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综述(2007-2013)

2015-01-02 08:44任敬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口译共性语料

任敬辉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和语料库技术的蓬勃发展,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翻译研究,使其突破了单一学科的界限,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英国的语料库翻译研究先驱Baker(1993)认识到这种以理性数据为基础的翻译实证研究有别于传统的主观分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国外翻译学者将语料库技术应用于翻译考察,使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逐渐兴起。相比之下,国内的语料库翻译研究于90年代末才逐渐兴起,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方法模糊,且探索性研究居多。直到2007年,国内学者王克非、黄立波明确提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亦可称为语料库翻译学,它以语言理论和翻译理论为研究上的指导,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以大规模双语真实语料为对象,采用语内对比与语际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对翻译现象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描写和解释”。至此国内对于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语料库知识的普及,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炙手可热,相关研究成果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把握近几年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发展的整体脉络,厘清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洞察和探索语料库翻译学的前沿,笔者对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考察了2007-2013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数据搜索,文献来源主要包括2007-2013年陆续发表的国内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论文三大类文献。笔者首先以“基于语料库”作为关键词进行初步搜索,在初步获得的文献中再以“翻译”作为研究主题进行二次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排除重复文献,共计得到文献664篇。

图1 2007-2013年语料库翻译研究相关文献统计

在近7年间,语料库翻译研究发展起伏不均,大致呈现前期发展迅猛、中后期走低、后期平稳增长的趋势(图1)。首先,2007-2010年相关研究逐年递增,由最初不足百篇上升到2010年的152篇,突出反映了语料库翻译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后经历了将近10年的发展探索,逐渐被国内学者接受,并日渐成为研究热点。2010年后,随着前期语料库技术的普及,语料库翻译学科从研究的角度和深度上对国内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说明国内相关研究已经度过了前期科普性的狂热发展时期,进入到深入探索阶段,这无疑昭示着国内该领域在未来几年的纵深发展潜力。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笔者又对数据来源进行再次定位,统计出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由图2可见,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大致与图1所示的语料库翻译研究文献统计走势趋于一致。此外,国内相关硕博论文成果近3年来逐渐上升。

图2 历年数据来源统计

2 数据分析

高一虹等(2000)将语言学研究方法归类为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前两者统称材料性研究。材料性研究即以系统的、有计划的材料采集和分析为特点的实证研究;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宋洪波等,2013)。基于此,为历时考察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笔者借鉴前人的分类标准,对相关文献按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梳理(图3)。

图3 研究方法统计

总体上,非材料性研究数量多于材料性研究,材料性研究数量逐年显著增长。此结论与高一虹等对国内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调查结果趋于一致,即非材料性研究历来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随着材料性研究逐年上升,两者差距逐渐缩小。语料库翻译学作为新兴学科,理论介绍、方法论探索、综述研究等历来占据着该学科的研究热点,所以非材料性研究长期占据较大比重,这种模式呈持续发展趋势。

图4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话题核心期刊文献统计

笔者就核心期刊相关领域论文进一步检索,发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翻译教学、翻译综述、语料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图4)。其中,语料库翻译学在教学领域里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此外,口译语料库研究、机器翻译等领域也日益占据着研究热点。下面将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探讨。

2.1 翻译教学

综合来看,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相较之前数量少、宏观论述居多的特点已经在理论与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语料库建设与翻译教学实践、基于语料库构建翻译教学理论框架以及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材建设等。

如何使语料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翻译教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语料库建设的不同类型,国内目前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双语对应语料库的建设、单语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结合以及自建学习者翻译语料库。王克非(2009)从技术角度阐述了服务于翻译教学的双语对应语料库的加工与处理。李德超等(2011)进一步将双语对应语料库研究与具体的翻译教学活动相结合,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案。刘泽权等(2009)自建学习者译本语料库,并建立了一套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与译作评析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实现学习目标。此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理论探索也被学者广泛关注。黎士望(2007)从文本的话语功能出发,详细阐述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在现行教学模式中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并提出了可行的教学方案。

2.2 翻译综述、介评及理论介绍

考察近7年核心期刊论文,基于语料库的概述类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书评、理论综述、研究现状调查。2007年之前,该领域焦点主要集中于书评和会议综述。随着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数量增多,理论探索和研究现状的概述逐渐兴起。

语料库翻译理论的研究是语料库翻译学发展的基础。刘泽权(2008)从显化假说、显化定义、显化类别等多个角度对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显化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王克非(2012)综合评价了国外双语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情况,指出了其发展的局限性,为国内双语语料库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现状调查研究可归纳为两个层次:会议综述和文献综述。胡开宝(2010)在2007年语料库与译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总结了语料库与译学研究的趋势与问题,指出应加强译学的跨学科研究特性。在文献综述方面,国内学者主要考察了2010年以前的国内语料库翻译的研究现状,但是对口译语料库的研究甚少。书评方面主要还是以概述内容、归纳主导思想为导向。

2.3 翻译语料库建设

近7年来,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按照语料库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专门语料库和通用语料库的建设,此外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仍然是研究热点之一。专门语料库根据应用类型囊括了戏剧、小说、教学、词汇等范畴。胡开宝(2009)等详细阐述了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前期语料搜集和语料预处理的建设过程,并从译者风格比较、译本共性研究、虚拟语气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该平行语料库的应用情况。黄立波(2013)介绍了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设计理念和原则、语料特点以及基于此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应用研究情况。在通用语料库的建设上,国内学者对语料的标记、加工等预处理环节着墨颇多。李文中(2012)介绍了中国英语语料库建设的三大模块,总结了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案,并对语料标注的争议观点进行了概述,为语料库标注与标记系统提供了可选择方案。

2.4 口译语料库

结合王斌华(2012)和张威(2013)对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梳理以及对近7年相关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的文献统计,笔者重新梳理了口译语料库话题研究的分类,将口译策略相关研究归类为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此外,因对口译语言特征的研究主要涉及翻译共性的成因探讨,故将口译语言特征与翻译共性研究归为一类。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研究涉及口译教材的建设以及口译教学策略方面的探讨。陶友兰(2010)通过对全国口译教学现状调查,总结了当今的口译教材编写模式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作者主观经验接入居多等缺陷,并构想了一个口译教学体系,为口译人员的培养提供了新视角。陈振东(2009)等结合网络资源和语料库对口译教学的辅助作用,提出了基于网络语料库的口译教学模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目前口译语言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胡开宝等人建立的汉英会议口译平行语料库(CECIC)进行,研究焦点针对语篇的翻译共性特征,旨在提高口译语料库的应用空间。CECIC以新闻发布会为主要语料来源,包括新闻发布会英语原创语料、新闻发布会汉英平行语料及政府工作报告汉英平行语料3个子库(胡开宝,2010)。在基于口译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探索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平分秋色。张威(2013)详细探讨了口译语料库的主要原则,辨析了口译语料库的3个设计方案和可采用的统计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口译语料库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语料库技术和研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5 翻译共性

翻译共性亦称翻译普遍性,“即指翻译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相对于目标语原创语言,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特征。”(吴昂等,2006)。目前对于翻译共性具体包含的内容尚没有统一意见,但相关研究基本倾向于将翻译共性归纳为简化、显化和范化3个方面。吴昂等(2006)曾将翻译共性研究划分为前语料库时期和基于语料库两个时期分别进行评述。本文借鉴此研究方法,通过对近7年相关文献进行考察,发现国内翻译共性研究基本从属于基于语料库时期,内容主要是对显化特征在各种平行语料库中的实证检验。牛桂玲(2013)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和单语类比语料库的研究模式,探讨了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汉译英摘要显化的特点。应当指出,目前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还是局限于平行对比和可比类比两种模式,且显化研究依赖于具体语料,部分个案研究的结果并不具有共性特征。

2.6 机器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是以语料库应用为核心,将原文通过既定模型转换为译文的解码过程。对近7年相关文献进行历时考察,发现机器翻译经历了最初的理论综述阶段后逐步深入到自动化翻译评估及提高译文质量的探索阶段。肖维青(2007)结合平行语料库技术在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对语料库应用翻译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拓宽了国内翻译研究的视野。罗季美等(2012)基于汽车文献翻译语料库,从词汇、句法和符号等层面对机器翻译的典型错误进行了描述分析,为提高英汉机器翻译质量、提升翻译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3 国内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学自20世纪90年代逐步在中国兴起,经过数10年的探索,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近7年间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研究数量逐年上升,并逐渐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向深层次探索迈进;在研究方法上,虽然非材料研究依旧占据主体,但与材料性实证研究的数量差距正逐步缩小;研究方向呈现多样化势头,传统的译学研究领域如翻译教学、译者风格、翻译共性等领域的研究热度不减,但语料库技术开发、口译语料库建设及机器翻译等新兴领域亦逐渐崭露头角。不容忽视的是,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技术有待提高。语料库的建设尤其是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具有较高的难度,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专业的研究团队及科研资金作支持。相比国外双语库建设的多样化,国内已建成的大规模平行语料库,主要有王克非负责开发的通用汉语对应语料库、胡开宝主持研制的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及汉英会议口译平行语料库、黄立波负责的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等。而且这些语料尚未能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地阻碍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此外,目前的语料库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语料的标注、加工等预处理环节的需求;语料库软件的词语索引功能只能呈现出具体词汇在短语或句法层面下的语境共现,对于篇章范畴的语境分析还不能实现。

第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突破。总结近几年的研究方向不难看出,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广度有限,主要集中于翻译教学、语料库建设、译者风格及翻译共性等传统译学研究领域,而口译研究、机器翻译、翻译文体学等领域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落后于其他研究领域,不能满足语料库翻译学发展的需求。诸如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在口译教学策略、口译语料库建设、口译语言评估等问题上的探索缺乏系统性,远远落后于笔译研究;结合文体学视角与语料库语言学进行的翻译描写研究在文本选择上仍然多局限于文学作品,其他体裁如商务、科技、法律等应用文体的研究鲜有涉足,并且语料规模较小,缺乏代表性与真实性。此外,对具体语言特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多停留于词汇、句法、篇章等几个范畴的数据描写分析,从文化、认知等深层次内因的解读还十分匮乏。

第三,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待创新。目前,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存在定量分析描写为主、定性分析解释不深入的缺陷。Croft(1990)将语言的共性研究归纳为3个层次:(1)以平行语料库为基础的描写层面;(2)基于单语类比语料库从语言内部及跨语言角度进行的内部归纳;(3)外部解释层面,即从社会学、文化、认知心理等学科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更高层次的解释。国内目前相关语言现象研究基本停滞于第二个层面,更多的还是遵循可比和类比两个研究模式,对语料进行描写和归纳,但语言外部解释,诸如从认知、社会等角度对语言现象根源的探索还不够深入。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语料库翻译学展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新兴的语料库技术为传统的翻译研究赋予了生命力,使译学研究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和拓展,并在翻译教学、口译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硕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技术层面有待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亟待突破、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等。未来语料库翻译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依靠语料库技术的提升和语料库建设规模的扩大,相信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体系必将逐步完善,蓬勃发展。

[1]Baker,M.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C]//In M,Baker,G.Francis and E.Tognini- Bonelli(eds.).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Philadelphia and 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3:233-250.

[2]Croft,W.Typology and Universals[M].Cambridge:CUP,1990.

[3]陈振东,李澜.基于网络和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策略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9(1):9-13.

[4]高一虹,吴红亮.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J].外国语,2000(1):65-71.

[5]黄立波.基于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黄立波.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研制与应用[J].外语教学,2013(6):104-109.

[7]胡开宝,邹颂兵.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J].外语研究,2009(5):64-71.

[8]胡开宝,陶庆.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翻译,2010(5):49-56.

[9]李德超,王克非.基于双语旅游语料库的DDL翻译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1(1):20-26.

[10]黎士望.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7(3):46-49.

[11]李文中.语料库标记与标注:以中国英语语料库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336-345.

[12]刘泽权,侯羽.国内外显化研究现状概述[J].中国翻译,2008(5):55-58.

[13]刘泽权,刘鼎甲.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语料库方法运用于翻译教学改革的尝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27-30.

[14]罗季美,李梅.机器翻译译文分析[J].中国翻译,2012(5):84-89.

[15]牛桂玲.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摘要汉英翻译显化特点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10-116.

[16]宋洪波,王雪利.近十年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13(3):41-47.

[17]陶友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10(4):2-8.

[18]王斌华.语料库口译研究——口译产品研究方法的突破[J].中国外语,2012(3):93-99.

[19]王克非,熊文新.用于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英汉对应语料库加工处理[J].外语电化教学,2009(6):3-9.

[20]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1]吴昂,黄立波.关于翻译共性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5):296-302.

[22]肖维青.平行语料库与应用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3):25-28.

[23]许明武.口语教学语料的难度甄别:功能语篇分析视角[J].中国翻译,2013(6):29-33.

[24]张威.口译语料库研究的原则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13(1):63-68.

猜你喜欢
口译共性语料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