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合剂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2015-01-05 03:27张玉琨杨巧芝钢梁珺董胜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合剂口病皮疹

张玉琨杨巧芝△刘 钢梁 珺董胜英

(1.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清热解毒合剂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张玉琨1杨巧芝1△刘 钢2梁 珺1董胜英1

(1.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合剂治疗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2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热解毒合剂口服或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退热、解除腹胀、便秘以及解除肢体抖动、解除消化道症状方面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经济,可以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清热解毒合剂 中西医结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之一,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以及肺水肿、循环障碍、心肌炎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本研究正值所在地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且当地又以EV71型为优势毒株,重症病例较多。从卫生部获悉,截至4月11日,2010年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 192344例,比 2009年同期上升了38.26%,其中重症2119例,死亡94例。本院2010年4月到7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72例,其中重症人数487例,危重症175例。本研究立足于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重症病例合并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1.2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148例均来自聊城市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住院患儿,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降低者7例,正常68例,升高75例,其中35例高于12.5×109/L,血糖检查147例,升高43例;肝功检查147例,异常25例;心肌酶谱检查148例,升高46例;肠道病毒阳性124例,其中EV71感染者100例,占67.57%;心电图检查148例,异常26例,以ST-T改变为主;头颅磁共振检查38例,异常18例;胸片检查134例,异常90例,有肺炎表现者40例,占29.85%;132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异常120例,细胞数(0~650)×106/L。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男性53例,女性19例;年龄<1岁2例,≥1岁且<3岁65例,≥3岁且<6岁4例,>6岁1例;病程(3.236±1.03)d;发热72例,皮疹72例,易惊或肢体抖动72例,精神不振或嗜睡69例,烦躁哭闹63例,便秘或腹胀40例,流涎或口痛38例,呕吐38例,手足凉32例,纳少28例,头痛2例。治疗组76例,男性58例,女性18例;年龄<1岁1例,≥1岁且<3岁70例,≥3岁且<6岁3例,>6岁2例;病程(3.224±1.00)d;治疗组发热76例,皮疹76例,易惊或肢体抖动76例,精神不振或嗜睡75例,烦躁哭闹69例,便秘或腹胀46例,流涎或口痛41例,呕吐39例,手足凉35例,纳少32例,头痛2例。所有病例均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72 h内就诊。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入院病程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指南(2010年版)制定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合剂口服或灌肠。清热解毒合剂[3]方药:连翘、板兰根、黄芩、石膏、藿香、郁金、知母、生地黄、石菖蒲、钩藤。水煎浓缩提纯,每瓶250 mL。给药剂量:0~1岁15 mL,≥1岁且<3岁20 mL,≥3岁且<6岁30 mL,7~9岁35 mL,≥9岁且<13岁40 mL,温服或保留灌肠,均每日2次。

1.4 疗效标准 显效:3 d内体温正常,皮疹明显减少,4 d内精神好转,无肢体抖动及嗜睡,不流涎,腹胀消失,进食增加,一般情况好转。有效:4 d内体温正常,皮疹明显减少,5 d内精神好转,无肢体抖动及嗜睡,不流涎,腹胀消失,进食增加,玩耍如常。无效:6 d内仍发热,皮疹无减少或破溃,合并细菌感染,口腔黏膜充血,出现其他并发症或转为危重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住院时间 (8.12± 1.47)d,短于对照组的(9.43±1.58)d(P<0.01)。

2.3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组在退热、镇静、解除便秘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安全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本方案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表2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h,±s)

表2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h,±s)

组别 n 发热 皮疹 易惊/肢体抖动 精神不振/嗜睡 烦躁哭闹 便秘 流涎或口痛 呕吐治疗组 7 6 2 0 . 5 1 ± 1 7 . 3 8△6 1 . 9 7 ± 2 1 . 7 5 1 7 . 6 6 ± 1 5 . 5 6△3 2 . 2 1 ± 2 2 . 6 0 2 7 . 8 6 ± 1 6 . 9 7 2 0 . 7 6 ± 2 9 . 0 0△△1 5 . 0 7 ± 2 8 . 9 9 1 . 6 5 ± 2 . 7 9对照组 7 2 2 8 . 0 2 ± 1 9 . 8 0 6 7 . 8 1 ± 3 0 . 3 3 2 4 . 0 3 ± 2 0 . 8 7 3 4 . 1 1 ± 2 2 . 3 1 2 7 . 9 1 ± 1 7 . 1 9 3 4 . 8 9 ± 4 5 . 5 6 1 4 . 7 4 ± 2 9 . 2 6 1 . 6 9 ± 2 . 8 6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现代新认识的出疹性传染病,中医古籍中无手足口病的明确记载,根据其病因、发病、临床特点及传变规律,多数医家[4-5]将其归属为中医学“温病”“疮疹”“湿温”等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内伤温热蕴结,心火炽盛所致。张伟等[6]通过对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按照统一的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动态观察发现,重症手足口病病因以湿热疫疠毒邪为主,病位主要在脾、心、肝,核心病机为湿热动风。近年来人们逐渐重视气候因素对传染病的影响,研究表明手足口病的发病与高温、高湿呈显著的正相关[7],而长日照时手足口病发病风险较低[8],这恰恰从另一角度佐证了本病的湿热性质,且湿邪为主。王玉光等[9]将重症型病例概括为“热”“瘫”“痫”,治宜清热化湿、镇肝息风,方用风引汤加减。

现代医学认为[10]EV71感染多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当病毒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引起强烈的组织炎症及神经毒性作用,出现细胞融合、血管炎性变、血栓形成可导致缺血和梗死[11],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频繁抖动、抽搐、呼吸浅快、节律不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如累及脑干,疾病进展迅速,可以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目前西医对本病并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发挥其辨证论治的特色,取材丰富,经济廉验,而且药理学研究证实多种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炎解热、免疫支持、镇静作用,准确辨证后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方以连翘清热解毒、疏风散结;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二者共为君药,既辛凉透解邪热,又能芳香辟秽解毒。黄芩治热毒、破壅气、解热渴;藿香功用和中辟秽、祛湿、行气;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气分之热;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四者相合,共奏祛湿除疫、除烦辟秽之效。生地黄、郁金入血分,清血分之热,凉血透疹;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少佐钩藤既清热平肝止惊,又轻清疏泄,透邪、透疹外出。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辟秽止惊之功效。

本观察发现,试验组在总疗效率、退热、解除便秘以及解除肢体抖动、镇静方面优于对照组,其对症候的改善情况与清热解毒合剂遣方用药的特点、方义相契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经济,可以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1] Tom S,Penny L,David P,et al.Virology,epidemi ology,pathogenesis,and control of enterovirus 71[J].Lancet Infect Dis,2010,10(3):778-7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Z].[2010-04-2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hyzs/s3586/201004/46884.htm.

[3] 刘汝臣,张雪花.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1(9):562-563.

[4] 高修安.小儿手足口病的辨证思路与临证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1):19-21.

[5] 刘利平.分期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9):593-594.

[6] 张伟,林连升,王融冰,等.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27例中医证候及核心病机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2,5(7):512-516.

[7] 曾立华,任敏,赵培利,等.手足口病与气候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3):227-229.

[8] 康敏,马文军,林锦炎,等.广州市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短期效应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2):244-245.

[9] 王玉光,陈凤欣.手足口病的中医证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7.

[10]CHANG,LUAN-YIN MD.Comparis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clinical illnesses during the Taiwan enterovirus epidemic,1998,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Volume 18(12),December,1999:1092-1096.

[1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7-808.

R752.9

B

1004-745X(2015)08-148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66

2014-11-02)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sdlcyqz001@163.com)

猜你喜欢
合剂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DAD法同时测定栀芩清热合剂中4种成分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