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观察

2015-01-05 03:17田利娟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袁红丽牛相来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头针针药急性期

田利娟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袁红丽 牛相来 周 钰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针药并用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观察

田利娟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袁红丽 牛相来 周 钰△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观察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效果。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与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MMSE)等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评分改善均优于治疗前 (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西医常规干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损伤修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脑梗死 急性期 针刺 中药 疗效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疾病;已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达70%~75%[1-2]。脑梗死急性期西医治疗以改善缺血症状、降低颅内压及营养神经为主,但近远期临床疗效不理想[3]。近年来以中药方剂和针刺为代表的中医药疗法开始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疗效。本研究观察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西医常规干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年)脑梗死诊断标准[4];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诊断标准[5];经头颅CT/ MRI证实;首次发病;发病6~24 h;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2)排除标准: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脑水肿;脑肿瘤;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无法配合针刺。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55~78岁,平均(63.14±8.62)岁;病程15~24 h,平均(17.49±4.22)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31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9例。试验组男性37例,女性38例;年龄53~78岁,平均(63.22±8.68)岁;病程14~24 h,平均(17.39±4.20)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34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神经保护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治疗,中药方:生黄芪30 g,丹参、地龙、川芎、石菖蒲各15 g,赤芍、当归、制胆南星、全蝎、蜈蚣各10 g,生葛根20 g,气虚者加黄芪量50~120 g,肝阳偏亢者加天麻10 g,钩藤15 g;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0 g(后下),火麻仁30 g;阴虚者加麦冬10 g,白芍15 g。针灸取穴:头针取顶中线(前顶至百会)、顶颞前斜线(前神聪至悬厘)、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及顶旁线;采用0.3 mm×40.0 mm毫针针刺,入针时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后小幅捻转30 s,频率为100~150/min,留针1 h;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共行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损伤程度(GCS)评分[5],包括语言、意识、面部瘫痪、水平凝视、手部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等8项指标,总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评分[5],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及洗澡等10项指标,总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3)认知功能评价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MSE)评分[5],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表达、注意力、计算能力、记忆力及语言等7项指标,总分越高提示认知功能越佳。

1.4 疗效标准[5]基本痊愈:GCS减分率≥90%,病残程度评级0级。显著进步:GCS减分率≥45%且<90%,病残程度评级1~3级。进步:GCS减分率≥18%且<45%。未愈:GCS减分率<18%。临床治疗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 100.00%。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Epidata 3.10软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GC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 M M S E评分G C S评分 (A D L)-B a r t h e l指数评分试验组治疗前 1 6 . 4 8 ± 3 . 7 0(n = 7 5)治疗后 2 4 . 3 7 ± 5 . 1 7*△对照组治疗前 1 6 . 4 1 ± 3 . 6 5 2 0 . 9 4 ± 5 . 8 1 3 6 . 5 3 ± 5 . 9 4 7 . 2 4 ± 2 . 0 3*△8 4 . 5 0 ± 7 . 2 6*△2 1 . 0 3 ± 5 . 8 5 3 6 . 4 4 ± 5 . 9 1(n = 7 5)治疗后 2 0 . 8 5 ± 4 . 2 9*1 3 . 9 5 ± 3 . 9 2*6 1 . 2 8 ± 7 . 8 7*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类因脑部供血骤减或停止,局部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以致坏死软化,并合并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症候群。脑组织微循环障碍及继发缺血性损伤已被证实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键原因[6]。中医学认为脑梗死急性期病机为风火煽冲于脑,痰凝血瘀,神窍闭塞,以致脑神失养、神机失用[7-8]。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应以活血通络、益气祛瘀为主。

近年来针刺辅助治疗脑梗死已被临床医学界广泛接受;研究显示,针刺可有效调节脑部神经细胞电生理功能,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性和中枢传导时间恢复[9];而头针则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诱导毗邻运动神经元阈下兴奋,进而提高其对于外界刺激敏感性;同时其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血流,增加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从而改善病灶周边神经细胞血氧供应,激活残存细胞代偿功能[10-12]。针灸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经络与脏腑、气血相互作用而对整体进行调节,使机体全身血脉调和,功能逐渐恢复,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13-14]。重用黄芪益气扶正固本;丹参、地龙、赤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祛瘀通络,畅通血脉;石菖蒲、胆南星豁痰开窍;全蝎、蜈蚣息风通络;葛根生者破血,可活血升阳,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可使气血充盈,瘀血去,痰浊化,脉络通利,诸症渐愈。更结合头针针灸取穴,活血通络,豁痰开窍,针药并用,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示,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疾病预后,有助于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改善受损认知功能。综上所述,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常规西医干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1] Wu YC,Chai L.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herbal fomlula on the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ost-stroke patients[J].J Acupunct Thina Sci,2011,9(5):315-318.

[2] 王永炎.实用中风病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0:244-245.

[3] 刘学东,龙泳,段利平,等.617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及死亡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4):390-393.

[4]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5] 席刚明.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8.

[6] 张丽华,王艳君.头针与康复同步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J].陕西中医,2010,31(7):884-885.

[7] 张小莉,罗阳,陈义良,等.不同时期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9):50-51.

[8]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5-306.

[9] 刘小平.化瘀通脉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120例[J].中医研究,2012,25(7):63-65.

[10]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9-181.

[11]倪光夏,冉群芳.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规律性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1824-1825.

[12]罗阳,张晓莉,赵芝宝,等.通心络胶囊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16-3318.

[13]熊嘉玮,倪光夏.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61-863.

[14]张晓霞.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31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88.

R743.9

B

1004-745X(2015)08-1479-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64

2015-02-28)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349532885@qq.com)

猜你喜欢
头针针药急性期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