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015-01-05 03:17周国锐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气虚脂蛋白血瘀

周国锐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周国锐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脑复健颗粒。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TC、TG、HDL-C、LDL-C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冠心病PCI术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脂 血液流变学

部分冠心病患者经综合用药后活动耐力仍不理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影响其远期疗效,其中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因素是影响复通冠脉再狭窄的主要因素。笔者近3年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老年病科自行研制的心脑复健颗粒,在调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临床疗效满意,并于2年前在老年病科住院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选取气虚血瘀证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冠心病PCI术后1年内患者;无出凝血功能障碍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排除标准:本次治疗前3个月内伴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衰者;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者;伴急性脑血管事件者;伴有严重出凝血障碍者;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者。

1.2 临床资料 于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选取在本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并经中医四诊辩证为气虚血瘀证的64例冠心病PCI术后1年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5~73岁,平均(65.40±6.20)岁;病程5个月至15年,平均(20.50±4.90)个月;PCI术前患病情况:心绞痛23例,心肌梗死9例。心功能分级:I级18例,Ⅱ级14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3~75岁,平均(65.10±6.60)岁;病程6个月至13年,平均(19.90±5.30)个月;PCI术前患病情况:心绞痛25例,心肌梗死7例。心功能分级:Ⅰ级19例,Ⅱ级13例。性别、年龄、病程、术前患病情况及心功能分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每晚1次;氯吡格雷片75 mg/次,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次,每晚1次。治疗组加用心脑复健颗粒,药物组成:黄芪20 g,赤芍药10 g,川芎6 g,当归10 g,丹参10 g,桃仁10 g,三七9 g(冲服),生水蛭3 g,瓜蒌10 g,薤白12 g,姜黄6 g,焦山楂20 g。每次1剂,200 mL沸水冲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见表1。TC、TG、HDLC、LDL-C指标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T C T G H D L -C L D L -C治疗组 治疗前(n = 3 2)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6 . 5 3 ± 0 . 5 2 3 . 7 9 ± 0 . 5 1 1 . 1 8 ± 0 . 2 1 4 . 8 7 ± 0 . 4 8 3 . 9 6 ± 0 . 4 7*△1 . 9 9 ± 0 . 5 7*△1 . 7 9 ± 0 . 2 4*△3 . 3 5 ± 0 . 3 5*△6 . 5 4 ± 0 . 4 9 3 . 8 2 ± 0 . 4 9 1 . 1 6 ± 0 . 1 7 4 . 8 2 ± 0 . 4 9(n = 3 2) 治疗后4 . 7 9 ± 0 . 4 6*2 . 4 6 ± 0 . 5 1*1 . 3 8 ± 0 . 2 1*4 . 1 3 ± 0 . 2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 (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纤维蛋白原(g / L)高切(2 0 0 / s)中切(5 0 / s)低切(1 0 / s)全血黏度(m P a · s) 血浆黏度(m P a · s)红细胞压积(%)治疗组 治疗前(n = 3 2)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 . 1 9 ± 0 . 4 6 6 . 1 5 ± 0 . 5 1 1 0 . 8 7 ± 1 . 2 7 3 . 7 4 ± 0 . 5 8*△4 . 3 8 ± 0 . 4 8*△6 . 8 6 ± 1 . 4 5*△5 . 2 1 ± 0 . 4 5 6 . 0 9 ± 0 . 4 9 1 0 . 9 3 ± 1 . 1 2 1 . 8 8 ± 0 . 1 8 1 . 2 7 ± 0 . 1 6*△1 . 9 1 ± 0 . 1 3 4 8 . 8 2 ± 4 . 2 4 4 . 1 6 ± 0 . 6 3 4 1 . 6 3 ± 5 . 1 6*△2 . 7 3 ± 0 . 2 6*△4 7 . 9 8 ± 4 . 7 5 4 . 1 8 ± 0 . 5 9(n = 3 2)治疗后4 . 1 2 ± 0 . 4 9 4 . 9 8 ± 0 . 6 2 8 . 1 7 ± 1 . 2 2 1 . 4 8 ± 0 . 1 7 4 2 . 6 8 ± 5 . 0 9 3 . 3 5 ± 0 . 4 3

3 讨 论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血脂异常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正相关[1]。LDL-C是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LDL-C水平升高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基础研究表明,HDL-C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一种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一种保护因子。多种临床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亦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4]。PCI适应症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血脂异常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常持续存在,临床上需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双抗)、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但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并影响PCI远期疗效,其中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因素是影响复通冠脉再狭窄的主要因素。

临床上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多具有倦怠乏力、动则益甚及舌淡暗等气虚血瘀征象。心脑复健颗粒中黄芪有补气利水消肿之功效,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降压、抗衰老的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及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作用。赤芍、川芎、当归、丹参、桃仁、三七、生水蛭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循环;瓜蒌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且具有降血脂作用[5],并且瓜蒌与薤白配伍,其降脂作用得到增强[6];姜黄中含有姜黄素,近年来有研究认为[7],姜黄素可能通过促进肝和肾上腺对LDL-C和脂蛋白(a)的代谢,增加胆囊对LDL-C的排泄,抑制脾对LDL-C的摄取,使血中LDL-C和脂蛋白(a)的含量降低,从而达到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焦山楂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等多种作用。上述诸药合用,功效协同,药少效宏,共奏益气活血、化瘀止痛、通阳散结之功,从而达到改善心血管功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本研究表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脑复健颗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PCI术后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的对照组,表明了其在调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的优势。因血脂异常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变化是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可在临床中探索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的方法和中药制剂。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

[2] 张翔炜,张敏州,李松,等.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65.

[3] 祁剑勇,张敏州,陈伯钧,等.通冠胶囊对冠脉再狭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6)::882.

[4] 毛源杰,敖彩卉,薛林,等.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不同亚群内载脂蛋白(α)和载脂蛋白B100含量的变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10):879.

[5] 屠婕红,余菁,陈伟光.瓜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药师,2004,7(7):562-563.

[6] 贺立勍.瓜蒌、薤白降脂作用的析因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4(8):205-207.

[7] 沃兴德,洪行球,赵革平,等.姜黄素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代谢的影响[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22):15.

R541.4

A

1004-745X(2015)08-146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55

2015-03-13)

猜你喜欢
气虚脂蛋白血瘀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