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裁员与公司股价的权变观

2015-01-01 15:27胡进梅魏顺
市场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裁员股价转型

胡进梅,魏顺

战略裁员与公司股价的权变观

胡进梅,魏顺

战略裁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被视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但公司战略裁员带来的股价变动并不总是正向的。积极的战略裁员促进公司的股价上涨,中性的战略裁员使公司的股价保持平稳,消极的战略裁员使公司的股价下跌。

战略裁员;股价变动

裁员是指企业一段时期内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战略裁员是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业务受创导致财政赤字或负债严重又或者更改战略发展方向的时候进行的大面积大纵深的人事调整与变动。企业在经济形势下行、经营环境恶化、主营业务受挫或在战略转型时往往会重新配置其人员结构,调整人力资源战略,此时战略裁员就势在必行。战略裁员通常被视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战略裁员被认为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但上市公司战略裁员消息的发布是否总是伴随着公司股价的上涨呢?现实中我们发现公司战略裁员带来的股价变动并不总是正向的。有的公司在宣布裁员计划后公司股价会大幅上涨,而有的公司股价会因此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公司战略裁员与公司股价之间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关系。例如惠普在今年5月23日公布自己第二财季营收报告的当天宣布将裁员1.6万人,惠普解释此举是为了精简业务结构、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且公司的财报也显示惠普第二财季的净利润为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20%。按理说在此利好消息推动下公司股价会顺势上扬,然而在公司公布裁员消息的当日,公司股价下跌了近3%。而与之相对的是,英国银行业巨头巴克莱银行也在上个月发表声明称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公司今年将裁减1.4万名员工。虽然近几年巴克莱银行丑闻不断,最新一期财报也显示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其股价还是在宣布裁员之后大涨近8%。为什么同一现象下的裁员会对公司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利润上涨的公司宣布裁员反而不及利润下跌的公司宣布裁员能给股价带来更多的正向影响?究其原因还是要看公司的裁员是在什么情境下做出的,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战略裁员。战略裁员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积极的战略裁员、中性的战略裁员和消极的战略裁员。不同类型的战略裁员会给公司股价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积极的战略裁员促进公司股价上涨

积极的战略裁员是指企业在面临战略性调整和转型时,其核心产品或核心业务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变动而引起的人力资源削减行为。当企业产生战略性布局和新兴业务的转型时,原有的人员配置通常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为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和经验都有特定的对象性,新兴业务要求员工具备新的能力构架,原来的员工往往不能胜任此时的工作,这时候需要裁掉原来的员工,招聘和录用新的员工。如果企业在转型时只是招聘新的员工而不进行裁员的话,那么企业的资源就会被相应的摊薄,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当企业的核心业务出现转型时,这种结构性裁员通常会促进企业的发展继而推动股价的上涨。如今年2月初索尼公司发表公告称将裁减其电视、PC等部门的5000名员工,消息发布的当天,公司股价大涨了近7%。股民用实际行动说明了索尼裁减PC业务,发展移动等新领域是明智之举。与之类似的是IBM在今年一月份宣布其将通过裁员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声明称公司将逐渐剥离以硬件为主的低价值业务,大力发展以软件和服务为主的高价值业务,并且公司还透露将围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来完成未来的转型。裁员消息一经发布,公司股价就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尤其当公司通过积极的战略裁员来发展投资者普遍认可的新兴业务时,其对股价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如年初美国百货业代表品牌梅西百货发布公告称其将在实体店裁员2500人,同时公司将在网络销售业务上增加雇员。显然这样的裁员决定将得到投资者积极的回应,公司股价也因此在当天大涨了5%。因此当企业在面临转型时进行积极的战略裁员,公司股价往往会在发布裁员消息的当天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二、中性的战略裁员使公司股价保持平稳

中性的战略裁员是指由于市场大环境恶化、经济形势下行等原因导致某地区或某行业的企业整体出现营收减少、利润下滑等经营困境,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而大面积削减雇员。中性的战略裁员并不是因为企业要进行战略转型或新兴业务调整,而是因为原有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而进行的人力资源战略调整。企业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经营困难的问题,此时裁员成为其摆脱困境的有效方式。但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虽然此时企业裁员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但企业在宣布其裁员计划时,公司的股价往往不会有大的波动。例如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快消企业从去年开始就纷纷发布裁员公告,但裁员公告发布的一段时间里,公司股价并没有受太大影响。联合利华宣布在2014年底前裁员2000人这一消息发布的一周内,公司股价几乎没有变动。宝洁、强生等快消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受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等原因的影响,房地产、酒店、汽车等行业也纷纷在去年和今年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员裁减,但这类受大环境影响的企业在发布裁员公告时,并不会给股市带来太大的动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宏观环境不景气对于在此环境下的所有企业基本都是一样的,此时公司在人员方面的调整并不会对公司股价产生太明显的影响。

三、消极的战略裁员导致公司股价下跌

消极的战略裁员是指企业由于自身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其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为了摆脱生存和发展危机而采取的人员裁减行为。此种类型的裁员并不是因为企业面临新的转型,也不是因为市场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其自身业务出现了问题。自身业务出现问题往往伴随着营业收入的减少、负债率的上升等一系列财务问题。此时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不得不通过裁员来实现收支的平衡。但这种因公司经营不善而采取的经济性裁员往往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在于裁员可能短期内会迅速降低运营成本,但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完善其管理模式,也找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只是一味的通过裁员来削减成本的话,这种方式是不能改变企业的经营现状的。这也是为什么惠普在宣布裁员之后股价会下跌的原因,虽然其还保有相当可观的利润,但投资者对其营收增长的能力已失去了信心。董事会内斗严重、新业务缺乏竞争力、传统业务逐渐没落、发展战略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公司境遇每况愈下,裁员已成为近年来惠普摆脱发展困境的惯用方法。但这种消极的战略裁员对于解决公司发展问题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因此公司裁员消息一经公布,必然会引起公司股价的下跌。

因此,公司的战略裁员不是万能药,并不能做到一“裁”就“盈”。只有积极的战略裁员能有效地促进股价上涨,但这也必须在裁员措施得当的情况下才行,裁员不当同样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和财务上的风险。而中性的战略裁员和消极的战略裁员并不能给股市带来提振作用,甚至可能使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虽然裁员是快速降本增效的好方法,但同时企业应意识到裁员会产生留任员工归属感降低、团队凝聚力减弱、优秀员工流失、企业机密泄露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做出裁员的决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处在恶劣市场环境和经营困境中的企业,与其通过裁员来提升业绩倒不如积极谋求战略的转型,企业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来度过危机要比裁员的方式高效的多。

[1]李伟.裁员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2,(03):40-61.

[2]冯淑华.现代企业裁员的负作用及其克服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1):111-114.

胡进梅,女,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魏顺,男,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F270

A

1008-4428(2015)02-14-02

猜你喜欢
裁员股价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盘中股价升跌引起持股者情绪变化
人人车“暴力”裁员
牛股盘中冲高回落尾市拉涨停行为解读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股价创股灾以来新低的股票
惠普增加裁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