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农村经济的特点对农村金融需求状况浅析

2015-01-03 15:12李文蓓
北方经贸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户主体

李文蓓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30)

一、农村经济特点及现状

(一)区域广较分散、地区差异大,各种农业生产相关性大,农业产品类型庞杂且差异大

据统计我国国土面积约60%为农业土地面积,人口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的环境之中。由于农村经济具有分散、地区差异大、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农业经济的风险相对较大。

(二)季节性明显,生产具有可变性,农业生产风险大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有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因此,农业生产面临自然风险,生产具有可变性,农业生产风险大。

(三)农村经济单位规模小、投资实力弱,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获取金融服务的途径少

农业经济普遍复杂多样单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从户均GDP及人均收入水平等角度看,农村都远低于城镇水平,相应地,农村平均资本实力、投资实力弱,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获取金融服务的途径少。

(四)存在民族性问题,贫穷人口比重高

贫困问题是制约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达3572万人,2010年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1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可见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比重相当高。

二、农村金融需求状况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内容

包括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和农村金融需求服务,其中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是指各类农村经济主体,农村金融需求服务是指各类农村经济主体所需要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经济决定金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及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必然要受不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特征的决定和影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整体上已进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和农村金融需求服务也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并表现出独特的阶段性特征。

(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与农村金融需求服务

1.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经历了三次飞跃。我国农村经济的第一次飞跃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即确立了农户家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这是一次“从合到分”的变革。第二次飞跃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培养了大批市场化主体——农村中小微型企业,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那么,农村经济的第三次飞跃应该是在大量小规模农户经济长期存在的客观前提下,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培养和壮大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这是一次新的“从分到合”的变革,也将是一次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态和农村经济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因此,各种类型的农户、农村企业或经济组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构成了当前主要农村金融需求主体。

2.农村金融需求服务。随着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发展,存款、贷款、汇兑、票据承兑、支付结算等基本的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抵押担保、信用评级、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支付清算等需求快速增加。以农业保险为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在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我国农业保险年均增长23%,2013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307亿元,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但承保的主要农作物仅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2%,风险保障额也只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特征

1.季节性和分散复杂性。农业生产受客观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十分明显。大量的农业生产仍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时节轮转,而且在我国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状态没有彻底得以改变之前,农户的信贷需求也仍然要在较长时期内沿袭“春贷秋还”的周期性交替。同时,农村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经营规模、技术水平、抵押担保条件、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和种种不足,其金融需求也必然呈现“短、小、频、急”的典型特点。

2.低收益和高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仍主要是初级生产形式,加工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农业相关产业盈利低,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低利性。给农业借贷带来较大的风险。同时,农业生产尤其是传统的种养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且小规模农户生产自身条件的局限性进一步限制了其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致使农业借贷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最终的结果就是农业借贷的高风险。

3.可抵押品少和交易成本高。无论是广大的农户,还是数量众多的农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型企业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抵押担保物的缺少是制约其获得贷款的最大“瓶颈”所在。同时,农村居住分散,金融需求品种较少且量小,导致农村金融网点少、规模小,农户获得借贷不仅有付息成本还包括交通成本以及其他成本。

4.差异性和层次性。由于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到农村地区也同样如此,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同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差距明显且收入来源渠道也十分不同。而不同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来源结构也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一般都将这种区域差异性简单地概括为落后、中等发达和发达三种类型,相应地区类型的主要金融需求分别为基本的生活性需求、扩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性需求和企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

5.缺少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对当前我国各类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来说,2亿多普通农户仍是绝对的需求主体,但却普遍缺乏基本的抵押担保条件;除极少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大量的农村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与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建设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基本是一片空白,致使在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金融需求无法与金融市场对接。

三、结论

基于农村经济的特点和现状,尽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近二十年,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还普遍存在许多制度性、技术性、操作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势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等多方面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如运用税收优惠和奖补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回流“三农”;推动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发挥中国农业银行金融支农骨干作用。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引导加大对特定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力度,完善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探索创新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模式,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1号文件“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有关精神,创新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拓宽农业产业融资渠道。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农户主体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论碳审计主体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何谓“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