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1-04 06:43金健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截肢糖尿病足循证

金健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沈阳 110101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金健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沈阳 110101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7.5%,并且观察组1例患者截肢,而对照组7例患者截肢,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糖尿病足;应用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肥胖以及疲乏无力等症状,中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发病率已经高达9.8%[1],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性葡萄膜炎等,其中足溃疡是糖尿病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由于糖尿病在临床上尚无彻底根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主要探讨了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该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5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为(52.12± 18.56)岁,病程4~23年,平均病程为(7.92±4.33)年;观察组4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3.41±18.95)岁,病程5~24年,平均病程为(7.98±4.6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对于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包括饮食、用药指导以及病房护理等多个方面,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给患者讲解治疗方法、目的以及效果,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多鼓励患者,消除疑虑,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②健康教育: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正确了解,往往因为担心治疗效果而产生极度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心理情绪,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个人教育或者开展讲座的方式,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形成原因、危害、治疗方法、目的、效果以及预防措施等,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了解,认真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③体位护理:良肢的摆放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尽量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主观诉求,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并且将患肢抬高,确保血液流通正常。④饮食护理:合理安排患者饮食,让患者尽量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合理搭配三餐,尽量做到定时、定量,禁止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和糖类食品,确保治疗效果[3]。

(2)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和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了解患者真实的内心感受及其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的患处损害情况进行分级,全面评估患者血糖水平,足部压力状态、神经功能、供血状况、感染情况、溃疡特点、严重度。②提出问题: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及时提出患者在依从性、心理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均经常规的血糖控制、感染治疗、临床护理等手段未能改善。③检索策略:依据临床护理所提出的问题,明确检索关键词(护理,糖尿病,焦虑,截肢)进行检索,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证据支持。④评价证据:对检索的证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充分讨论、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饮食护理、血糖控制、足部保护、中药浸泡为最佳证据。⑤应用证据:以上述证据为支持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临床护理实际制定、实施以提高糖尿病足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减少截肢的护理方案。⑥评价效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期间,对两组患者的截肢率、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密切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截肢率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截肢率较低、糖尿病足知识掌握程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截肢率对比(±s)

表1 两组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截肢率对比(±s)

组别例数糖尿病足知识掌握度(分)截肢人数对照组观察组t/χ2值P 80 80 85.45±5.66 97.12±3.68 10.589<0.05 7 1<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72例满意,8例一般,护理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38例满意,32例一般,护理满意率为87.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治愈难度大,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截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谓循证护理,主要指的是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明智地、审慎地、明确地将临床经验与科研理论和患者实际需求相结合,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循证护理的实践当中,护理人员应准确评估、提出问题、检索策略、评价证据、应用证据、评价效果,并根据患者的实践情况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感染,控制血糖,处理好创面,满足患者的需求,体现护理的价值[4]。该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截肢率低,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1]孙怡,张淑强.糖尿病足患者的询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60-661.

[2]张瑞华.糖尿病足患者的询证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06.

[3]黄美玉.糖尿病足患者的循征护理实践[J].糖尿病天地,2012,6(12):544-545.

[4]张希春,闫桂环,曾宪红.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0B):2662-266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但是很多患者在术前术后因为各方面原因在情绪上有所波动,会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恢复情况,因此,在围手术期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该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术后房水闪光、前房渗出、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降低了22.6%、14.1%、19.6%,与魏安宁等[3]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笔者认为临床应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尽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自觉、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从而确保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屈立宜.1 678例眼科住院病例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2,7(6):345-346.

[2]何伟,徐玲,张欣.适合中国国情的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23(2):121-123.

[3]魏安宁,吴国珍.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9(3):218-219.

(收稿日期:2014-12-18)

R473.5

A

1672-4062(2015)03(b)-0222-02

2014-12-21)

金健(1974.3-),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肾脏病学。

猜你喜欢
截肢糖尿病足循证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循证护理》稿约
骨肉瘤手术:截肢并不是唯一选项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