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3D

2015-01-04 02:53兰乂爻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兰乂爻

“后网络时代艺术家”

AIDS-3D是由两名来自美国的年轻艺术家Daniel Keller 和Nik Kosmas组成的艺术小组。Daniel Keller,1986年出生于美国底特律,Nik Kosmas,1985年出生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两位艺术家于2004年至2006年间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本科。2004年,他们在一个针对问题青年开设的艺术治疗课程上相遇,发现在一些测试上两人之间有着不谋而合的共通性,由此开始了他们艺术上的合作。

2006年秋,二人移居到柏林,之后也一直居住、工作在这个城市。柏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较完美的工作城市,不但可以缓解二人经济上的压力,同样使他们因其美国人的身份和独特的工作方式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响应。2006-2007年间,二人在法兰克福和柏林参与交流学习,并组成了AIDS-3D艺术小组。他们的创作于2007年开始在网络上以及世界各国美术馆、商业画廊和艺术空间展出。

组合的名字来自于Daniel的妈妈,一位知名的品牌顾问。她使用一个相当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为客户确立“品牌身份”。这个程序融合了很庞大的数据库,例如谷歌搜索、脑电波扫描、信用记录、命理学分析以及精神分析等等。根据程序指示,AIDS-3D这个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两位艺术家所拥有的共同兴趣,包括当代艺术、社会活动以及艺术科技。

AIDS-3D一般被定位成“后网络时代”的媒体艺术家,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平台制作和展示作品。AIDS-3D的网络展示空间呈现了密集的创作和收集整理后的图片、影像、仪式、音频文件、文字等资料,浏览者能通过不同的数据代码找到相关的信息。他们的网络平台是一个信息时代的缩影,一个密闭的、被无穷无尽的资讯内容充满的空间。这些信息庞杂、多变、转瞬即逝,既丰富又无效。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和传播作品,不仅节约了现实成本,而且效率极高。

信息无效,美学无效

然而,AIDS-3D的艺术实践并不局限于新媒体领域。在一些艺术展览上,他们展出装置、雕塑、架上绘画等传统形式的艺术作品,例如经过巧妙处理的太阳能光板、积满尘埃的计算机、拼组成几何形状的电视屏幕、OMG方尖碑等等。还有一系列绘画作品,例如“被生物识别技术覆盖的柏拉图像”。在这幅由丙烯和喷墨画制作的作品中,黑白色的古希腊柏拉图雕像图片暗示出一种朴素、传统、稳固的哲学和世界观。而在雕像的面部,红色的电子射线精准地定位了五官的位置。射线交叉处闪烁的光点,犹如划分结构的坐标,将柏拉图的面部特征机械准确地量化出来。生物识别技术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现代科技监察策略,是为了更准确地找到描绘人像的基本点。电子技术可以储存这些记忆并运用到电脑网络系统中,以便直接看出画像是否和真人的特征符合。“生物”强调一种绝对生理化、物化的概念。当柏拉图这位西方传统哲学文化的奠基人成为这种当代数据科技的应用对象,这其中显示的传统社会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传统艺术形式(古希腊雕塑)与现代艺术形式(电子科技技术)、对思想价值的膜拜以及对思想领袖的嘲讽……种种矛盾不言而喻。

作为新媒体艺术家,不尽力维护新媒体艺术的语境特征,反而将传统形式的艺术作品带入美术馆、艺术空间进行展示,有人说,这是出于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美学的重新肯定。然而,在一次采访中,AIDS-3D申明,他们的艺术作品并不表达任何道德和美学立场。既然没有立场,又何来肯定?在AIDS-3D的艺术实践中,新媒体艺术及由现代科技衍生出的一切事物也被当做一种信息。他们给予新媒体艺术以和传统艺术形式同等的地位,以此证明信息本身的暂时性、无效性。当AIDS-3D将他们的传统形式艺术作品展出在美术馆里,应当看到这些作品背后流动的庞大信息群,也许就是每时每刻在他们的网络平台上滚动的那些无穷尽的影像、图片和文字讯息。在这些由信息汇聚成的浑浊河流中,任何事物都只不过是一粒河沙,甚至连这些信息的载体——现代科技产物本身也被它所引发的洪流所淹没。因此,与其说是给予传统艺术形式美学价值的肯定,不如说是给予当代科技艺术以价值上的否定。在否定的极限,存在本身的价值上升到至高点,被理解、被承认。这些展示在美术馆里看似实在可触的作品,不仅无法挽救作品本身的无效,也证明着所谓新媒体艺术的无效,甚至展示空间(例如美术馆)的无效。

媚俗即是涤罪

OMG方尖碑装置是AIDS-3D颇具盛名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创作于2007年,当时,纽约举办了一个名为“比耶稣年轻”的艺术展,被邀请参与的都是年龄在33岁以下的艺术家,这正是耶稣死亡时的年龄。AIDS-3D是当时参展艺术家中年龄最小的。

装置的主体是一座黑色的方碑,碑上用蓝色霓虹灯构成“OMG”(即Oh My God的缩写)字样。方碑两边树立金属支架,支架顶端燃烧着小小的火光,火光每次只能持续几秒钟。装置呈现出一种近乎神圣的庄严,犹如正在进行一场祭奠仪式。在此,“OMG”——“噢,我的神啊!”这句话被当做神祗处于被膜拜的地位。在艺术家看来,这是一句庸俗的话,也是一句美妙的话,它彰显着一种对平庸的纪念。当上帝的形象完全进入OMG这句遍及世界各处的口头禅所覆盖的意义中,上帝的威严已不复存在。这意味着,上帝的教导早已被人类消化并且排泄一空。上帝施加在人类身上的权威丧尽。在另一次采访中,AIDS-3D说:“方尖碑是一个时代的佐证,一切思想因此变得有据可循。媚俗即是涤罪。”当上帝允诺的救赎已经无法带来安慰,滥俗取而代其功。在这块供奉庸俗的纪念碑下,上帝所昭示的末日永不会来临,每一种忧虑和祈祷都只维持数秒。当代社会的诸多问题并不具有真正的毁灭性,而只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黑暗面而已。人类并无具有终极意义的话题需要探讨,也无需像耶稣那样,为自身的存在背负任何罪过。一切都将如一句OMG一般,最多不过是一句温和的惊叹,不置可否的质疑,一阵虚弱的惶恐。

AIDS-3D信仰科学和人类的理智,以及技术带来的承诺。神秘之物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希望和梦。在他们看来,每一下敲击键盘落下的字符都有一个与之相符的物理的重量,它依然是“真实”的。计算机和硬件设备也许看上去很愚钝,但它们依旧是可以被装饰和展示的实在之物。有一种看似荒谬的说法,认为网络上通行的一切信息都有一个物理的重量,即便它可能比一粒沙子的重量还要少。“这是个美妙又诗意的说法,但它却忽略了网络流通所承载的巨大、无限的内容和能量……我喜欢这些计算装置被分散到世界各地形成一个广大的联合来共同解决问题,但它们依然拥有一个独特的物理的样式可以照亮他们的真实存在。这相当于是赐予它们的宝物,一个补偿——为了安慰它们本职工作所产生的意义日复一日的削弱和丧失。”

在另一件影像作品中,AIDS-3D展示了一台被尘埃覆盖的计算机。一架扶手椅被撞翻在地,桌子上的显示器和键盘看上去如同史前文明残留的图像。破败的计算机犹如一座古老的火山,似乎在预示未来的世界。“我们被诱导相信了一个纯净的数字式的乌托邦,但我们同样有兴致去预见和展示它潜在的黑暗。”AIDS-3D这样说。但这发现和展示是不带有任何道德评判的。它只是存在着,向世界彰显它的潜力。它自然暗藏许多危险,却不足以成为罪过。

现实问题是仅存的问题

2008年,AIDS-3D创建了他们标志性的公共信息平台——Free Internet,一个集工作室、俱乐部、慈善组织为一体的网络空间。这个平台的功能室提供大量的信息,包括发布PDF杂志,多媒体包/UBS雕塑和一系列的活动资料,并且提供免费下载。在这个网站上,他们还提出希望引起世界关注的几大迫切问题,例如统一国际电压、在世界各地提供免费WIFI服务、大麻合法化等等。平台收集各方面的建议和反馈,是一个可供查询、搜索、下载、倾听、交流和讨论的综合空间。

为什么AIDS-3D会把精力集中在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揭示上?正如上文所述。当信息时代的洪流冲淡了一切话题,当上帝的威严被世俗的娱乐调侃所取代,终极意义和永恒命题实际上早已不复存在。AIDS-3D意识到这时代的能量,务实来自于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绝望。存在主义对于整个西方世界影响至深,也由此可见一斑。

2007年,AIDS-3D进行了一次行为作品表演,名为“蜂群的消失”。1972至2006年间,美国地区野生蜂群锐减,科学界难以判定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由于城市化进程所致,也可能是受害于农药的过度使用或商业养蜂人的减少。无论如何,这个话题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2006年末,它再次被当做重要新闻引发争议。AIDS-3D在密闭的室内进行了这个作品的表演。一位艺术家用自制的装置不停地抽大麻,另一位艺术家在室内不断地点燃火。作品的隐喻十分明显,烟雾缭绕的室内,再现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同时又采取一些消极的方式自我愉悦、自我麻醉的过程。

与外界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封闭自娱的艺术界的绕行,一般被认为是后网络艺术最具特殊性的一面。AIDS-3D对社会现实议题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这种特性。这也是他们被定位为后网络时代艺术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面对这些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时,AIDS-3D总是拒绝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更多地是对话题本身做出再呈现,方式温和,矛盾强烈,以阻碍人们对其立场的了解。这究竟是一种保守的战略,还是一种建立在否定之否定基础上的艺术哲学?对于这两个年轻人的艺术观念的猜测和争议,尚未有定论。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