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研究

2015-01-05 03:17王蜀梅樊点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亚群比值脓毒症

王蜀梅 樊点莲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研究

王蜀梅 樊点莲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目的观察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颗粒。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细胞亚群、Th1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的T细胞含量升高(P<0.05)、CD8+的T细胞含量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的含量升高(P<0.05)、Th2的含量降低(P<0.05),Th1/Th2比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3)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清中TNF-α的含量降低、IL-10的含量降低,TNF-α/IL-10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大承气颗粒能有效调节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有利于免疫平衡的恢复。

大承气颗粒 脓毒症 免疫平衡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并发症,它是由感染或者有高度可疑感染病灶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诱导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病理和生理过程的认识加深,发现脓毒症并不是传统认为的单纯的炎症反应,而是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以及免疫麻痹的综合表现。目前,除了α1胸腺肽、乌司他丁等药物外[2],尚未发现经济且毒副作用较小的理想脓毒症免疫调节剂。中药因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因而在脓毒症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大承气汤是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剂,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脓毒症的治疗[3]。本研究观察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1)术入院后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评分,参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4];2)了解本研究的具体内容,能配合相关检查和随访。排除标准:1)基础疾病较为严重,预计生存期不超过1周的患者;2)近1个月内曾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者免疫调理剂等药物治疗的患者;3)伴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4)心脏病、糖尿病、肿瘤或者其他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5)严重酸中毒患者,pH<7.20;6)过敏体质者,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7)期间因其他原因退出本研究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于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将8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1~86岁,平均(65.76±20.57)岁;肺部感染21例,腹部感染9例,血液感染6例,颅内感染2例,不明原因感染2例;APACHE评分10~29分,平均 (24.68± 4.71)分。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82岁,平均(62.57±18.63)岁;肺部感染18例,腹部感染6例,血液感染8例,颅内感染5例,不明原因感染3例;APACHE评分11~28分,平均(23.64±3.85)分。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原因、APACHE评分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常规重症监护、经验性常规抗菌素治疗、液体治疗和营养支持、必要时根据血培养结果改变抗菌素类型。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颗粒。取6 g大承气颗粒,溶于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上下反复颠倒几次使其充分溶解,给药方式为胃管注入,每日2次,连续7 d。

1.4 观察指标 1)CD细胞亚群、Th细胞亚群的检测均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1 mL于肝素抗凝管中,取患者的全血20 μL,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后,采用转速为15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弃掉上清液,加入预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最后采用100 μL的PBS重悬细胞。分别加入采用PBS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CD4+、CD8+(或者Th1、Th2)单克隆一抗,室温孵育30 min,上机分析,每个样品至少分析5000个细胞,记录CD4+及CD8+的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的比值 (或者Th1、Th2的百分比并计算Th1/Th2的比值)。2)TNF-α、IL-10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进行。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1 mL,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CD细胞亚群的影响见表1。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CD4+、CD8+以及CD4+ /CD8+比值之间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4+的含量升高、CD8+的含量降低,且CD4+/CD8+比值也升高,与各自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变化更明显 (均P<0.05)。

表1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CD细胞亚群的影响(±s)

表1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CD细胞亚群的影响(±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 C D 4 + / C D 8 + C D 4 +(%) C D 8 +(%)观察组 治疗前 0 . 6 9 ± 0 . 1 9(n = 4 0) 治疗后 1 . 9 3 ± 0 . 4 6*△对照组 治疗前 0 . 7 2 ± 0 . 2 8 1 9 . 0 1 ± 5 . 9 1 2 7 . 5 5 ± 9 . 0 9 3 7 . 8 2 ± 1 1 . 8 8*△1 9 . 5 9 ± 6 . 9 0*△1 8 . 6 3 ± 6 . 8 2 2 5 . 8 7 ± 1 4 . 9 8(n = 4 0) 治疗后 1 . 3 5 ± 0 . 3 6*3 0 . 8 9 ± 1 2 . 6 7*2 2 . 8 8 ± 9 . 3 7*

2.2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Th细胞亚群的影响见表2。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Th1、Th2以及Th1/Th2比值之间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的含量升高、Th2的含量降低,且Th1/Th2比值也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Th1升高、Th2降低、Th1/Th2变化更明显(P<0.05)。

表2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Th细胞亚群的影响(±s)

表2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Th细胞亚群的影响(±s)

组别 时间 T h1/ T h2T h1(%) T h2(%)观察组 治疗前 0 . 6 9 ± 0 . 4 2(n = 4 0) 治疗后 1 . 5 7 ± 0 . 2 9*△对照组 治疗前 0 . 7 1 ± 0 . 2 4 1 2 . 3 5 ± 2 . 8 0 1 7 . 8 9 ± 3 . 7 9 1 8 . 4 6 ± 4 . 7 6*△1 1 . 7 5 ± 3 . 7 6*△1 2 . 0 3 ± 3 . 6 6 1 6 . 9 4 ± 4 . 8 0(n = 4 0) 治疗后 0 . 9 9 ± 0 . 3 9*1 6 . 9 6 ± 3 . 9 8*1 0 . 9 7 ± 3 . 6 8*

2.3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对 TNF-α、IL-10、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见表3。治疗前TNF-α、IL-10以及TNF-α/IL-10比值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中TNF-α的含量降低、IL-10的含量降低,且TNF-α/IL-10比值升高(P<0.05);进一步,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中TNF-α降低、IL-10降低、TNF-α/IL-10比值升高变化更明显(P<0.05)。

表3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TNF-α、IL-10、TNF-α/IL-10水平的影响(±s)

表3 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TNF-α、IL-10、TNF-α/IL-10水平的影响(±s)

组别 时间 T N F -α / I L -1 0 T N F -α(p g / m L)I L -1 0(p g / m L)观察组治疗前 0 . 6 3 ± 0 . 2 3(n = 4 0)治疗后 1 . 1 8 ± 0 . 2 1*△对照组治疗前 0 . 6 1 ± 0 . 1 9 8 3 . 1 1 ± 1 2 . 5 7 1 3 1 . 9 2 ± 3 8 . 4 6 4 0 . 5 1 ± 1 3 . 5 6*△3 4 . 3 3 ± 1 1 . 4 3*△8 2 . 6 7 ± 1 4 . 7 8 1 3 5 . 5 2 ± 4 7 . 9 0(n = 4 0)治疗后 0 . 8 9 ± 0 . 1 7*5 6 . 6 7 ± 8 . 9 7*6 3 . 6 7 ± 1 9 . 5 6*

3 讨 论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脓毒症日益受到临床医师和研究工作者的重视。随着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原因的深入研究,学者及临床医师发现,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的状态[5-7]。研究结果显示,在脓毒症的起始阶段,大量的炎性介质分泌刺激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但是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发展,人体的免疫功能则表现为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及凋亡、辅助性T细胞免疫反应等,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

T淋巴细胞是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主要调节细胞,其亚群在生理情况下均维持一定的比例,特别是CD4+、CD8+亚群的比值较为稳定,其含量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D4淋巴细胞的丢失,同时CD8+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则可能预示着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辅助性T细胞(Th)可分为Th1、Th2亚群,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受到创伤或者手术等严重的应激反应时,Th1/Th2平衡遭到破坏。

炎症因子在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紊乱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脓毒症的启动、发生和发展均有密切关系[8-10]。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会激活巨噬细胞和中心粒白细胞,这些炎症细胞进一步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反过来刺激炎症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形成瀑布式级联放大反应。进一步,巨噬细胞、中心粒白细胞等炎症细胞释放的粘附因子等血管活性物质,造成血管扩张、病理性凝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重度脓毒症症状,并最终造成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研究表明TNF-α、IL-10两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及其比值与脓毒症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中,大承气颗粒能抑制应激状态下TNF-α诱导的严重腹腔感染、严重烧伤和重型胰腺炎等[11-12]。

本研究选取本院ICU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大承气颗粒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的含量升高、CD8+的含量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且观察组的效果更优;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的含量升高、Th2的含量降低,Th1/Th2比值升高,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清中TNF-α的含量降低、IL-10的含量降低,TNF-α/IL-10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优。该结果提示大承气颗粒能有效调节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有利于免疫平衡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收集的病例数较少,需在后续的研究中增加病例数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1] 刘耀,夏培元,任建东.抗菌肽的免疫调节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3,29(7):632-636.

[2]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临床研究协作组.乌司他丁、α1胸腺肽联合治疗严重脓毒症—种新的免疫调理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7):451-457.

[3] 于泳浩,崔乃强,傅强.大承气颗粒对重型脓毒症促炎-抗炎反应平衡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6):409-412.

[4] 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远,等.脓毒症定义及诊断的新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6):321-324.

[5] 邱泽亮,叶一萍,张宁.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63-366.

[6] 王静,李熙鸿.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786-789.

[7] 石岩.严重脓毒症发病机制新认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1):956-958.

[8] 张宁,邱泽亮,叶一萍,等.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30(3):525-527.

[9] 雷贤英,甘辞海,钟庆,等.丙泊酚联合地塞米松对早期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3(19):12-14.

[10]汤石林,符晖,赵正亮,等.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3(15):1853-1855.

[11]崔克亮,曹书华,王今达.大承气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1):12.

[12]黄灿,蔡卓夫.大承气汤对盲肠结扎并穿孔引发脓毒症大鼠的免疫调节[J].河北医学,2009,15(7):805-807.

R631

A

1004-745X(2015)08-142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40

2015-03-25)

猜你喜欢
亚群比值脓毒症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2015-2017年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