未来,辽博计划将全部展览以微信形式上线,为形成智能化电子博物馆打下基础,实现与观众的远程互动服务。

三、以观众需求为根本实时跟踪报道

微信的第三身份是记者。博物馆作为大众娱乐休闲的公益性场所,常常被传统媒体所关注和报道。但是处于文化事业的小众位置,观众往往对博物馆行业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动态并不知晓。通过博物馆自办的官方微信平台,及时报道展览筹划、布展、观众参观、反馈感言等情况,可以有效地让观众深入了解博物馆,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同时,可以集中收集观众的反馈信息,为日后筹划观众喜爱的展览找到科学依据。只有博物馆与观众相互了解,互通心声,双向交流,才能形成传播者与受众的共同发展、良性循环。

2014年国庆节前夕,备受瞩目的“威尼斯之辉: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开始在辽博展出,辽博官方微信应广大博物馆爱好者的要求,全程跟踪报道了展览的布展、开幕、参观等整个流程环节,揭开了博物馆工作的神秘面纱。微信《威尼斯之辉:万事俱备只等你来》一文,以记者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展厅,以参与者的身份图文并茂地向观众讲述文物抵达、开箱点验、陈列布展等工作细节的点点滴滴。观众开始走进博物馆的幕后,了解精彩展览背后博物馆工作的艰辛,同时大家也更加关注博物馆的动态,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微信《我在现场:黄金周,听听观众怎么说?》一文,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现场参观的观众,收集了大家的观展感想和对博物馆的合理性建议,真正地贴近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听取民声,反馈民意,把群众的需求变成博物馆努力的方向。

传统媒体受版面、时段等各种因素限制,不可能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到博物馆的宣传中,但是微信这种自建自营的新媒体平台打破了这种局限,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不遗余力的全方位立体报道。博物馆完全可以用记者的方式对自身进行宣传,不依赖于其他媒体,及时、灵活、有效地完成传播者的使命。

四、以树立品牌为目标提升观众互动

微信的第四身份是宣传员。在官方微信的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就是与观众互动。观众互动,小到回复观众的留言,大至举办节日活动策划展览,都需要有公益宣传树立品牌的意识。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需要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活动。2014年,辽宁省博物馆分别在中秋节和国庆节举办手工制月饼和糕点的群体活动,成立了美食俱乐部。微信在发布信息、接受咨询、报名反馈等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通过这一便捷方式得到及时的满足,逐步树立起青少年活动的品牌阵营。同时,微信还配合展览推出了相关的答题抽奖活动、绘画评比活动。例如:在“历史的跨越——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二十一周年暨澳门回归十四周年图片展”中,辽博与主办方共同举办了有奖问答游戏。只要在馆内领取游戏表格,按照表格要求填写,填后把表格投入到指定回收箱中,辽博的工作人员选出全部回答正确的观众,统一参加抽奖。消息一经官位微信发布后,观众纷纷走进展厅观展并答题,一时间,展览的关注度飞跃提升。事实证明,与观众形成良好的定期互动,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不断的关注下,也可以走出博物馆的品牌之路。

微信正在正悄无声息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利用好新媒体这个舆论阵地,其作用和影响力将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如果你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百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在微信应用的实践上,辽宁博物馆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提升,还有更广阔的天地需要去作为。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我们要不断的将古老的文化与新兴的技术相结合,让博物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争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公众。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8页。

[2]单霁翔:《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中国博物馆》第201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宣传博物馆微信
博物馆
微信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露天博物馆
微信
微信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