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均衡管理

2015-01-05 08:12蒋泓峰
新商务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城镇化

论土地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均衡管理

文/蒋泓峰

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保持土地健康与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城镇化、科技治理、国际竞争之间的均衡迫在眉睫

土地健康是指土地维持自身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状态,其自身恢复能力可缓和外界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不良冲击,使土地与人之间、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生、互生、再生过程得到持续发展。

均衡管理,就是通过研究组织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把握其均衡关系和运行机制,使其内外部各要素在质、量和能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度”,在结构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在关系方面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以期实现组织或系统的整体和谐,从而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也暴露一些问题,禀赋资源透支、环境污染等,其中土地健康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在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各项发展都与土地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一、土地健康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均衡

我国土地健康存在较大问题,有现实的原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民摒弃传统的种植技术,农田所需肥料由化肥所代替。加上农药施用量的超标,造成土壤成分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比如土地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下降;中低产田较多、高产田少等。农民受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所限,土地保护意识不强,在使用过程中重用地,忽视对土地的培肥提质,使得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形、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土地健康状况担忧。

对此,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某一部门的经济活动需要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安排好资源利用与地域组织,不能以牺牲其他部门的经济利益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土地规划部门尽量做到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整体功能原则和生态价值原则。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存在明显差异,不能照搬照套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不同基础状况进行土地分区和用途管制,健全完善土地利用规范管理条例。要将某一区域视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尊重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寻求代内、代际以及物种之间的公平。根据生态环境状况,适时调整各项用地面积比例和空间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生态产业,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均衡发展。

二、土地健康与农产品质量之间的均衡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土地质量总体良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土地利用的重要瓶颈。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各地依据土地有益元素分布特征,挖掘土地利用潜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开发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

举例而言,辽宁省调查发现,沈阳城市周边近10万亩蔬菜基地位于污染区,这将严重影响蔬菜品质安全。辽宁地调院根据农业地质调查资料,向市政府提出改变“城郊型”蔬菜生产供应模式,重新规划蔬菜产地,将蔬菜基地转移到新民市绿色土地区,确保了沈阳市蔬菜供应和蔬菜品质的安全。

大力加强土地质量和生态管护,对优质土地加以保护利用,对有害元素分布区应查明原因,属于自然成因的应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促进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对已被污染的耕地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多种措施保证农产品质量,让国人吃的健康。

三、土地健康与城镇化之间的均衡

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未来20年内我国城镇化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国土开发空间约束将更加凸显。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不少发展不均衡之处。例如,城乡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一是特大城市、大城市空间形态普遍呈现以主城区为主、“摊大饼”方式向外蔓延发展,“大城市病”逐步加重。更重要的是,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难度日益加大,耕地质量总体下降。

为了更好让土地健康与城镇化之间保持均衡发展,应该充分吸取西方城市化的经验。以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构建城市“缓冲带、过渡带”,完善、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和作用,合理安排城镇内部发展空间,形成“一心或多心、多核”的城市组团,以大面积耕地、水面、林带等绿色和生态空间穿插、隔离城市空间,形成城市组团。同时,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多重功能。使其建设优美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构建“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生态和谐”的具有田园风光的城乡宜居环境。

四、土地健康与科技治理的均衡

从实践角度看,土地污染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伴生的正常现象,但是一旦超过了一个度,必然导致失衡。对于环保,人们可能会更注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这两项,相比之下,土壤的污染物超标,就显得比较隐蔽。真正解决土壤污染超标的问题,就要实现其超标污染物的提取,这就需要应用高新技术。目前的修复手段,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可选择的技术是比较多的,但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往往选择了最原始,也是最没有效力的办法。此时,我们可以借鉴环保追责机制。

国外的环保追责机制比较健全,修复的时候,造成土壤污染物超标企业投入较大,高新技术的应用自然就比较多。像伦敦和悉尼的一些奥运场馆,其建设用地也经过了土壤修复,其中除了政府资金外,也有相应责任企业的资金投入。从效果看,这种方式对于确保土地健康非常有效。从社会发展长远看,土地健康是根本。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治理不可缺少,确保土地健康与科技治理的均衡十分重要。

五、土地健康与国际竞争之间的均衡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带来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环境承载力负担加重。许多城市居民为了避免工业中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耕地城镇化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