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为什么去撞击“吉野”

2015-01-05 08:34萨苏
世界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邓世昌吉野北洋水师

萨苏

两国舰队的竞争从英国造船厂开始

“撞沉吉野!”

这大约是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后,观众记忆最清楚的一句话。在这部影片中,中国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邓世昌在战斗中率舰冲向日本舰队,试图撞击最凶狂的日舰“吉野”号,但不幸战沉,邓世昌等将士壮烈殉国。

很少有人注意到,“致远”号和“吉野”号竟然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巡洋舰,是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钢壳巡洋舰,1887年完工,当年11月回国。该舰全长76米,宽12米,吃水4.5米,排水量2300吨,装备三门210毫米克虏伯主炮,安装在前后甲板的两座半封闭式炮塔中,其中舰首为一座双联装,舰尾单装。此外还有两门安装在左右舷耳台上的150毫米阿姆斯特朗架退副炮,八门57毫米机关炮和六门当时被称为格林炮的11毫米转膛机枪。另有四座18英寸鱼雷发射管。“致远”舰船体无甲,但机舱上方的船体内部有一道2~4英寸厚的穹面装甲,故也被称作穹甲巡洋舰。它装备四座锅炉,总功率达75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节,是北洋舰队较新、较快的军舰。

“吉野”号巡洋舰则是日本联合舰队最新的高速巡洋舰,为大东沟海战日方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少将的旗舰。1891年,日本通过第四次扩张海军预算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造该舰。1892年1月开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大东沟海战打响时其舰龄还不到一年。该舰舰长110米,宽14米,吃水5米,排水量4150吨。装备150毫米速射炮四门,120毫米速射炮八门,安装在首尾甲板和两侧各个耳台上的12座单装半开放式炮塔内。还装备22门47毫米机关炮,五座14英寸鱼雷发射管,水线附近敷设了纵贯全舰的穹形装甲,穹甲中央厚1.75英寸,两侧坡面斜向水线下的部分厚度为4.5英寸。“吉野”舰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装有12座燃煤锅炉,可以获得23031匹马力的动力,双轴推进,航速高达惊人的23节。

两舰同为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设计建造,都是从英国著名设计师伦道尔创造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发展而来,只不过“吉野”更新,是在吸取“致远”设计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改进和扩大而建成的。

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在那个时代接连接到中日两国的订单。在这些订单背后,不仅可以听到两个东亚国家追赶世界的脚步声,还可以看到中日间硝烟渐起的紧锣密鼓景象。

1880年,中国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撞击巡洋舰。

1883年,日本通过与智利协商,购买原订售予智利的超勇级巡洋舰“筑紫”号。

1884年,日本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根据超勇级改进设计而来的大型化巡洋舰“浪速”号和“秋津州”号。

1885年,中国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根据超勇级改进设计而来的轻灵型巡洋舰“致远”号和“靖远”号。

1891年,日本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参考“致远”型的改进型巡洋舰“吉野”号,并截购了原订售予智利的另一艘同型巡洋舰“和泉”号。

……

双方的竞争到此戛然而止,由于资金原因,更因为内部的纷争。自1888年开始,北洋水师再未购入一舰一炮。1892年“吉野”舰下水的时候,天际已经可以听到1894年甲午战争的雷声了。

于是,同样由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战舰,在黄海展开了殊死的较量。《甲午风云》中那悲壮的一幕,便发生在 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海战中。

据“致远”舰幸存者回忆,邓世昌最后的军容十分严整,“身着上蓝下白军官制服”、“手持军刀”。他登上飞桥,向聚集在甲板上的官兵大声呼喊:“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邓世昌如此着装是沿袭由英国建立的近代海军传统,他们认为海战是“绅士”的战争,所以出战必盛装。北洋水师受英国影响极大,连口令都用英语。邓世昌整洁的着装正是这种传统的体现,在大东沟海战中,四艘被击沉的中国军舰上,舰长全部选择与舰同沉,也是遵循同样的传统。

邓世昌,字正卿,祖籍番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北洋水师重要将领,曾在1874年第一次保台之役、1882年和1884年两次朝鲜危机中屡立功勋。他战死后,光绪帝曾为其题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也成为中国海军军魂的象征。

然而,百年之后,人们对于这场海战也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例如,“致远”怎么可能去撞击比自己快的“吉野”舰?邓世昌的勇敢是不是被人为夸大了?邓世昌冲击“吉野”舰是不是一种鲁莽的行为?

当时的海战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邓世昌率舰撞击“吉野”舰在中外文献中都有记载,可见并非虚构。浅野正恭所著《日清海战史》记载:“第一游击队与‘致远战,‘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在英国《布雷盖海军年鉴 1895年版》中,根据观战英军的报告记述:“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奋然挺进,便以群炮萃于‘致远,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下沉。” 北洋水师“来远”舰水手陈学海回忆:“‘致远船主邓半吊子(即邓世昌)真是好样的,他见‘定远上的提督旗被打落,全军失去指挥,队形乱了,就自动挂起统领的督旗。又看日本船里数‘吉野最厉害,想和它同归于尽,就开足马力往前猛撞,不幸中了雷。”

那么,当时的海战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邓世昌选择冲向敌舰的时候,到底抱着怎样的目的?为了能够让历史更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2012年,笔者一行到日本的横须贺军港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考察。

横须贺如今已经不仅是一座军港,也是一处休闲胜地。海边青年男女在爵士乐中翩然起舞,他们身边就是“三笠”号纪念舰公园。在被日本人视作“兴国之战”的日俄战争中,“三笠”舰曾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立下功勋。然而我们风尘仆仆,却是来寻觅“三笠”舰侧方一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历史残片——北洋水师“致远”舰的一门11毫米格林炮孤独地竖立于此。

两个甲子之前,决定此后东亚数十年海权归属的大东沟海战定格于这门小小的机关炮之上。

这门11毫米格林炮来自英国的纽卡斯尔,实际上是一种大口径转膛机枪,曾经安装在“致远”舰的桅盘上。它是被历史记载的一幅海战画面的无言证人。1894年9月17日下午3点30分左右,大东沟海面激斗中一艘遍体鳞伤的中国战舰升起战旗,突出阵外,冲向日本舰队——这就是“致远”。观战的英国官兵记载,它可能已经几乎打完了所有的炮弹,在它最后的航程中只有桅盘里的机关炮还在射击……

这北洋水师最壮烈的一幕也被敌人记录了下来,刚刚被发现的日本当年的战争油画记录到了“致远”舰的最后时刻,它舰身倾斜仍在前进,但船上没有一艘救生艇……

这是一个令人眼含热泪的画面——根据我们的海战记录,北洋水师诸舰长冲向战场的时候,曾集体下令把舰上的救生艇全部丢入海中。而在日军所绘的黄海大战图片中,真的没有一艘中国军舰上面有救生艇。

“致远”舰为什么要发起这次决死冲锋?个人英雄主义还是绝望中的反击?慷慨赴死还是战术需要?今天,历史已经给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

历史的答案比我们猜测的更震撼!

北洋水师摆出极凶悍的进攻阵形

让我们把镜头摇回海战开始前夕。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北洋舰队主力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朝鲜作战,9月17日中午12时50分与日本联合舰队12艘舰艇遭遇。为掩护登陆部队,北洋舰队与日舰在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

这次战斗中北洋水师的阵型如同中国足球队的阵型一样饱受诟病——《甲午风云》中日军描述“北洋水师摆了个奇怪的队形”。

实战中,北洋水师摆出的是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而且极凶悍的进攻阵形。

在这次遭遇战中,北洋水师打得十分积极,前出十海里出击,一开始就摆出了一个十分霸道的进攻阵型,整个舰队排成中央突出的横队,冲向日军队形。这种阵型是当时世界海军最先进的阵型——夹缝雁行阵。北洋水师的舰只编成了五个小队,根据利萨海战的经验,中国舰队排成横队,利用舰首的大口径火炮,组成一个如同箭头的阵容,试图从多个点上冲击日本舰队,破坏其阵型,将其斩成数段后各个击破。

这可不是一个“奇怪的队形”。

日本人使用的则是一字长蛇纵阵。他们采用这样的阵型是偶然的吗?

1892年,在日本海军兵学校中,有一张和大东沟海战几乎相同的两军对阵图型,已经出现在日本海军军官面前。

难道是北洋舰队中出了奸细?

并非如此,这要追溯到中日两舰队建军的指导思想。

中日两海军的“教父”都出自英国海军。北洋舰队的总教习琅威里是一名严格到几乎残酷的海军军官,他要求中国海军军官必须掌握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战术,而中国海军军官们也的确圆满地完成了他的要求——横队进攻,便是当时海军最先进的作战队形。日本海军兵学校的总教习英格尔斯上校却是英国海军中的另类,他认为世界最先进的战术必然是敌军将在下一场战争中使用的,故此教给日本海军的信条是——了解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战术,然后针对它找出破解的方法!

利用高机动性能的军舰,加上密集的舷侧火力,专门对付上一代的横队阵型。利用日本舰队速度快、速射炮多的优势,避免与中国舰队近距离接触,以一字长蛇阵破解夹缝雁行阵,便是他找到的答案。实战中,日本舰队在前进中还特意向外摆动了一下,拉开与中国军舰的距离,避免遭到冲断。

一方追求的是世界最先进,一方追求的是打垮世界最先进,两军建军的指导思想不同,在大东沟海战中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那个时代优秀军人所能做到的极致

战斗一开始,日军的战术思想取得丰硕成果,各舰集中火力攻击中国舰队先导舰,即冲在最前方的“定远”旗舰。“定远”连连中弹,桅杆被炸断,信旗系统被毁,总指挥官丁汝昌负伤,中国舰队失去统一指挥,阵型大乱。而中国军舰由于火炮装备落后,使用的架退式火炮射速只有同型日军速射炮的六分之一(英方统计数字),而且航速迟缓,结果既不能迅速给敌重创,也未能如预期冲断日舰队形。日舰高速通过中国舰队前方,先猛击了北洋水师右翼最弱的“超勇”“扬威”二舰,随后完成包抄,北洋水师陷入前后夹击。

此时,旗舰“定远”燃起大火,浓烟让主炮无法瞄准,日舰集中火力聚攻“定远”,“致远”管带邓世昌指挥座舰,突出阵列和日军拼杀,以此掩护旗舰。“定远”转危为安,“致远”却遭重创。战局开始向日方倾斜。此时,邓世昌率舰发动了那次殊死的撞击。

“致远”冲向日军第一游击队的用意,除了冲撞敌舰,应该有更多的战术考虑。

面对敌人的腹背夹击,在全军即将崩溃的一刻,邓世昌仍在坚决贯彻北洋舰队试图冲断敌军的战术目标,这名北洋水师最勇敢的舰长试图通过自己的冲锋带动战友再冲一次,破坏敌方阵型,为北洋水师获得败中取胜的机会。他升起的战旗,代表着这样的含义——“好兄弟,让我们再冲一次!”

从日方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北洋水师真的有战舰跟着邓世昌冲了上来,“平远”号和“广丙”号紧跟“致远”,也对日舰发起了冲锋。“平远”号甚至逼近日军旗舰“松岛”号,摧毁其主炮,给敌重大杀伤。可惜,由于从1891年起,在清朝朝廷的瞎指挥之下,北洋水师已经停止购买军械,“平远”号上只有实心弹,而没有开花榴弹,再英勇的将士,也无法用这种实心弹打沉敌人的战舰!

“平远”号主炮被打坏,“广丙”号舰长中弹负伤,不得不调转船头撤出战斗。下午3时30分,“致远”舰顶着日军第一游击队的猛烈炮火,在毅然冲锋中壮烈战沉。北洋水师最后挽回局面的努力失败了,清军的溃败已经不可逆转。“致远”舰沉没的海域水深不足20米,退潮时桅杆和桅盘还露在水面上,战后其桅盘中的格林炮被日军取走,放置在横须贺海边,两个甲子后,它依然在诉说那段悲壮的航程。

邓世昌发动的撞击冲锋,不但不是鲁莽的行为,而且体现出了其出色的军人素养和崇高的勇气。然而,这也是他最大的悲剧之所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不仅是两个国家军事的较量,也是双方在引领着自身的文明跨入近代化过程中的较量。北洋水师失利的直接原因是军事装备的落后,它的背后则是体制乃至民族文化心理上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深层困境。邓世昌的悲剧,在于他已经做到了那个时代一名优秀军人所能做到的极致,但仍无法为自己的国家挽回危亡的败局。

(作者为旅日学者)

猜你喜欢
邓世昌吉野北洋水师
一樱开全球,是壮美还是哀歌?
邓世昌的『红绿灯』
仙境的摹写
——论《怀风藻》吉野诗
去茶园住账篷体验安吉野奢农业
邓世昌的悲壮里带着些让我说不出的齿冷
北洋水师那些事儿
“吉野”舰始末
邓世昌是怎样牺牲的?
邓世昌抗倭战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