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途径探讨

2015-01-03 15:12赵新民
北方经贸 2015年9期
关键词:业务人员信用社信贷

赵新民

(巩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郑州 451200)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经济资本管理是指:通过资本预算、资本配置、绩效考核和产品定价等手段,降低银行风险和提高银行收益,最终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转变。

资本既有成本而且还很稀缺,这就要求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实现它的价值。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本成了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过程中处处存在风险,一个错误的判断很可能让改革功亏一篑。风险来临前要及时预测,做好可能来临风险的准备工作,风险来临时要积极解决,避免风险再次发生。目前商业银行中存在的危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其中65%以上的风险来自于信用风险,市场危险和业务风险仅占到三分之一。虽然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是在实践当中,必须对其它两种风险也进行计量,只有综合考虑全部风险,才能总结出问题,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和提高收益的目的。

通过一些银行损失的案例可以看出,经济资本是针对非预期损失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最大损失值大于平均损失值的部分被称为非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是经济资本预防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资本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在容忍度限制内,损失由资本承担,商业银行不会面临风险。如果超出容忍度的限制,资本就会处在一个及其恶劣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很可能面能倒闭。

由此可见,经济资本管理的理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非预期损失需要由经济资本承担;二是风险承担必须要利用经济资本并且能够挽回损失;三是通过资本的分配情况可以反映出银行风险偏好。总体来说,该理论的核心就是,风险和资本相协调。

二、经济资本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经济资本管理是国际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能够最大化规避商业风险的工具。该理论的出现,给很多商业银行提供了借鉴,使银行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结构,对风险的管理更加全面。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借鉴了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改变资产结构,做好相应配套工作,制定风险全面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当明确自身问题,引进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向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借鉴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改革方法,从而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最终达到改革目的。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资本维持

农村信用社改革前,资本质量差,业务人员素质低,管理粗略化,结构不完善。在银行发生风险时,农民为了规避风险可以随时退股,农民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股东,农村信用的安全没有保障,随时面临着资金危机。改革后期,虽然资本的充足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个别信贷风险问题,比如贷款长期不归还,由于贷款人信息不准确导致不能收回贷款等问题,对银行的长期发展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通过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银行面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并刺激信贷增加

经济资本管理要求根据各部门和业务的实际情况,把风险进行合理分配。这意味着每个部门承担多少风险就有多少资本,如何降低风险和提高资本质量成为关键。要想保持信贷增长,必须先要找到问题所在,在根据现存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分析,合理调整信贷结构,要把信贷从各行业转移到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行业。减少不合理的的投入,避免盲目投入,增加有效资本的投入。

(三)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对风险进全方位管理

改革前,由于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农村信用社的不良信贷率极高,信用社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倒闭风险;初步改革后,贷款逐渐朝着越来越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没有从制度和经营方式上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实质改革,不久不良信贷率又回归到了改革前的水平,所谓的改革只是起到了暂时的作用。经济资本管理通过资本预算、资本配置、绩效考核和产品定价等手段能够对风险做出全方位及时分析和调整,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协调,促进农村信用社的长期稳步发展。

三、对我国实行农村信用社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企业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必然面临倒闭。农村信用社改革前,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结构不清晰,集权导致业务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改革首先要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管理制度上建立相应的农村信用社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办法及实施细则。关键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通过这项制度,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提高各部门或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进行定期考核,针对考核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要进一步改正。要建立合理的经营制度,从而达到逐渐完善管理制度的目的。

(二)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树立业务人员的价值观

优秀的业务人员是农村信用社的名片,要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要让每一个业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尽职尽责,对自己的业务做到了如指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通过对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其次,要树立业务人员的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信用社一方面要树立业务人员自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让业务人员共同树立“强企为本”的价值观。只有把这两项工作都做好,才能真正实现对业务人员的有效管理。

(三)实行经济资本管理要一步一个脚印

国际商业银行经历了漫长时期的发展,总结出了合理配置资本的方法。其中系数法是最适合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发展状况的方法。系数法是对共同费用和成本按照一定的系数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所以系数法又成为“系数分配法”。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之正处于改革过程中,所以西方的方法不会完全照搬过来,要提炼出适合国情和自身情况的方法,改革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坚实的走好每一步,将系数法运用成熟后,再逐渐实施其他方法。

(四)在进行全方位改革的同时,不忘做好相应配套工作

配套工作起到辅助改革的工作,配套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不符合发展现状的部门结构和业务要根据经济资本理论的要求进行重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基础建设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科学的定价系统。只有做好相应配套工作,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才会更加顺利。

(五)针对不良信贷制定合理政策

要想保持信贷增长,一方面必须对现存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分析,合理调整信贷结构,要把信贷从各行业转移到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行业。避免盲目投入以及不合理的投入,增加有效资本的投入。从而减少不良信贷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信贷监督工作,制定信贷监督制度,实现信贷合理配置。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农村信用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波折,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改变过去旧的理论和模式,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模式,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走好每一步,才能不断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武 剑.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理论模型与案例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5).

[2]甘昕益.我国商业银行中经济资本的计量及其应用效果[J].商场现代化,2014(16).

猜你喜欢
业务人员信用社信贷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浅谈提高业务人员素质的主要途径
90%的奶粉企业要瘦身,谁会被裁掉?
快消品行业业务人员流失的原因与影响浅析
论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管理会计建设
提升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措施研究
新时期创新信用社经济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探索
浅议服装销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