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醒脑针刺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5-01-05 03:17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田利娟古力沙尔阿吐尔逊袁红丽梅拉哈万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洼田通窍醒脑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田利娟古力沙尔阿·吐尔逊袁红丽梅拉·哈万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通窍醒脑针刺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1田利娟1古力沙尔阿·吐尔逊1袁红丽1梅拉·哈万2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观察通窍醒脑针刺治疗中风后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窍醒脑针刺辅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8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9%(P<0.05)。结论通窍醒脑针刺辅助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发生。

针刺 中风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肺部感染

中风后吞咽困难是指固体、液体由患者口腔至胃部运送出现延迟或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中风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约为30%~45%[1-2]。吞咽困难可给中风患者饮食带来极大不便,亦增加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3]。如何有效促进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采用通窍醒脑针刺辅助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年)西医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1)经头颅CT/MRI确诊脑梗死或脑出血;2)年龄>50岁;3)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2)精神系统疾病;3)其他咽喉疾病;4)严重感染;5)无法配合针刺。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18例;年龄52~80岁,平均(63.87±5.24)岁;中风病程1~3个月,平均(2.32±1.79)个月。观察组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54~80岁,平均 (63.96± 5.33)岁;中风病程1~4个月,平均(3.38±1.90)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扩张脑血管、营养神经、感染预防、基础动作及发声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窍醒脑针刺辅助治疗,即选择水沟、双侧内关、三阴交、风池及完骨等穴位;其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水沟0.5寸,留针时间以流泪为宜;双侧内关直刺1.0寸,留针1 min;双侧三阴交、风池及完骨均直刺0.5~1.0寸,留针4 min;两组疗程均为8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肺部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吞咽功能评价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6];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

1.5 疗效标准 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或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提高>2分。有效:吞咽障碍有所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提高1~2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9%(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洼田饮水试验评分 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3 . 6 9 ± 0 . 9 1 3 . 6 8 ± 0 . 7 9(n = 6 5) 治疗后 2 . 3 4 ± 0 . 5 7*△7 . 1 0 ± 1 . 5 3*△对照组 治疗前 3 . 8 0 ± 0 . 9 5 3 . 7 4 ± 0 . 8 5(n = 6 5) 治疗后 3 . 1 5 ± 0 . 7 1*5 . 4 5 ± 1 . 2 1*

2.3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结果示观察组治疗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 5 1 2 4 . 5 1 ± 1 8 . 7 8 4 6 . 9 2 ± 3 0 . 1 5*△对照组 6 5 1 2 4 . 3 8 ± 1 8 . 7 1 1 3 5 . 6 2 ± 2 2 . 4 7

3 讨 论

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以进食进水后呛咳及无法顺利下咽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血管病变所致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及舌咽神经损伤已被证实为其发生关键机制[7-8]。目前西医常规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一般,无法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需要。故在西医药物加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其他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学将中风后吞咽困难归于 “中风”“喉痹”范畴,认为其病机为肝肾亏虚,血瘀挟痰以致咽喉脉络阻痹[9]。中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以针刺为主,而经络学说作为治疗理论基础,认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及手阳明大肠经与咽喉均具有表里衔接关系[10],故针刺相关穴位则起到疏通咽喉经络,改善局部运动功能等作用。通窍醒脑针刺法选取水沟、双侧内关、三阴交、风池及完骨等穴位,其中刺激水沟、内关可行气调神,刺激三阴交可滋阴补气,刺激风池、完骨则可安神通窍[11]。水沟属督脉要穴,刺激后能够有效兴奋脑细胞功能,特异性增加颈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作用;内关穴属心包络穴,针刺其可发挥调节心肺功能,增加脑组织血氧供应等作用;三阴交、风池及完骨等穴位刺激则可协同调节肝脾肾三脏,达到补脏腑宁心神的目的[12]。诸穴联合刺激共奏醒脑通络、宁神通窍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是导致中风后吞咽困难发生主要病理机制[13];而通窍醒脑针刺法可有效消除以上机制,通过扩张颈动脉和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导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辅助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在提高吞咽功能、加快康复进程方面优势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说明通窍醒脑针刺辅助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疗效;而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则证实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窍醒脑针刺可有效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窍醒脑针刺辅助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发生。但鉴于研究入选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及单一中心等因素制约,所得结论还有待更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确证。

[1] 詹燕,翟宏宇,颜起文,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5):398.

[2] 陈奕菲.脑卒中早期吞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J].河北医药,2014,36(4):519-520.

[3] 周惠嫦,张盘德.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1):55.

[4]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5]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4-305.

[6] 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118.

[7] 宋书昌,卢智,王志勇,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511-1513.

[8] 刘诗丹,李荣祝,陈启波,等.穴位埋药线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19(2):170-172.

[9] 申鹏飞,石学敏.通关利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2):88-90.

[10]甄世锐,李蕾,韦玲.“解语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462-1463.

[11]曹锐,张元元.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2):2568-2570.

[12]王利春,王志勇,张洪丽,等.针刺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55-56.

[13]王景辉.醒脑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4,34(11):2116-2117.

R255.2

B

1004-745X(2015)08-147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60

2014-09-09)

猜你喜欢
洼田通窍醒脑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