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文献评述与研究框架

2015-01-03 11:35刘英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预警

李 琼,刘英明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自高等学校开始全面扩招之后,高等学校的贷款就在不断地增加,随着贷款的逐步升级,金额的不断增加,危机也不断显现出来,高等学校逐渐陷入财务风险之中,而且这种风险趋势日益加剧。

近年来,财务危机在高等学校中不断爆发,现有大量的文献都在研究企业的财务危机,而研究高等学校财务危机的文献则较少,因此研究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扩大了财务危机的研究范围,可以借鉴企业的财务危机来研究高等学校的财务危机问题,其次,丰富并深化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与治理的内容,通过研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可以提供一种针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治理的新途径。最后,研究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有助于解决目前高等学校面临的财务危机问题,也有助于银行加强贷款管理、增加信贷安全。

本文首先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有关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评述,之后根据现有文献以及目前的政策确定了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研究框架,最后对研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关键做出了总结,以提供研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核心,为研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框架。

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国内外文献评述

1.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成因国内外文献评述

国外的学者认为国外高等学校的自治性较强,不同高等学校的绩效指标体系不同,政府拨款参照高等学校的各个不同绩效指标,因而存在不同高等学校之间衡量标准难以统一,自主性较强的问题。

而国内的学者则普遍认为,目前由于高校财务问题较为突出,各个高校财务风险逐渐表现出具有隐蔽性、易于掩盖、不易评价等特征,具体表现为贷款与融资金额大、政府投入不足、学费收入有限以及缺乏其他收入来源等。而对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成因,现有文献中普遍认为是高校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债务规模过大;筹资与投资决策不科学;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1.1.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成因国外文献评述

西方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财务风险管理,之后,随着美国学者发表的关于风险管理的文章引起了西方各国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一些学者开始研究高校风险管理的问题。FengYulin、SallyMcClean(2008)与 Bi-HueiTsai(2013)等人普遍认为由于西方国家高等学校自治性较强,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绩效指标体系,而政府对高校拨款是借助绩效指标体系的方式,因此不同高校之间难以统一,高等学校的自主性较强等是导致高等学校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另外他们还认为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也是引发高等学校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1.1.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成因国内文献评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我国高校目前是“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投入体制,但是教育拨款的经费严重不足,学费收入又远远低于办学成本,再加上高校的自创能力有限,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十分突出,财务风险现状不容乐观。

安宁(2006)与刘英姿(2007)均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目前由于高校的教育投资发展缓慢,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主要靠银行贷款来填补,即所谓举债兴教,使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日渐加剧。贷款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度举债、贷款规模不合理等问题成为高校财务风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宇(2009)与蒋洁(2009)指出高校的财务危机主要是由负债规模过大而引起收入与支出不均衡导致支付压力和支付能力严重脱节引起的收支性财务危机所导致的,另外,高校在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造成盲目投资、过度投资造成投资决策不科学以及资本结构决策失控和采用冒险的筹资组合策略等不合理的筹资决策也是导致高校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而李丹(2012)通过对近年来高校财务现状的研究发现,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水平不足而难以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需求致使财务治理低效,因此导致高校出现财务危机。王蕊(2013)认为目前虽然政府在逐年加大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是远远不能弥补高校的巨额支出。而后,作者又对高校的各个支出项目做出分析,得出目前高校的基建支出占总体支出比重较大,是高校贷款的主要用途之一。

陈伟晓、邓彦、李华军(2015)认为除上述原因外,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没有法律保障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一个因素。作者认为,相关法律的强制性充分性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财务信息的披露,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1.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国内外文献评述

总体上来看,国外的学者主要通过研究风险管理的起源以及系统化、科学化状态,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MM理论等的研究,大致建立了财务风险研究理论的框架,而后逐步建立了财务风险评价及预警系统。而从现有文献中来看,国内学者对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主要从高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动能力与发展能力等指标反映高校的债务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从而使高校进行更为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

1.2.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国外文献评述

Fitzpatrick(1932)以19家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指标进行预测,随后 W.F.Sharpe(1964)、Lintner(1965)等人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而后 Beaver(1966) 使用 Mann-Whitney-Wivoxen检测法(非参数统计的二分类检验方法),用以找出严重财务风险;WilliamBeaver;(1966)提出单变量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指标的走势变化来预测财务危机;Ohlson(1980)建立了Logistic预测模型,这种回归分析法在1980年以后逐渐代替了判别分析法,在财务危机预测领域占据主流地位。

ClarenceTan(2009)以多家银行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在总结现有BP神经网络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的银行神经网络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结合预警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的研究,验证了银行神经网络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有用性。

BertrandCandelon等(2012)提出了一个传统的工具来评价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指出这一评价工具的优势。首先,它可以用来评价来自不同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预测信息;其次是这一工具可以用来评价任一类型的财务预警系统;再次,它提供了各种评价标准来评价预警系统,使不同的预警系统能够得以比较。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的研究实现了从认识到防范的多个层面的研究。

Bi-HueiTsai(2013)提出基于多重变量分析模型和Bootstrapping方法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采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分别测度了财务比率和与公司治理相关的因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预示轻微的财务困境和破产重组,结果显示后者更能指示轻微的财务困境。至此,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已经基本进入成熟阶段。

1.2.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国内文献评述

万宇洵和黄文雅(2006)经过研究发现总体失衡风险指标也是评价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用来衡量高校财务状况在长期平衡的过程中出现失衡的现象。总体失衡风险指标用以评价高校的资金占用、保障程度,是除偿债能力等指标的又一关键指标。这个指标主要包括学校货币资金支付率、银行存款保障率、事业资金可用率等具体指标。

薛建辉(2011)认为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为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衡量高校资产的利用情况,是保证高校支付能力的基础,是衡量高校财务风险的关键指标。作者认为营运能力指标主要是用总资产收入率、学校年度收入支出比以及经费自筹率等具体指标衡量的。

凌立勤(2013)在构建风险预警系统时综合考虑了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等原则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净资产增长能力、收益能力、发展能力等指标,来全方位、真实地反映高校面临的财务状况。而王蕊(2013)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在构建财务风险系统时应注重对现金流状况、偿债风险和加强成本控制方面指标的构建。

汪小华(201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指标,衡量由于财务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资金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该指标主要包括招生计划现金比率、年度收支比率、经费自给率等。

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研究框架

2.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

关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起源于高等学校全面扩张之后。在学术界,对于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成因问题有很多研究,很多学者研究认为高等学校面对的主要财务危机是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导致的财务负担加重,因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加重。且由于高等学校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没有形成适当的市场经济的治理结构,因此高等学校的管理与治理问题也是其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主要从高等学校的贷款以及财务管理和治理方面的理论进行探析,为研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成因提供理论依据。

关于高等学校贷款,早在20世纪中期,在美国就出现了贷款办学的实践,而发行教育债券就是当今美国贷款办学的具体途径。美国财政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推出了新著《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他在书中指出高等学校的一般性收入来源包括学杂费、政府和税收、捐赠与其他收入、借贷收入等类型。当成本超过实际收入时,高等学校就必须借入资金去弥补这一部分空缺,因此出现高等学校贷款的情况。

在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也涉及了类似的概念,但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没有直接提出借贷的概念,而是提出了高等学校负债的明确概念,负债是高等学校承担的,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高等学校的财务治理结构源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高等学校有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类似于企业一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使高等学校也存在着两权分离的问题,因此财务治理结构及其不合理。作为高等学校最大的“股东”,政府不参与学校的重要决策的制定,这样就缺乏了强有力的监督。由于缺乏政府监督,高等学校的筹资结构、投资结构以及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就易于出现不合理现象。另外,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基建审批不严格也加重了高等学校的财务危机,政府不能严格审批高等学校的基建项目,使其在拿到基建项目审批后大量借款,引发财务危机。

2.2 一般财务风险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区别

财务风险是企业常常发生的一种由不确定性而导致的财务资金的损失。财务风险不仅仅发生于企业之中,近年来,事业单位尤其是高等学校发生的财务风险也愈演愈烈、不容忽视。

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通常称为一般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按财务活动的环节可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按可控性分类又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外部原因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内部原因主要是投资结构、投资决策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投资环节、筹资环节、资金运营环节以及利润分配环节。

而高等学校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财务风险可分为现金流风险、筹资风险、利率风险等。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也是只可以控制不可以完全被消除,其财务风险外部成因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利率以及政府监管问题,内部成因主要是高等学校筹资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无效、资金运用不合理等。对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界定要清晰,区分其与企业发生的一般财务风险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应对风险。

2.3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近年来,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控制不力,因此,构建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防范措施。高等学校应重点去关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全面有效地控制其财务风险。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根据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特征并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选取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去防范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2002-2007年,各种文献中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所运用的指标主要是偿债能力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运用偿债能力指标在于反映高等学校的偿债能力,而收益能力反映高等学校取得收益的大小,收益能力不足,会导致高等学校发展的资金保障不足,间接引发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发展能力则反映高等学校的持续发展状况,如果发展能力不足,高等学校未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从高等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该项指标也是衡量财务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在2007-2010年之间的文献中,除上述指标之外,又加入了衡量高等学校总体失衡风险的指标,如银行存款保障率、货币资金占用程度等。该项指标用来反映高等学校在长期平衡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用以评价高等学校的资金占用、保障程度。

2010年至今,综合考虑了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等原则,选择高敏感性的指标作为重点,包括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净资产增长能力、收益能力、发展能力等5方面指标,全方位、系统、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面临的财务状况。增加的净资产增长能力等是反映高等学校资本扩张的速度,可以衡量高等学校规模增长速率以及资产保值能力。

3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研究的关键

(1)要注意高等学校财务风险与一般财务风险的区别。高等学校财务风险与一般财务风险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是由于现金流也就是资金不足所引起的财务危机,导致大量举借外债而引起的,准确定位了高等学校财务风险之后,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去防范财务危机。

(2)还要关注最近新出台的政策制度,结合最新的政策制度制定符合高等学校特点的防范措施,如2014年5月,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表了《关于做好2014、2015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转变资金管理方式,并要明确资金的用途,杜绝资金的滥用现象,以及2014年12月,中注协已经发表声明称注册会计师将在2015年7月开始对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由此,可以加强内部控制,严控资金用途以及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严控财务危机。

(3)要注意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有效预测及控制财务风险的系统,包括一系列财务指标。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目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有效的体系,可以结合高等学校的经济属性、高等学校特有的财务风险以及政策制度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预警体系,以有效预测并控制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

[1]陈晶璞,李鹏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N].燕山大学学报,2002(7).

[2]李素红.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模型构建[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5.

[3]王卫星,王雪峰.风险·成因·措施—高校贷款风险研究[J].事业财会,2006(5):34-37.

[4]黄丽萍.我国普通高校负债发展的风险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5]雷振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07(2):117-119.

[6]王晓炜.试析高校贷款风险及其防范[J].浙江金融,2007(1):35-36.

[7]汪榜江.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8.

[8]曹升元.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8.

[9]刘宇.我国高校财务困境成因与预警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5).

[10]蒋洁.高校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探讨[J].高校教育管理,2009(5):51-54.

[11]王正军,顾佳霖.高等院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机理解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12]尹念.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1.

[13]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

[14]王蕊.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及实证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15]凌立勤.我国高等学校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16]陈放.我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2.

[17]侯开文.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247.

[18]雷振华,邹果,阳秋林,等.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4(2):5-8.

[19]黄敏新.新会计制度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理念探析[J].会计之友,2014(30).

[20]历洁.修订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新变化[J].财会观察,2014(1):82-83.

[21]罗伟峰,吴乐.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研究——基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视角修订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新变化 [J].高校财务,2014(1):108-110.

[22]张莺.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23]赵倩.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研究[J].高校财务,2014(8):106-107.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4、2015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4.

[25]郭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对策[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26]陈伟晓,邓彦,李华军.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5.

[27]王辉,陈焕娣,游继红.加强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5(1).

[28]Bertrand Candelon.How to Evaluate an Early-Warning System: Towarda Unified Statistic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FinancialCrises Forecasting Methods[J].Journalof IMFEconomic Review,2012(2):75-113.

[29]Stijn Craessens,M Ayhan Kose.Financial Crises:Review and Evidence[J].JournalofCentralBank Review,2013(9):1-23.

[30]Bi-Huei Tas.An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Financial Distress Using Multinomial LogitModelsand a Bootstrapping Approach [J].Journal of EmergingMarkets Financeand Trade,2013(3):43-69.

猜你喜欢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预警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LASSO-LARS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拿什么拯救中年财务危机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基于遗传算法和LS-SVM的财务危机预测
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基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