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银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山东分行为例

2015-01-02 17:04魏晓明
当代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农业银行三农现代农业

○魏晓明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山东 济南 250001)

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利支持,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更加缺少不了现代农业所提供的广阔市场空间。截止今年,中共中央已连续出台11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可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了“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口号;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对于银行金融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有了大幅度改善,但仍属于金融体系中的较为薄弱环节。本文通过介绍农行山东分行的服务现代农业的现状,剖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三农”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农业银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农业银行作为具有面向“三农”独特市场定位的大型商业银行代表,其以服务三农,造福三农的基本理念,不断加大信贷投入,不断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山东农行既是系统内服务“三农”的标杆银行,也是金融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的试点行。其持续探索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新成效。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农业银行山东分行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986.6亿元,其中涉农产业贷款总额高达到444亿元,约占总金额的22.35%,较2007年初增加了44.59%。

1、努力创新服务模式

农业银行因地制宜,根据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六种发展模式,即“链式金融”服务模式、“特色金融”服务模式、“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平台金融”服务模式、“打包金融”服务模式、“互助金融”服务模式。每种模式各具特点。

“链式金融”服务模式是利用覆盖着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等环节的金融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中各环节参与主体提供不同金融产品的综合服务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以产业链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农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主体均可参与,其因以产业链整体来抗风险能力,从而降低了“三农”信贷业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经营效率。“特色金融”服务模式是农业银行利用特色金融产品,服务特定区域中特定产业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适用广泛,能将金融资源与区域优势资源有效衔接,找到金融服务“三农”最有效的切合点。“网络金融”服务模式是农业银行将龙头企业电子交易平台和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资源优势集聚,提供电子商务支付、转账结算、实时清算和资金理财等一体化金融产品的综合服务模式。“平台金融”服务模式是农业银行依托政府支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政银合作服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打包金融”服务模式是金融机构为顺应龙头企业集团化进程,满足其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金融需求而产生的。“互助金融”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出资成立农民信用互助社,在坚持“吸股不吸存、对内不对外、分红不分股”的原则下,实现社员闲置资金向资金需求社员配置的过程。

2、突出重点服务领域

农行本着立足“三农”的原则,积极开展“三农”普查,了解现代农业产供销各个环节从而深入了解各类组织团体或个人的金融需求,绘制了“三农”金融生态图谱,突出服务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和重点领域。其重点服务领域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服务。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截止到2012年末,截至2012年末,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5.2亿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服务覆盖面达到81%,连续多年位于同业和系统首位,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基地建设,带动全省与周边1370万户农民增收致富,更保障了农产品供给。积极支持农户增收致富,自2008年以来,向101.6万农民累计发放贷款976.3亿元,余额达到148.7亿元,居于系统第三位。探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累计发放合作社贷款1亿元,带动2万社员增收致富。

二是农村商品流通和支付体系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以农业部定点市场、“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单位为服务重点,积极投入信贷资金,支持市场升级改造,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着力构建成本低、效率高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累计对农产品市场投放固定资产贷款13亿元。积极支持出口外向型农业。为全省农产品“引进来”、“走出去”、争创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便利条件。每年对涉农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余额达到20亿美元。积极参与农村支付体系建设。以惠农卡为载体,以金穗惠农通工程为抓手,依托网络优势,加大惠农卡发行和机具铺设力度,解决农村金融支付结算难题,为农村区域提供快捷优惠的结算服务。截至2012年末,全省惠农卡总量达到691.8万张,“惠农通”工程服务点达到1.9万个。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选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积极提供信贷支持,为现代农业和农民生活夯实物质基础。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城镇化建设,支持农村路网、电网工程建设三管齐下。支持了19个承贷主体明确、有经营性收入的城乡供水和农田水利项目。和国土资源厅合作开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贷款产品,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模式,投放贷款19.9亿元,改善农民居住面积230万平米。针对我省农村电网普遍存在着线路布局不合理、可靠性差等问题,向山东电力投放贷款180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结束后,山东省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全省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1毛多钱,受益农户2000多万户,年减轻农民负担17亿元。

3、积极构建服务体系

农业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山东分行率先探索服务“三农”和现代农业的机制改革,按照总行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不断优化完善服务机制。

一是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设立“三农”金融事业分部,专事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县域业务的营销服务。按照“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原则,从上到下逐级建立事业部机构,明确了职能和业务边界。进一步优化山东省分行和各二级分行事业分部的组织架构模式,推进事业部“三部、四中心”职责体系落地工作,事业分部管理体系更趋完善,运行合力得到了有效发挥。

二是实施单独的管理机制。通过落实单独的会计核算、资本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考评、风险管理机制,科学配置“三农”金融部营运资本和经济资本,精准核算成本收益,足额计提减值准备,单独核销不良资产,独立平衡县域资金运营,完善考核激励约束,为“三农”和县域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单独制定三农信贷业务的基本规程、授权、授信制度体系,加强“三农”审批通道建设和专职审查、审议和审批人员的队伍建设,初步构建了流程通畅、专业高效的“三农”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机制。

二、农业银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机遇

现代农业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对农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国家政策扶持

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配套政策陆续出台,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2、城镇化建设推动

城镇化已确定为我国促进内需、解决城乡差别的关键因素,土地确权与流转必将大大加快,从而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而规模化经营则是现代农业最核心的标志,将带来农业机械、生产技术的全面进步。

3、食品安全意识提高

新一代农民现代化意识已逐步成形,政府推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科学化生产经营机制逐步构建。食品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放心食品、安全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农业和食品安全的源头—种植与养殖。在政策、土地、机制、资金推动下,现代农业将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高潮。

4、农行自身优势

农业银行是唯一一家几乎在全国所有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具备跨越城乡、网络与信息的优势,经过几年的改革,“三农”金融事业部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优势逐步显现,做好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服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准备。在新时期发展“三农”业务时,农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优势,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以期促进“三农”的发展。

三、农业银行山东分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挑战

1、商业运营与社会责任矛盾

“三农”领域风险高是不争的事实,涉农贷款不良率明显高于二、三产业贷款,山东农行农户贷款不良率已突破5%的容忍度。涉农贷款占用经济资本高,计提拨备多,如果按照完全覆盖风险的原则去提高利率,企业和农户难以承受。

2、产品创新的局限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支持,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很多好的产品、模式只能在局部范围应用实施,尚没有大范围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受制于地方政府财力、平台搭建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农民的资产不能够发挥抵押担保作用,为广大农户融资的产品单一,适应性受到局限,制约了信贷投放。

3、服务能力不足问题突出

“三农”客户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全省(不含青岛)共有个1169个乡镇、5363万农业人口,村落数逾6万,涉农企业、经营组织数十万家,而农业银行县域乡镇网点仅330个,县域员工1.37万名(含劳务派遣),虽然乡镇网点覆盖率只有23.8%,但服务“三农”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户金融业务已扩展到了90%的乡镇,点均服务客户已超过3.5万个,客户经理的作业面积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农业银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

要化解商业运营与社会责任的矛盾,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做起,力求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要想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就必须有一定的农村金融政策的扶持。政府应根据本国国情和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加大农业金融扶持力度,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建立财政和金融之间的协调配置机制,快速大量地增加信贷投入,发展农村金融。实优惠施税收政策以提高农业银行的支农的热情度,对某些县域农行发放涉农贷款进行一定的奖励,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政策,使之在资金流动上更占优势,并配以有效的监管政策如呆账核销、差别的风险问责等,完善监管政策制度。出台并完善《农村金融促进法》,通过法律形式把各项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和金融机构支农责任固定下来,努力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从农行本身做起,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足高远,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思想是行动的推动力,要全面深化整个企业的“三农”服务意识,把服务“三农”作为一件高尚而有自豪的事情来做。引导全体员工看好“三农”市场,认清当今社会形势,发现重大机遇,进一步拓宽“三农”业务,把眼光放长远,不断挖掘“三农”市场的潜力,从而造福“三农”,造福农行。

2、加强金融品种创新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对于种植粮食类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机具抵押、存货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等业务,探索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创新产品。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类农业经营主体,探索蔬菜大棚抵押、现金流抵押、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同时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创新农产品订单融资产品,围绕农产品订单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推动我省订单农业加快发展。

不断探索适宜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和抵押担保方法,联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换,农村的土地资源灵活化,拓展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伴随着全体林权制度的变革,扩大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覆盖面。积极开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农副产品的仓单质押、大型农机具抵押,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围绕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需求,探索专利权、商标权等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围绕上下游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以农业中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为现代农业的产业链发展提供新的综合化平台。

3、提升核心环节服务水平

一是要将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服务做深做精。根据全省“五十百千万”工程规划的安排,联系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将支持粮食与油料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项目作为重点投资对象。进一步加强投行服务,积极提供农户及企业所需的并购贷款、境内外联动、财务咨询等现代金融服务项目。鼓励支持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适度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帮助中小龙头企业融资,加快推进龙头企业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的步伐。

二是要把农产品流通金融服务放在重点扶持的位置。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项目进行优惠、绿色贷款。继续支持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规完善市场建设。通过市场带动模式,支持场内商户的融资、结算和银行卡服务。积极推广农产品网上交易,进一步降低的交易成本,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以及扩大农产品物流速递项目,建立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互补的农产品交易体系。

[1]张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模式创新[J].中国金融,2013(15).

[2]陶亮:新时期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模式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魏海滨、杨爽: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8(2).

[4]李晓岚:新时期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5]王晓鸽: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6]史俊林.: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质量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农业银行三农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农业银行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