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15-01-04 06:39万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利巴韦干扰素

万丽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黑河 161441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万丽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黑河 161441

目的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的丙肝病毒阴转率、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出现。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选择。

干扰素;慢性丙型肝炎;糖尿病;疗效

目前研究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几率比健康人群要高,已经逐渐引起了临床重视。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多选择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也有报道显示,合并糖尿病是干扰素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时,虽然可以有效控制肝炎病毒,但也有可能诱发糖尿病。为论证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安全性,该院就将2012年1月—2013年10间收治的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和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现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实验组,男女比例14∶11,平均年龄(36±6.24)岁;同期选择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15∶10,平均年龄(39±7.59)岁;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均已排除酒精性、药物性肝损伤,无其它明显并发症,且实验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1.10 mmol/L。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药品名称:派罗欣;批准文号:J20070055;规格:180 μg/0.5 mL)180 μg皮下注射,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片(药品名称:利巴韦林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38;规格:100 mg) 500~800 mg/d口服[1]。实验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基础上,均监督其戒烟禁酒,根据血糖升高情况给予适当的血糖干预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作息指标,以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对慢性丙型肝炎造成的影响。

1.3 评定标准

两组均在连续用药治疗12、48周时进行疗效观察与比较,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再次观察比较两组的疾病控制情况。观察指标包括丙肝病毒阴转率、病毒应答率、空腹血糖。注:病毒应答率:终应应答:疗程结束时HCV-RNA定性为阴性,ALT恢复至正常水平;持续应答:疗程结束24周HCV-RNA定性为阴性,ALT恢复正常水平;治疗无应答:疗程结束时,HCV-RNA定性为阳性。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来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丙肝病毒阴转率、持续病毒应答率比较

两组治疗12周、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丙肝病毒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终点应答率、持续应答率、治疗无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丙肝病毒阴转率、持续病毒应答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48周、随访24周的空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出现,见表2。对两组治疗情况观察可见,应用干扰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比较[mmol/L,(±s)]

组别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48周随访24周对照组(n=25)实验组(n=25) 8.8±1.79 5.3±0.84 8.7±1.92 5.2±0.75 8.7±2.16 5.3±0.67 8.5±2.09 5.2±0.82

3 讨论

慢性丙型肝炎、糖尿病与干扰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已经引起了临床上普遍的重视,患者因HCV感染,会加重糖代谢障碍,同时患者也会因体内胰岛素、胰高糖素代谢紊乱,影响脂代谢,导致肝病恶化。而干扰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剂,也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但也有临床资料表明,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同时,有可能导致葡萄糖代谢紊乱,导致胰岛素抵抗产生,最终发生糖尿病。但是,也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不仅不会诱发糖尿病,还会使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促进治疗效果[2]。该院通过研究也认为,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其对患者的肝炎病毒与糖尿病控制效果良好,对糖尿病不会造成影响。综上,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对肝脏病变、血糖水平均是是安全、有效的,只要在治疗过程中控制好血糖,便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1]蔡少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4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69-71.

[2]杨晓冬.派罗欣治疗丙肝合并糖尿病76例疗效观察[J].健康之路,2013,5 (13)∶116-117.

R587

A

1672-4062(2015)03(b)-0024-01

2014-12-06)

万丽,(1976-),女,辽宁开源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性肝炎。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利巴韦干扰素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