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配合刮痧治疗脑干梗死后呃逆45例

2015-01-05 00:32姚会敏张海鹏崔凤肖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7期
关键词:氯丙嗪穴位注射刮痧

姚会敏 王 欣 张海鹏 崔凤肖

(河北省邱县中心医院,河北 邱县 057450)

穴位注射配合刮痧治疗脑干梗死后呃逆45例

姚会敏 王 欣 张海鹏 崔凤肖

(河北省邱县中心医院,河北 邱县 057450)

目的观察氯丙嗪穴位注射配合刮痧治疗脑干梗死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氯丙嗪穴位注射配合刮痧;对照组常规肌肉注射氯丙嗪注射液。比较两组呃逆好转率及口干、便秘、嗜睡、呼吸抑制及锥体外系症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逐渐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毒副反应的情况1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氯丙嗪穴位注射配合刮痧对脑干梗死后呃逆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呃逆 氯丙嗪 穴位注射 刮痧

呃逆是脑干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频繁呃逆导致患者气体交换受阻,加重了脑水肿,最终影响患者康复。积极治疗脑干梗死后呃逆,是神经内科的重要课题。临床上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副作用大。近年来本科收治90例脑干梗死后呃逆,采用氯丙嗪穴位注射配合刮痧的方法治疗脑干梗死后呃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脑干梗死后膈肌痉挛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中风后呃逆的诊断标准[1];年龄在45~77岁之间;生命体征平稳。2)排除标准:非脑干梗死引起的呃逆,如电解质紊乱、胸腔积液、膈下脓肿等周围性因素引起呃逆者;既往有精神病史、癫痫史、晕针史者;对氯丙嗪过敏者;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病变,青光眼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北省邱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干梗死后呃逆住院患者90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和头部CT或MRI定位,确诊为脑干梗死;既往无顽固性呃逆发生史,在住院期间发生呃逆,时间超过6 h。随机数字法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并按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45例,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对照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6~76岁,平均61岁;从原有疾病起病到呃逆出现的时间为6 h至3 d,平均1.2 d。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参考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对入选者均给予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血糖,控制体温、感染等。两组都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两组疗程均为7 d。对照组在脑干梗死常规治疗期间应用氯丙嗪注射液25 mg(1 mL)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7 d。观察组在脑干梗死常规治疗期间采用氯丙嗪针12.5 mg穴位注射配合刮痧方法。穴位注射方法,术者清洗双手,患者取卧位,以中脘穴为穴位注射点,常规消毒穴位,取5 mL注射器抽取氯丙嗪针12.5 mg(0.5 mL),垂直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则注射0.5 mL;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0.5~2 min。每日1次,7日为1疗程。刮痧方法,刮颈后区(项部)两侧,循颈3、4、5夹脊穴;患者取卧位,用温水清洗刮痧部位,然后用牛角刮痧板粘植物油少许刮痧。刮痧注意以下事项: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从上向下刮;用力要适宜、均匀;一般刮10~30下,使局部皮肤有痧点出现为宜;刮后注意保暖,忌食生冷之物。3 d 1次,7 d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入院时进行基线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7 d,依据制定的疗效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便秘、嗜睡、呼吸抑制、口干及锥体外系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率。

1.5 疗效标准 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 d、3 d、6 d、7 d患者的呃逆症状评分。显效:治疗72 h内呃逆消失或症状评分减少6分以上,随访1周无复发。有效:治疗72 h内仍有呃逆但症状评分减少3分,继续治疗呃逆停止,随访1周无复发。无效:治疗72 h内症状评分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逐渐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3 d后 治疗6 d后 治疗7 d后观察组 45 1.2±0.21*△0.51±0.11*△0.34±0.12*△对照组 45 3.6±0.58*2.79±0.36*1.86±0.37*治疗前 治疗1 d后6.54±2.91 3.51±0.15*△6.24±2.85 4.56±0.17*

2.2 两组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2.3 两组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毒副作用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有15例出现便秘、嗜睡、口干及锥体外系症状等毒副反应的情况,而观察组只有6例出现便秘、嗜睡、口干,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两组均没有出现呼吸抑制。观察组发生毒副反应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脑干梗死后呃逆患者毒副作用比较(n)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干梗死后呃逆,是因脑部血管病变累及呃逆中枢使膈肌异常兴奋而引起,其神经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组成。传入神经是膈神经、迷走神经的感觉支及胸6~12节段背侧的交感神经链传入纤维,传出神经主要为膈神经、声门神经和副神经,以及支配三角肌前部和肋间肌的躯体神经[4]。中医学认为,呃逆病变部位主要胃,病机关键是胃气通降失调,气逆上冲,难以自制为病[5]。脑梗死后脑循环及代谢障碍,影响到脑神经功能。脑为元神之府,一旦受损出现淤阻,致脑脉失养而后出现脑神失用,变症丛生,呃逆是其影响到胃腑而出现的症状[6],治以和胃降逆,宽胸利膈。西医常用肌松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麻醉剂等治疗,临床应用副作用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氯丙嗪注射液为吩噻嗪类药,主要作用为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抑制延脑呃逆中枢(迷走神经背核),使兴奋性增高的膈神经得到抑制和调整[7],从而有效治疗脑干梗死后呃逆。

中医认为,中脘穴是足阳阴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中脘穴可使胃蠕动增加,促进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达到疏理气机、和胃降逆之功效[8]。采用穴位注射氯丙嗪注射液的用药总量12.5 mg,利用小剂量氯丙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药物对中脘穴的长时间刺激作用,取得双重疗效,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5,9]。

刮痧疗法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特色疗法,通过对体表经络腧穴的刺激,起到调畅气机,宣通经络的作用。本研究所刮部位分布着双侧颈3、4、5夹脊穴,神经解剖学认为膈肌痉挛反射中枢在脊髓的颈段,支配膈肌的神经主要是膈神经;膈神经由颈3~5脊神经前支组成。第3、4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夹脊穴处,为膈神经的起始处。刺激双侧颈3、4、5夹脊穴,可抑制颈髓3~5前角细胞及传出的膈神经的兴奋,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的目的[10-11]。

本研究结果示,穴位注射配合刮痧治疗脑干梗死后呃逆,不仅能增强氯丙嗪对呃逆的控制,而且能减少氯丙嗪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大部分患者1个疗程即可临床治愈,同时具有取穴少,穴位定位及刮痧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应用。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0.

[2]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1):4-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61.

[4] 杨榕.针刺配合爱茂尔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40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21-122.

[5] 冯睿智,吕建琴,李宁.脑瘤术后顽固性呃逆验案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81-182.

[6] 马培锋,刘维环,万红晨,等.强刺激速刺阿呛穴治疗脑病相关性呃逆21例[J].中国针灸,2009,29(7):532.

[7] 王群,石云琼,刘雅芳.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呃逆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11):593.

[8] 陶丽.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1):95-96.

[9] 曲梅,宋建聪.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185-186.

[10]孙钦然,朱中书,高敏,等.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J].江西中医药,2014,45(8):64-65.

[11]姜海霞,刘双岭.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后呃逆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93.

R245.9+5

B

1004-745X(2015)07-1233-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7.040

2015-02-27)

猜你喜欢
氯丙嗪穴位注射刮痧
氯丙嗪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差异研究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西药盐酸氯丙嗪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合理应用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猪肉中有安眠药?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