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分析

2015-01-03 15:12贾宪洲谢冬梅
北方经贸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医师慢性病体质

贾宪洲,谢冬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都611137)

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分析

贾宪洲,谢冬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都611137)

中医人才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同需求不平衡。结论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老年健康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医,其人才供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需要增加中医人才供给数量并提升人才质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人口老龄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日益进步,同时,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速和加剧。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做好老年事业,满足老年需求就显得日益重要。而老年需求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健康进而对健康服务的需求。[1]老年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健康状况的维护,包括日常的养生保健、体检和慢性病治疗,中医在这方面拥有西医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微病末疾可以采取按摩、吐纳、导引之术等简易方法祛邪;对于体检,中医更是不必借助于昂贵并且多对人体有害的现代仪器,而仅靠望、闻、问、切(包括腹诊)四诊方法,就可以对尚未恶化的疾病进行及早诊断治疗;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中医可以凭借食疗、针灸、按摩和简单的药物进行。同西医相比,中医的这些措施、手段不但对本就年迈体弱的老年人副作用小,而且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医疗费用,为收入来源相对匮乏的老年人节约开支。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医人才培养缺乏对老年人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而要制定中医人才培养战略,首先需要明确中医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笔者将运用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分析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和需求,包括对质量的供求,如针对老年健康问题,中医人才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突出技能,达到何种水平、已经达到何种水平等;也包括对数量的供求,如每个社区需要多少中医人才,每个中医人才服务多少老年人、目前的供给数量状况等。

一、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需求分析

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需求情况包括需求的数量和所需人才的质量两个方面,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数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数量主要从老年人口及患病率着手分析。

按照国际标准老年人口定义为65岁以上来算,《中国统计年鉴2014》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7%。而按照中国将老年人口界定为60岁及以上来算,《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亿,占总人口的14.9%。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43.82,其他(包括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类别占56.18。[2]若据此标准进行折算,则2013年我国的2.02亿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者有9954万人,其他类则高达11346万人。并且这11346万老年人中,生活来源的主体是离退休养老金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2]按每位老年人每月找中医诊治一次,一名中医师每月接诊1000名患者计算,满足上述11346万位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将需要11.3万中医师,并且从未老年人提供诊疗便利的角度出发,这11.3万名中医师最好安排在各社区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村卫生院所。

(二)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质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质量主要从老年人体质状况和疾病谱进行分析。

人过六十,体质开始越来越虚,免疫力开始逐步下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机体形态及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体质的虚弱程度也会更加严重。体质的下降导致老年人患病率平均高于年轻人,疾病谱以慢性病为主。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患病率的4.2倍,且人均患有2-3种疾病。[3]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等机构于2010年联合开展的中国慢性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则高达19.6%,其中有将近一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主要的慢性病患病率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的心脏病。

老年人的这种体质状况和疾病谱现状就产生了一种非同一般的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即要求中医医疗服务人员善于调理体质,善于治疗老年慢性病。调体质要具备推拿、按摩、针灸、熏蒸、食药等技能,治疗老年慢性病要具备更为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当然,较高的利用望、闻、问、切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是必备的,这既是进行体制调理和疾病治疗的前提条件,还是为老年人节约诊断费用,因而改善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老年除了体质差、易患病之外,经济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容易因病致贫。

二、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分析

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情况包括供给的数量和人才的质量两个方面,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数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数量主要根据统计年鉴中的各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数进行分析。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医疗机构数,综合医院15887个,中医医院3015个;基层医疗机构915367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965个,街道和乡镇卫生院37608个;2013中医药人员总数为52.3万,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数字都是全国统计总数,特别是统计的39.8万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可能其中的多数都是老年人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得健康医疗服务的。从老年人能够更方便地获得医疗服务的角度来看,可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人数可能更加符合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数量这个指标。而这几类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合计为10.7万人。还需要指出的是,这10.7万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是为所有各类患者服务的,而不是只为老年人服务。

(二)老年健康医疗服务中医人才供给质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质量主要根据中医师职以及中医人才所受的教育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目前全部医师中,拥有正高职称的占1.8%,副高职称占7.1%,中级占27.2%。即使不考虑职称是否能够代表中医水平,中级以上合计也仅仅占了36.1。从中医师曾经普遍所受教育来看,问题可能更令人忧心。多年来,高等中医院校一直强调学习中医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中医西医的课程比例对等,导致中医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的时间非常有限,[4]过多的西医课程使得学生缺乏中医的思维方式。而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检测的结果,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中医治疗率低、危机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的三低现象,虽然经济因素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但中医师医疗水平不高可能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不再研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也不再背诵《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也限制着中医师们的中医医疗水平。由于缺乏医疗分工,他们对老年人疾病谱的掌握以及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技术的掌握还都不到位。

三、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比较和对策

下面将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供求失衡之处,并提出简单的应对之策。

(一)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比较

根据前文的中医人才供给和需求分析,从供求数量上看,单单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医疗服务就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配备至少11.3万名中医师,而目前这两类机构只有中医师10.7万,并且这10.7万中医师还要为其他年龄段的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而不是只为老年人服务,如果这10.7万中的三分之一即3.8万名中医师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那也还有7.5万的缺口。显然,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从供求质量上看,老年人需要的是掌握有深厚的传统中医功底、能够用中医中药为他们调理体质、治疗老年慢性病的中医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显然也缺乏这样的中医人才。所以,无论从供求数量还是供求质量来看,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的供给都不能满足需求。

(二)应对供求失衡的对策

针对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失衡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简单的应对之策。

1.扩大中医人才培养规模,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配备更多的中医人才。既要扩大中医高等院校的中医专业招生规模,同时还要为传统师承教育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让更多有志于中医事业的优秀人才加入中医队伍。

2.开设中医老年病学等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专业3.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医更偏向于形而上的思维,而西医则更偏向于形而下的思维,当中医专业的学生学习较多的西医课程以后,容易从形而上的中医思维转向相对比较容易的西医的形而下的思维,但这是不利于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的。从提高中医人才中医医疗水平出发,需要在中医人才教育过程中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

或研究方向。老年人既有其特有的体质,也有特有的疾病谱,那么在人才培养上就应该针对老年人的独特体质和疾病谱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培养更多地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

4.强化对中医典籍的学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是中医的源头活水,要想提高中医师的临证水平,熟读甚至背诵这些中医典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但古代和近代的中医大家们,而且最近我们国家评出的两届国医大师,对中医典籍一般都有很深的造诣。

结论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速和加剧,老年健康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医,其人才供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既需要扩大中医人才培养规模,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配备更多的中医人才;又需要开设中医老年病学等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专业或研究方向,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强化对中医典籍的学习。

[1]Mel Gray,Milena Heinsch.Aging in Australia and the Increased Need for Care.Aging Intl,2009,34:102-118.

[2]杜鹏.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6):3-9.

[3]刘竞芳,等.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外医疗,2014(23):194-196.

[4]温维,张梅奎.中医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4(2):65-67.

[责任编辑:马欣]

An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CM Talents of the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Jia Xian-zhou,Xie Dong-mei
(School of Management,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611137,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CM talents of the health service for the elderly,analyze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and put forward simple countermeasures.Methods: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Quantitatively analyze gap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 the quality difference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Results:The TCM talents supply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all are not balanced with the demand.Conclusion:With the social population aging problem be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the demand to the health service of the older persons is being increasingly strong.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solve the problem to a certain extent,but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talent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CM talents supply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he Health Service for the elderly;TCM talents;Aging population

R592

A

1005-913X(2015)09-0232-02

2015-08-01

四川教育厅资助项目(14SB0066)

贾宪洲(1976-),男,河南南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卫生经济。

猜你喜欢
中医师慢性病体质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中医药法》助力中医师职业教育发展的完善路径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09-2018年广东省中医师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与趋势预测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