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平台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2015-01-04 08:51韩王莹
电子设计工程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备份架构管理系统

韩王莹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深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始进入全面的应用发展阶段。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也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如何通过对人力体系的优化和组织的规范化的管理,提升高校教职工工作的效率,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资源分布零散和软件种类过多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着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云存储平台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1 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存储技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服务。云存储技术是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延伸的新概念。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将复杂的计算、存储等分解为大量较小的底层程序,在通过海量服务器组所组成的庞大计算处理系统的操作、分析和处理,从而将结果返回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可快速的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云存储则与云计算类似,是指通过服务器集群、通信技术等,将大量的文件存储在不同位置的网络软、硬件当中,同时向用户提供诸如加密业务、访问业务和数据存储等功能集合的一个系统。云存储与传统的存储方式相比,子啊存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因此,通常将云存储平台分为用户访问层、数据服务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存储层四个层次,具体见图如1所示。

图1 云存储架构Fig.1 Cloud storage architecture diagram

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特点和系统的需求,对该系统的布局采用B/S与C/S模式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该两者各自的优势,编程环境采用Visual Studio 2010,编程语言采用C#语言,后台数据库在采用SQL Server 2008,所有接口都通过浏览器实现。同时结合系统的功能需求,将系统功能分为机构管理、人才招聘、教职工管理、系统管理、培训进修等功能。因此,系统具体的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整体架构Fig.2 Overall system architecture diagram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对数据库的设计,需结合系统自身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因此,本文结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分析,将其数据库整体E-R图设计为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数据库E-R关系图Fig.3 System database E-R diagram

4 系统安全性设计

4.1 网络安全性设计

为有效地保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需要对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设计。网络安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类为网络入侵,另一类为网络故障。对网络故障可采取监控机前移方式,对网络故障采用防火墙技术。

4.2 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对应用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在对系统进行登录的时候,同诺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的方式。其具体的过程则是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再经过数据库比对之后,直接跳转都相应的功能界面。同时针对病毒的防治,则采用Symantic Ant Virus防病毒系统。

4.3 数据库安全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采用ADO.NET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对此,为保障系统的安全,采用该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自带的数据备份工具对数据进行备份。同时通过身份验证的方式实现对数据库人力资源基本数据的访问。

5 系统实现

5.1 数据库云端备份实现

在该系统数据库的备份当中,采用了三层备份机制。第一层为利用云端网络节点随机备份机制,通过该机制可24小时内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进行随机备份,其实现的代码如下:

If databasename=”” then response.write “input database name”

Set sto=Server.CreateObject(” SQLDMO.SQLServer” )

sto.IoginTimeout=sqlLoginTimeout sto.Connect sqlserver,sqlname,

sqlpassword Set bake=Server.CreateObject (” SQLDMO.Backup”)

bake.Database=databasename

bake.Devices=Files

bake.Files=bak_file

bake.SQLBackup sto

Response.write ”<font color=green>备份成功! </font>”

5.2 接入与负载均衡实现

针对常规的系统架构来讲,如果其架构仅在一个集群的内部进行使用,与HDFS是一个分布式的文件系统。此时一般的软件或者是硬件接入技术即可应用。但是,为保障其接入的分流软件能够保持负载的均衡,上层的路由器应支持比较大的带宽,这主要是因为在本系统当中采用了大量的元数据服务器代理。因此,每个接入点是由一个云数据服务层的节点所构成,接口方式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如Lamport时钟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有效的保障系统的均衡。

6 系统关键技术

6.1 ASP.NET技术

ASP.NET的前身为ASP技术。ASP技术是建立在IIS 2.0的基础上,在IIS 3.0上开始流行,并快速成为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开发的热门技术。ASP.NET与传统的ASP技术相比,ASP.NET技术更具备以下的几个特点:第一,易学性。ASP.net制作的网站配置日常的任务非常简单,并且操作方便,方便开发者对其进行掌握;第二,强大的适应性。ASP.NET采用编译运行中的通用语言程序,从而使得其可以运行的全部的web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上面,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同时ASP.NET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可与多种开发语言联合进行程序编写;高校配置性。ASP.NET作为一种以字符作为基础、通用和分级的配置系统,在虚拟服务器的环境下,使得对应用程序的设置变得非常的简单。通常只需要将配置的信息保存到文本当中。因此,在实践应用当中通常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即可安装ASP.NET应用程序,提高了软件应用的便利性。本文则借助ASP.NET技术的与ADO.NET技术强大的数据库访问功能,从而实现ASP.NET技术对数据库的访问,并将结果通过ASP页面反馈给用户。

6.2 统一命名空间

在服务器当的文件系统当中,,通常对其每一个文件及其目录进行唯一或者统一的名字。在云存储中,文件的命名和其位置没有多大的关系,于是在云存储系统中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有效容灾。如果某个时刻某条机器发生故障,则可以通过添加另一部主机的方式来替代这台故障机器的基础信息,并且不需要与该故障机器有任何的地址信息关联。以此,为了使得服务和制定的元数据可以对应,我们在系统架构中国采用了一种基于位置有关的命名服务。通过构建主机地址和主机标识映射服务的方式,实现对容灾的目的。在系统中结点之间的通信不是一种直接的裸地址的通信,而是一种基于标识的通信,因此,这种通信方式和DNS协议相同,可通过多制定服务副本的方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其他的通信结点则始终关注其他节点的标识,在主机出现任何的故障的时候,可使用随意性的地址对其进行信息配置爱,随后其映射也能够自动的对该映射信息进行重新配置,并和关联的系统形成标识。以这样的方式,就形成了效果相同的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命名服务系统。

7 结束语

本文借助云存储平台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了开发,从而实现了对高校人力资源数据的云存储,解决了传统的软件繁多、数据混乱等问题,更好的借助信息化实现了对高校教师资源的利用。

[1]绍芳,陈光,高艳,等.高校校园网络环境下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报告[J].北京大学计算中心通讯,2007,3(9):32-33.SHAO Fang,CHEN Guang,GAO Yan,et al.Technical reports personne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J].Peking University Computing Center Newsletter,2007,3(9):32-33.

[2]吴国谱,李志蜀.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21-22.WU Guo-pu,LI Zhi-Shu.Browser server model-base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Sichu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9,1(5):21-22.

[3]高宏卿,汪浩.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3):97-101.GAOHong-qing,WANGHao.Based on the integrate research and teaching resources to achieve cloud storage[J].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3):97-101.

[4]夏骄雄,陆菊康,施振夏.Intranet与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3(11):43-45.XIA Jiao-xiong,LU Ju-kang,SHI Zhen-xia.Intranet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9,3(11):43-45.

[5]薛一波,易成岐.云存储[J].中兴通讯技术,2012,18(2):57-60.XUE Yi-bo,YI Cheng-qi.Cloud storage[J].ZTE Technology,2012,18 (2):57-60.

[6]赵黎斌.面向云存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备份架构管理系统
“备份”25年:邓清明圆梦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VSAT卫星通信备份技术研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创建vSphere 备份任务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旧瓶装新酒天宫二号从备份变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