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4-12-31 09:41明均仁杨艳妮余世英
图书馆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期刊文献图书馆

明均仁,杨艳妮,余世英

0 引言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近年各国均积极开展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2012 年Library Journal 关于移动图书馆的调查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都有很大变化[1]。有关移动图书馆的研究正处于增长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成为图书情报界研究的新热点[2-3]。因此,加大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力度,分析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把握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趋势,成为我国图书情报界值得重视的问题。

1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为探析国外移动图书馆研究概况,本文选择Web of Science (SCI- E,SSCI,A&HCI,CPCI- S,CPCI- SSH,CCR- EXPANDED,IC)数据库,以“mobile library”为主题词,检索时间设置为1945- 2013 年,共检索到1085 篇文献记录(数据库更新时间截至2014 年1 月10日),其中有效文献记录为1072 条,数据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会议信息、摘要、引用的参考文献、文献类型、关键词、研究方向、语种、基金资助信息、作者标示符等。笔者通过整理与分析这些文献,重点对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时间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及其研究成果、期刊分布、会议概况、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着重探析国外移动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

1.1 时间分布

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检索的1072篇有效文献做年代分布分析,以观察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时间特征及其研究演变。国外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45 年John O.Hershey 发表的A Mobile Occupational Library in the Classroom,认为图书馆服务方式应是将图书放在可以移动的机械设备上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移动图书馆最早的定义是1946 年在The Country Libraries Group of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提出的,认为移动图书馆应是“设计、配备和运作一种机构以提供相对分馆服务范围更广、更合理可行的服务”[4]。该定义的提出主要是为远离图书馆或不便于到馆的读者及潜在读者提供馆外文献服务。国际图联2010 年发布的《移动图书馆指南》认为“任何非固定地点的图书馆均可称作移动图书馆”[5]。近年图书馆在服务中使用更多的移动设备和信息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更大范围的信息传播和知识服务中。当前移动图书馆主要通过现代移动设备为读者提供服务,也可称作现代移动图书馆,是对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延伸和拓展,使不易获取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可以更便捷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本文主要以现代的移动图书馆作为文献计量分析对象。

根据1072 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1997年后国外有关现代移动图书馆的研究逐渐丰富,学者广泛参与,理论研究成果呈快速上升趋势;2005 年起进入集中发展阶段,2007 年后有关移动图书馆的研究论文大幅增加,2012 年达到峰值147 篇。因此,本文计量分析选择1997年作为分水岭,将1997- 2013 年作为文献研究的时间域。

1.2 国别、研究机构分布

移动图书馆研究的国家、研究机构的发文情况可揭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利用Citespace Ⅲ软件,分别设定“country”和“Institution”为节点,时间域为1997- 2013年,生成“国别共现可视化图谱”。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发文量最大,达248 篇,其次是中国、英国、德国;苏格兰、意大利、瑞典、英国、荷兰等中心度较高,是多国交流合作的重要联接。这些国家的图书馆均提出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举措,制定了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发展战略。同时,对该“国别共现图谱”进行分析也进一步表明各国之间缺乏合作,移动图书馆联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以发文频次作为统计研究机构发文分布情况,相关发文量超过5 篇的国外研究组织主要是国外高校,见表1。其中英国Univ Portsmouth发文量最大,最早发文时间是2009 年;巴西Univ Sao Paulo、美国Univ Illinois 和Iowa State Univ、新加坡Nanyang Technol Univ 等高校图书馆也是移动图书馆研究的重要机构。另外,一些数据库生产商(如OCLC Worldcat、IEEE XPlore、EBSCO hostMobile)、网络出版商(如Amazon Kindle for the IPhone、Google Books、BBC Audiobooks)、信息技术公司、网上学习社区等机构也密切关注该研究,旨在推广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和移动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力量[6]。可见,图书馆相关机构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认知度在持续增强,移动图书馆成为未来信息服务主流趋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表1 移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机构分布

1.3 高影响力作者分布及成果分析

高影响力作者是移动图书馆研究的引导人物,对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发文量超过5 篇的研究学者见表2。这些学者主要从移动学习、移动服务、移动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深度差别较大。GwoJen Hw ang 主要基于移动学习角度研究,David Ko和Harry H. Cheng 主要关注移动代理平台,David Sanders 主要研究移动设备的遥感操作,Antonio Munoz 和Antonio Mana 主要关注移动代理保护机制以及信任平台模块的研究,Josip Car 关注移动手机信息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Dion Hoe- Lian Goh 的研究集中于移动图书馆的地理教育,Gerry McKiernan 对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及其趋势进行了详细介绍[7]。

表2 高影响力作者分布

学者们也以“ Mobile Technologies in Libraries”为主题,从各个层面探讨移动终端阅读设备以及移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实践应用问题。美国图书馆信息学专家Ellyssa Kroski 通过大量实例介绍移动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结合,是国内学者了解国外移动图书馆技术应用与开发流程具有影响力的资料[8]。Lever、Katie M 等提出移动技术的发展将促使手机这种移动终端设备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得到普及与应用[9]。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图书馆馆员Burnette 介绍了移动设备在为医学图书馆用户提供尝鲜体验、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等方面的优势[10]。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Thomas 从专家编程技能、扩大用户意识、访问资源的技术实现等方面研究如何应对移动图书馆网站面临的挑战[11]。Rostock 等提出在无线环境下,应用智能手机延伸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提供主动信息服务[12]。此后,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被逐渐提及,比如位置服务、视频引导服务、移动阅读服务[13-14],这些学者对移动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4 期刊分布

研究文献记录的期刊来源是了解该研究方向核心期刊群体的有效方式,可揭示哪些期刊倾向于刊登这一主题,有助于指导读者阅读期刊以及学者投稿,并能为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以共被引期刊为分析对象,在Citespace Ⅲ中生成期刊共被引可视化图谱,其关键节点期刊在移动图书馆研究方向起到重要连接作用,主要是美国科学院院报(P NATL ACAD SCI USA)、ACM 通 讯(COMMUN ACM)、电子图书馆(ELECTRON LIBR)、MISQ(MIS QUARTERLY)。另外,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可视化图谱发现在期刊发文上,不同研究主题使得期刊被引呈现群体差异。

对发表移动图书馆文献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是发表移动图书馆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随后是《Electronic library》《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这些期刊的学术领域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另外,一些图书馆学期刊如《Computer in Library》《Reference Service Review》 2009- 2010 年专门就移动图书馆主题出版专刊。 《Library Journal》《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对移动技术与图书馆的结合作了深入分析。可见,移动图书馆已成为近年国外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一些重要的国际期刊刊载了该领域众多高影响力文章,揭示了移动图书馆现阶段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研究进展。

1.5 会议概况

会议论文及报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产物。很多重要的思想或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以国际会议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发表。本文依据Web of Science 中的数据,对重要的相关会议及其报告内容进行筛选与分析。其中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International M- Libraries Conference)是关于移动图书馆建设最具有影响力的会议,由世界各大高校承办,2007- 2014 年共召开了5 届,与会代表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几十个国家。第一届会议主题除探讨与移动图书馆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方式外,还涉及如何利用移动图书馆进行移动学习、移动社会等方面的内容[15];第二届会议继续对移动图书馆工作经验及其未来发展展望进行探讨;第三届、第四届以及2014 年5 月召开的第五届会议研讨的主题趋向多元化、细化和深化,除主题演讲、大会专题报告外,还有包括移动技术应用、移动学习、移动教务、移动开发资源、移动平台介绍、移动服务内容、移动开发经验及实践案例等多个分会场专题会议[16]。另外,移动图书馆员联机会议(Handheld Librarian Online Conference)的影响也很大,也是移动图书馆领域系列研讨会议之一,主要由提供移动图书馆系统支持和相关服务的公司、网上学习开发社区等多方联合发起并赞助[17]。

这些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致力于探索和交流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工作。图书馆界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科技研发者、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相互交流经验,探讨各地图书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向读者提供服务和资源,为未来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献计献策。这些都充分说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研究已成为国外相关业界的热点问题,图书馆服务正阔步走向移动互联时代[18]。

1.6 研究热点及其主题分析

为探析移动图书馆的研究热点,笔者通过CitespaceⅢ软件继续对文献记录做文献共被引和共词混合网络图谱分析。通过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移动图书馆的研究热点呈现三个阶段,即形成三大节点群落:一是2000 年前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节点群,二是2001- 2008 年的冷色系节点群,三是2009- 2013 年的暖色系节点群,如图1 所示。从图1 可看出,图左边的蓝色节点群是较为早期(2000 年前)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由于早期对移动图书馆的理解与现在不尽相同,因此文献节点群相对独立;2009- 2013 年的节点群与2001- 2008 年的节点群较为分散,主要通过中心节点(紫色圆圈标识)J.Roschelle 的Keynote paper:Unlocking the learning value of wireless mobile devices连接起来,该文献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也是研究的转折点,主要分析移动学习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Hui- Chun Chu 的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developing e-libraries for mobile learning 和A two-tier test approach to developing location-aware mobile learning systems for natural science courses 也是移动图书馆研究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不同时期、主题的研究。Ellyssa Kroski 在《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上发表的On the Move with the Mobile Web:Library and Mobile Technologies[19],是国内学者了解国外移动图书馆计划研究最具有影响力的文章,也是重要的研究节点。

图1 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文献共被引和共词混合图谱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凝练后得到的结果,能反映出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因此利用关键词研究某一学科知识领域中的热点是文献计量研究常用的方法,大量的关键词聚类则反映了研究热点。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利用Citespace Ⅲ做关键词节点的聚类分析,共有156 个关键词,形成21 个聚类,见图2。选取聚类块较大、主题较为明确的9 个聚类来分析移动图书馆的研究热点趋势,并以关键词为表征对研究主题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程度,找到国际上移动图书馆研究的主题概况。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关于移动图书馆的文献偏重于7 方面:(1)研究现状和服务实践案例;(2)移动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3)移动图书馆系统设计、开发、网站建设等实践与升级研究;(4)从用户角度,关注用户需求、用户移动服务、用户感知及隐私问题;(5)移动学习与信息素养教育;(6)移动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与应用情况调查;(7)其他。通过主题分析,对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移动图书馆技术研究三个层面。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移动图书馆概念、服务功能、信息教育、服务模式上;应用层面的研究成果侧重于移动图书馆系统实施、移动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技术层面的研究成果则集中于在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网站建设、软件系统开发、服务升级等方面,和我国移动图书馆的研究趋向一致[20]。

图2 移动图书馆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尽管移动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及主题内容都已明确,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体系初具雏形,但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都不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移动服务模式、应用案例、国内外介绍、设计方案、技术应用等方面,缺乏深入评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实践尝试与验证设计,只有少部分文献采用了实证研究。

2 结语与展望

为了对移动图书馆研究做综合全面的分析,本文从文献计量角度重点探析国外移动图书馆领域的理论研究现状。从统计分析的情况看,有关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文献量近年增幅明显,图书馆相关机构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认知度持续增强,移动基础设施发达的国家或科研基础积累较多的机构的研究更容易对相关领域产生影响。从高影响力作者及其研究成果来看,移动图书馆研究主要集中于移动代理机制、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移动学习与教育、移动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等研究方向,而各个层面研究力度和深度差别较大,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不同研究主题使得期刊被引呈现群体差异性;与移动图书馆主题相关的会议较多,如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已召开五届,致力于探索和交流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建设与发展。从文献共被引及关键词聚类则可以看出,移动图书馆目前的研究多停留于现状分析、实例分析、发展展望等,尚未触及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核心,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仍不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在四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1)用户采纳行为。移动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用户的认知和采纳使用。用户采纳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信息行为,涉及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任务因素、组织因素、情境因素等多个层面。将移动图书馆与用户信息行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着重从理论角度上探讨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采纳行为问题的实证研究亟待开展。

(2)移动图书馆用户群体分类和管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用户的长久使用和双方的共同成长。由于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使用情境不同,所提供的服务也会不同,有必要分析移动图书馆用户的独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和移动图书馆服务特点对用户群体进行分类和进行相对应的服务管理。

(3)移动图书馆服务效果及评价。如何满足图书馆用户的移动服务需求、如何管理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热诚度和满意度,是移动图书馆服务效果及评价的体现。因此有必要结合科学的指标体系与影响因素从多个维度客观、合理地评价移动图书馆服务效果,这对提高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及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4)移动图书馆联盟。移动图书馆的联盟合作不仅有利于降低移动信息服务资源的建设成本,而且有利于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泛在服务分享,解决数字版权和使用成本的困局。目前有关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研究相对成熟,而移动图书馆联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其合作模式、风险防范、移动资源开发方式和泛在共享机制研究必将是未来研究的关注热点。

[1] Thomas L C. The State of Mobile in Libraries 2012[EB/OL]. [2014- 06- 08]. 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2/02/mobile/the- state- of- mobile- in- libraries- 2012/.

[2][20]明均仁. 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4(2):84- 87.

[3] 卢宏.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7- 22.

[4] Porth C,May KE.The mobile library cart:practicalaid to learning[J].NursOutlook,1971,19(9):602- 603.

[5] Stringer I. Mobile library guidelines[R]. Hague:FLA Headquarters,2010:5.

[6] 余世英,明均仁.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9):45- 48.

[7] M is for service:current mobile trends in libraries[EB/OL]. [2014- 06- 02]. http://www.public.iastate.edu/~gerrymck/M- Is- For- Service.ppt.

[8] Libraries to GO:Mobile Tech in Libraries[EB/OL].[2014- 06- 06]. http://www.slideshare.net/ellyssa/libraries- to- go- mobile- tech- in- li braries- presentation.

[9] 马骏涛.移动图书馆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9):19- 23.

[10] Burnett. Mobile Technology and Medical Libraries:Worlds Collide [J]. Reference Librarian, 2011, 52(1):98- 105.

[11] Thomas. Libraries,Librarians and Mobile Services[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2011,38(6):8- 9.

[12] Haase P. Situation aware mobile access to digital libraries[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2:17- 50.

[13] Little G. Keeping moving:smart phone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2011,37(3):267- 269.

[14] Dion Hoe- Lian Goh,Louisiana Liman Sepoetro,Ma Qi,et al. Mobile tagging and accessibility Information sharing using a geospatial digital library [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287- 296.

[15]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m- libraries conference[EB/OL].[2014- 06- 21]. http://library.open.ac.uk/mLibraries/2007/index.html.

[16] The international m- libraries conference [EB/OL].[2014- 06- 05].http://www.m- libraries.org.

[17] The Handheld Librarian Online[EB/OL]. [2014- 06- 07].http://www.handheldlibrarian.org/sponsors/.

[18] 方胜华,李书宁.走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1(23):72- 76.

[19] Ellyssa Kroski. On the move with the mobile web:librarie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J].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2008,44(5):1- 48.

猜你喜欢
期刊文献图书馆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