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扭转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逆差

2015-01-01 20:54孙益武
WTO经济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贸易逆差知识产权贸易

文|孙益武

自主创新扭转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逆差

Independent Innovation Reverses International Trade Defici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文|孙益武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贸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贸易活动之一。我国应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作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扭转知识产权贸易逆差,这是我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亟待着力加强的工作重点。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4月30日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平均贸易逆差达81亿元人民币。知识产权使用费包括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国际收支主要源于专利、商标和技术秘密等的转让和许可。此外,我国2015年第一季度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类别也存在5亿人民币的贸易逆差;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产业收支是根据音乐、电影、广播、游戏等文化相关产业的对外支付额和进口额推算而来,它与版权密集型产业的贡献度密切相关。我国令人尴尬的知识产权贸易逆差数据背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我国国际贸易结构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以货物出口为主的外贸特点十分鲜明,其中,又以加工贸易为发展重点。尽管加工贸易能够有效解决就业和增加外汇,但加工贸易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加工贸易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加工增值环节主要停留在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和组装等生产阶段,国内加工企业并不掌握产品核心的专利和品牌等。

我国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服务贸易发展没有紧跟国际形势。相较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中增长更快、更富有扩展空间的部分,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型增长点。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平衡发展,是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不景气与国内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息息相关。

我国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资源的供给存在不足。由于存在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拥有量较少、核心技术专利的实施转化能力较弱、国际流行的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不足、具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缺乏等诸多制约因素,我国可供贸易的优质知识产权资源的供给水平尚不尽如人意。

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的输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除了前述贸易结构的原因,中国国内市场庞大,企业往往专注于国内市场和加工贸易,而忽视主动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尽管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已经鼓励知识产权领域的对外投资合作,“知识产权强国”计划也正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走出去”,但总体来说,在出口贸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的国家救助机制和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制度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际的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享受知识产权贸易顺差的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加大对企业研发和高新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强化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多边合作与单边调查并行,追踪各类自由贸易协定的知识产权谈判进程,推动形成对其有利的知识产权规则。例如,自1989年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每年公布关于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年度报告《特别301报告》,中国已经连续多年被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同时我国成为遭遇美国“337调查”最大受害国。欧美各国在立法、司法、行政活动中都为企业和产业知识产权组织的参与提供重要的保障来加强知识产权贸易的扶持和管理,并在国际市场中加强保护的表达机会,政府成为企业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和平衡协调者。这些都是中国加强知识产权出口贸易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扭转知识产权贸易逆差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优质的知识产权资源。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支持企业原始创新,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始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出口,促进质量好、档次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出口。

鼓励企业全面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应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企业应积极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开展海外维权;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企业品牌的海外推介力度。企业坚持全面创新既能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同时培育外贸品牌,提升贸易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激励企业协同创新,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企业应积极利用联盟化手段整合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资源,凝聚全产业链创新力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降低产业创新成本,提升产业创新效率。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可以依托知识产权资源,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等,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对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培育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出口基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引导企业制度创新,繁荣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应当认识到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政府层面应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知识产权出口贸易,首先需要繁荣国内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不再是“谁创造谁实施”,当理性的“经济人”认为许可或转让能让自己收益最大化,自我实施就不再是理性选择。创新主体与实施主体之间交易安排已经司空见惯。知识产权因素在企业的经济和管理活动中不断强化;市场和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不是仅仅防范和禁止他人侵权,更是为提升自己企业的竞争实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推动企业开放创新,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开始积极尝试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运营,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流与合作来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知识产权贸易,政府应搭建中外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弥补途径与信息匮乏的短板。(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编辑|赵丽芳 lifang.zhao@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贸易逆差知识产权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贸易统计
知识产权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