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5-01-05 03:17周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冠脉心电图心绞痛

周杰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舟山 3161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周杰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舟山 31613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的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3.34±7.73)分、(45.12±9.33)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91.57±8.33)分、(92.15± 7.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α[Lp(α)]均较治疗前逐渐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14日时hs-CRP、Lp(α)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医辨证 中西结合 不良反应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性的斑块发生破溃,进而导致完全或者不完全的闭塞性血栓的形成[1],冠心病急症是以患者出现急性的心肌缺血作为共同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包含不稳定性的心绞痛 (UAP)、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2]。本院对AC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临床诊断参照标准以《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为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2)患者的精神正常;3)患者的肝肾等功能性器官正常;4)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合并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3)猝死患者;4)拒绝服用中药的患者;5)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31±17.77)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3.21±17.5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硝酸酯类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此外,采用一般治疗,包括高维生素、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嘱注意休息、戒烟酒。患者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需立即进行PCI术或者是静脉溶栓。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汤:生晒参30 g(另煎),沙参100 g,麦冬100 g,玄参15 g。水煎服,患者早、晚各服1次,于餐后温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4 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情况比较n(%)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电图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脂蛋白α[Lp(α)]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标准参照文献[5]制定。显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血栓明显减少,患者冠脉血流的改善级别增加至少35%。有效:心绞痛发生的频率减小,其发作的时间变短。无效:心绞痛症状没有任何的改善。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文献[6]制定。显效:心电图基本上已恢复到正常。有效:S-T段的回升在0.05 mV以上,T波有所变浅,房室及房内的传导阻滞有改善。无效:心电图没有任何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标准参照[7]制定。显效:患者的心悸、气短、胸闷以及胸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上诉的症状有缓解,患者的疗效指数在75%~95%之间。无效:上诉症状没有任何的改善,或者是患者的疗效指数在40%以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学积分参照文献[8]。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3。结果示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 结果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3.34±7.73)分、(45.12±9.33)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91.57±8.33)分、(92.15±7.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比较 见表4。结果示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均较治疗前逐渐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14日时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mg/L,±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mg/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治疗后第7日 治疗后第1 4日观察组 5 . 5 0 ± 3 . 1 1*△2 . 5 0 ± 1 . 0 4*△对照组 7 . 2 5 ± 2 . 2 2*3 . 8 4 ± 3 . 4 2*n 治疗前3 0 9 . 4 8 ± 1 . 2 3 3 0 9 . 4 3 ± 1 . 0 2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p(α)比较 见表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Lp(α)较治疗前均逐渐减少(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14日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p(α)比较(mg/L,±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p(α)比较(mg/L,±s)

组别 治疗后第7日 治疗后第1 4日观察组 2 6 8 . 0 0 ± 1 0 . 3 3*△2 2 1 . 0 0 ± 1 3 . 8 2*△对照组 2 8 0 . 0 0 ± 1 2 . 5 6*2 3 9 . 0 0 ± 1 3 . 3 2*n 治疗前3 0 3 5 4 . 0 0 ± 7 . 8 2 3 0 3 8 9 . 0 0 ± 7 . 5 3

2.6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改善情况 见表6。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6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改善情况(n)

2.7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结果示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0例,再发心肌梗死0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4例,再发心肌梗死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大量的影像、病理以及临床的研究表明,约有60%的ACS患者是由于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所导致的,而炎症反应又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9]。Lp(α)、hs-CRP作为炎性标记物中最重要成分,和血栓的形成、斑块的稳定性有极大的联系[10]。但迄今为止,临床上对动脉炎症的抑制药物疗效并不是很好,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以及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率较高。本院对ACS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措施和西医联合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患者的并发症率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ACS属于中医学“卒心痛”“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机多是本虚标实。标实为寒凝、血瘀、痰浊,本虚为心阴、心血、心阳不足。本研究用生晒参、沙参、麦冬,玄参4味药治疗。方中生晒参大补元气,扶正固本;麦冬养阴生津,配玄参增强养阴生津,又可清热降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晒参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提升患者的抗缺氧能力、Ca2+的拮抗以及对前列腺素的代谢产生影响[11];同时,药理证明麦冬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抗心肌缺血、耐缺氧等作用;玄参可增加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进而增加其心肌的营养,防止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等。本研究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中药进行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此外,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50.00%。中医症候改善方面,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症状积分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Lp(α)均较治疗前逐渐减少,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14日时hs-CRP、Lp(α)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ACS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1] Xie C,Ding XL,Xue L,et al.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syndrome[J].YaoXueXueBao,2014,49(10):1426-1432.

[2] 胡舜英,陈韵岱.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365-1368.

[3] 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9-24.

[4] 杨涛,丁以艳,黄磊,等.心气虚证的因子分析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57-458.

[5] 范维琥,王文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上海医药,2012,33(2):3-6.

[6] 郭望英,彭丽容,孙红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心电图变化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99-2202.

[7] 姚纯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辨证施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86-987.

[8] 万凌峰,赵红兵,邵铭,等.肝硬化肝肾阴虚证辨证论治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5):1318-1320.

[9] 刘春丽,蔡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因素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36-2638.

[10]王光苏,张玉琴,谢美芳,等.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_(40)L、hs-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49,350-376.

[11]杨明,林贺,陈声武,等.生晒参毒理学安全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506-2508.

R541.4

B

1004-745X(2015)08-148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69

2014-08-08)

猜你喜欢
冠脉心电图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