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2015-01-05 03:17陆雪玲翁建丰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风病益气西医

陆雪玲 翁建丰

(慈林医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315)

·研究报告·

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陆雪玲 翁建丰

(慈林医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315)

目的观察分析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复康静脉滴注合并长春西汀静滴。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价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NIHSS评分下降,而Barthel指数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价在1级~0级者占37.50%,高于对照组的21.25%(P<0.05);而观察组生活能力评价在4级或以下者占27.50%,低于对照组的46.25%(P<0.05)。结论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具有较好疗效,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能力。

中风病恢复期 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 临床治疗

中风病是一种高发高危性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较大,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急性脑功能损伤疾病[1-2]。中风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或者缺少,遗留严重后遗症。西医主要依靠溶栓、抗血小板凝集等治疗。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主要是由于阴阳平衡被破坏,气血逆行乱上,侵犯脑部,导致患者出现昏仆、昏迷、半身瘫痪、表达能力下降或者缺失、口眼歪斜等症状[3]。中风病恢复期肝肾亏虚,气血未复,风、火、痰、瘀留滞经络[4],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治疗主要是依据个体特征辩证治疗。笔者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以期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主证:偏瘫,言语謇涩或者不语,偏身侧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证:头痛,眩晕,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主证2个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证,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者。中风恢复期诊断标准:2周至6个月,中经络或中脏腑经积极治疗后转为中经络者。中风(中经络)且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中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者。2)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精神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慈林医院有限公司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70例;年龄47~7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执行饮食控制,禁烟、酒;开展早期肢体以及语言锻炼,加强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保证排便通畅。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以及营养脑部神经元。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复康静脉滴注合并长春西汀20 mg入液静滴,每日1次。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黄芪20 g,生地黄20 g,麦冬20 g,当归15 g,天麻15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9 g,红花9 g,地龙9g,牛膝9 g,白芥子12 g,清半夏9 g,僵蚕9 g,土鳖虫9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两组疗程均为6周。

1.4 疗效标准 1)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7],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100%,并且病残程度在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在46%~89%,病残程度在1级~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在18%~45%。无变化或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或者增加18%以上。基本治愈数+显著进步数+进步数为总有效数。2)评价两组治疗后的总生活能力,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8]。0级:能够恢复基本工作。1级:能够独立生活,工作。2级:基本能够恢复独立生活,但部分生活项目需要帮助。3级:部分生活能够自理。4级:能够站立步行,但日常生活需人照料。5级:需要卧床,能够坐立,但基本生活需人照顾。6级:需要卧床,恢复部分意识,可喂吃。7级:植物状态。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其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 N I H S S评分(分) B a r t h e l指数观察组 治疗前 1 3 . 0 2 ± 5 . 2 1 6 4 . 5 4 ± 1 2 . 5 2(n = 8 0) 治疗后 4 . 8 2 ± 1 . 2 2*△8 4 . 6 2 ± 9 . 7 6*△对照组 治疗前 1 2 . 9 8 ± 6 . 0 9 6 4 . 1 9 ± 1 0 . 2 1(n = 8 0) 治疗后 5 . 4 4 ± 2 . 2 7*8 0 . 1 7 ± 1 1 . 6 5*

2.3 两组总生活能力状态比较 见表3。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价在1~0级者占37.50%,高于对照组的21.25%(P<0.05);而观察组生活能力评价在4级或以下者占27.50%,低于对照组的46.25%(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生活能力状态比较(n)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肝肾亏虚,气血未复,风、火、痰、瘀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症状。西医多采用控制血压、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方法,紧急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往往会遗留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9-10]。

中风病患者气血阴阳虚衰,气虚血瘀,气血运行无力。笔者自拟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具有益气固肾、祛瘀化痰之功。方中黄芪健脾益气,川芎活血行气,与黄芪配伍能够补气活血和行气通滞;桃仁祛瘀生新、润肠通便;当归活血补血;红花祛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1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减轻大脑再灌注损伤;川芎以及当归中均含有的阿魏酸能够改善中风病患者外周循环[12],清除脑内氧自由基。本研究结果示,在西医基础上服用笔者自拟的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生活能力评级等。

综上所述,笔者自拟的益气消痰祛瘀固肾汤能够有效提高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中风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预后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以及经济负担。

[1] 李水芹,李平,王飞,等.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规律探讨[J].山东医药,2014,54(8):14-16.

[2] 黄伟贞.西医脑出血与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的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690-692.

[3] 王婷,闫咏梅,曹影,等.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恢复期)瘀血闭阻证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2):148-151.

[4] 高梦君.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6] 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5.

[8] 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9] 张根明,周莉,崔方圆,等.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新认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87-88.

[10]万俊芳,张小妮,郭建强,等.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7):106-107.

[11]白海星.养阴通脑颗粒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

[12]张善举,韩冠先,李瑞垣,等.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5.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Yiqi Phlegm Quyu Gushen Decoction in the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LU Xueling,WENG Jianfeng.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ixi,Zhejiang,Ningbo 315315,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yiqi phlegm quyu gushen decoction on stroke recovery.Methods:1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were treated with yiqi phlegm quyu gushen decoction.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00%(P<0.05).Before treatment,NIHSS score and Barthel scor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cores-NIHSS scores declined significantly,while the Barthel index improved(P<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reatment,living capacity assessment in 1 to 0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37.5%,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1.25%(P<0.05).Living capacity assessment below level 4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27.5%,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6.25%(P<0.05).Conclusion:Yiqi phlegm quyu gushen decoction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on Stroke recovery,nerve function and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live better.

Stroke recovery;Yiqi phlegm quyu gushen decoction;Clinical treatment

R255.2

B

1004-745X(2015)08-135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15

2015-01-21)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ZB126)

猜你喜欢
中风病益气西医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