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纺织历史探究

2015-01-05 06:33陶丽珍赵玲珍
江苏丝绸 2015年6期
关键词:纱厂常州纺织

陶丽珍 赵玲珍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常州纺织历史探究

陶丽珍 赵玲珍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本文主要对常州纺织发展历程、纺织产品发展、纺织名企等进行梳理和探究,对于了解常州纺织发展的历史有重要作用。

常州纺织 历史 产品 企业 探究

作为季子故里的常州,是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工商业名城,纺织业在常州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常州纺织发展历程、纺织名品、纺织名企等进行梳理和探究,对于了解常州纺织发展的历史有重要作用。

1 常州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1.1 古代常州纺织业的发展

唐宋时期,常州纺织以丝织物、麻织物闻名天下。列为贡品的有透额罗、细纻、纱罗、紧纱、、绢布、红紫绵巾等。宋代的常州已成为江南五大丝织产地(苏、杭、湖、松、常)之一。

元末明初,常州土布业随着棉花种植的发展而逐渐兴起,同时丝织物依然兴盛。当时,市面上流行的丝织物主要有“罗筛绢”(亦称“常贡绢”)、“银罗绢”、“纱罗绢”、“孟河绉”等。明代的常州是全国33个较大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之一。

明清以来,常州出现了以土纺土织为主的手工织场,“放纱收布”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包买主也随之产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织工场逐渐萌芽。清代的常州出现了以纱成布的白布庄和加色出售的色布号,常州不仅成为手工纺织土布的产地,更是土布的汇集运营之地之一;至清中叶,常州已经可以对土布进行漂白、染色、印花加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纺织加工链,生产能力也是是外地所不能及,其加工的色布,远销大江南北。

1.2 现代常州纺织业的发展

开创常州纺织由土纺土织向机器织布重大转变的,是1906年吴幼儒等人创办的晋裕布厂,它是常州第一家机器织布工厂,该厂的创建促进了常州纺织业从分散的手工作坊向工厂化发展。晋裕布厂的产品主要是条布,即先染纱后织布的色织布,这也促使了棉织产品的发展。此后,赵锦清与蒋盘发、蒋鉴霖三人合资创办了裕纶布厂,并此基础上开设了锦纶染织厂、大纶机器织布厂,大纶机器织布厂是常州最早使用燃油蒸汽机的动力机械织布厂。到1919年,常州已有各种布厂20余家,奠定了常州机器织造在纺织业中的主要地位。

2 常州纺织产品跟踪

2.1 丝绸产品

常州的丝绸产品久负盛名。早在唐代,常州的“透额罗”就盛行天下;宋代,晋陵绢、纱罗等丝织品闻名于世;明清时期,罗筛绢享有盛誉。1915年,孟河绉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牌奖,侏罗纱获织造专利权。

2.2 棉纺织产品

1929年,常州公信、广益生产的的各式花色布、提花布,申新的棉纱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优质奖;永城、利源染织厂的本白斜纹布被评为一等奖;通成纱厂的棉绒毯被评为特等奖。

至1954年,常州的纺织品中,棉纱以中支纱为主;白织布主要为平布、斜纹、纱贡呢、白绒等;色织产品主要有被单布、格子布、彩条绒等。1958年后,新开发产品包括卡其、灯芯绒、印花绒布等。

“二绒二卡”,即灯芯绒、印花双面绒、纱线卡其、靛蓝劳动布是常州的特色产品。

2.3 纺织名牌产品

1979年至1985年期间,常州纺织产品获部、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的有108件,其中国家金质奖2只,为荷花灯舞牌杂色灯芯绒和六鹤牌16支气流纱;银质奖产品14只。梳理常州纺织发展历史上的各类纺织名牌产品,见表1所示。

表1 常州纺织名牌产品一览表

?

3 常州纺织名企

在常州纺织业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纺织企业,对常州纺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纺织一直是常州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1 棉纺织企业

大成厂的发展一路伴随着常州纺织的发展,其起源于1920年刘伯青等人集资创建的大纶纱厂,后由上海保大、利大银团接盘,改组成立大纶久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30年刘国钧先生接手了大纶久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更新、改造,成立大成纺织染公司,1932年刘国钧将独资经营的广益布厂并入大成纺织染公司,成立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将原大纶久记纱厂称为大成一厂,广益染织厂称为大成二厂。后相继成立大成三厂和武汉的大成四厂。大成一厂1966年改为国营常州第一棉纺织厂。1994年12月整体改制成立大成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大成二厂于1946年重建,并成为专门生产棉布的印染企业,后改名常州东风印染厂,1985年3月组建成立蝶球印染公司。大成三厂先后兼并了意诚布厂、志盛、大公、民生布厂等,1966年改为国营常州第三棉纺织厂,后由香港查氏集团所属翔源有限公司独资经营,改名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与大成厂同期创建,在常州棉纺织历史上留下重要影响的还有民丰纱厂和利民纱厂(也称通成纱厂)。

民丰纱厂起源于1919年常州富商、商会会长钱琳叔与源大盛布行业主于瑾怀和女婿江上达等集资筹建的常州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又名常州纱厂。该厂于1966年改为国营常州第二棉纺织厂。

利民纱厂1922年由张云搏、杨翼之等创立,1930年由费良生投资,更名为通成久记纱厂;1935年又由江上达参与投资,改名通成棉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改为大明纺织总公司丁堰工厂。期间多次重组和更名,1966年更名为国营常州第四棉纺织厂,现为天虹纺织有限公司。

3.2 棉织企业

常州近代纺织工业中最早兴起的是手工棉织业,棉织一直以来是常州纺织的重点和特色。有史料记载,当时常州的布机数量在全国位列第一、二位(除上海外)。常州织布企业众多,有从常州第一织布厂到常州第十一织布厂命名的11家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有常州色织厂、常州第二色织厂及一批小型企业,其中常州第二色织厂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成为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厂前身是1940年创建的吴嘉记布厂,1956年改名为常州红卫色织厂。“黑牡丹”商标1979年获准注册,1984年12月更名为常州第二色织厂。1995年3月,公司正式定名为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18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是一家集牛仔面料、服装、色织布等制造业和城市综合功能开发、创新产业投资新型业务为一体的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

3.3 印染企业

在印染企业中,除了源于大成二厂的常州东方印染厂(蝶球印染公司)外,还有常州东方印染厂、常州灯芯绒印染厂(常州月夜灯芯绒有限公司)。

常州东方印染厂前身是1944年邹克毅、夏丰如、孙兰生等创办的益丰昌染厂,卡其产品是其特色产品,后更名为东方红染厂、东方水月纺织印染公司,1985年5月更名为东方印染厂。

常州灯芯绒印染厂前身是1932年开设的九丰印染厂,1954年成功试染灯芯绒新产品,1961年成立了灯芯绒纺、织、割、染一条龙生产协作线。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生产灯芯绒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外贸出口专厂,1985年4月更名为常州灯芯绒总厂,后又更名为常州月夜灯芯绒有限公司。

3.4 毛纺企业

常州的毛纺企业多由棉纺织厂转产发展而来,如常州毛纺厂、常州市第二毛纺织厂、常州市第三毛纺织厂等。

常州毛纺厂1974年由粗纺转精纺,其经营品牌雄鸡呢绒的多个产品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

常州市第二毛纺织厂曾经是江苏省粗纺呢绒主要出口企业,1985年粗纺呢绒占江苏省粗纺呢绒出口总量的44%。

常州市第三毛纺织厂由常州市棉织生产合作社发展而来,于1981年转产精纺呢绒,为中国毛纺行业50强企业。

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是纺工部定点生产毛毯的专业厂,前身是三和布厂,1933年由毛锡章接收,先后更名恒源布厂、恒源畅染织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定名为常州第五棉纺织厂。1980年转产毛毯,更名常州第五毛纺织厂。

3.5 针织企业

常州针织总厂于1983年6月1日由常州针织内衣厂、常州第二针织厂(常州织带厂)、常州针织印染厂归并建成,下属18个分厂,是国内最大的针织企业之一,其时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省第一、国内第二。

3.6 纺织机械

常州机械行业制造纺织机始于1916年的铁木机改装,1919年后,由厚生制造机器厂改组的厚生利记机器厂大量生产铁木织机。1930年厚生机器厂开始仿造动力织机(俗称厚生车),常州成为当时全国动力织机的主要产地之一。

1958年开始,相继成立了常州纺织机械厂、常州第二纺织机械厂、常州纺织仪器厂、常州喷丝板厂、常州针布厂等。至1985年,常州纺机产品中的梳棉机盖板条、喷丝板、印染轧花机和轧花辊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至2005年,喷丝板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4 结语

通过梳理常州纺织发展的历史,并对常州纺织产品及纺织企业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对常州纺织发展的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1]钱天明.常州民族工业发展史概述.常州纺织史料,第1辑,1982年5月:78-89.

[2]常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州市志,第十卷,纺织工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0:800-887.

[3]高进勇.常州国棉一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5-9.

[4]陈学礼.老商标人说常州商标事.

TS101

B

1003-9910(2015)06-33-03

项目来源:2013年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基金项目 RJZ201303常州纺织工业历史研究

作者:陶丽珍(1973-),女,江苏丹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纺织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纱厂常州纺织
澳洋纺织
常州的早晨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安徽省民族工业的近代化
——以芜湖县裕中纱厂为例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