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中行为合宜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1-05 12:06王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美

内容摘要:《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思想是一个由发生、运行和评价机制组成的道德衍生机制,其内生的美德,即:谨慎、正义、仁慈与自我控制与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三个倡导”相契合。本文从我国深化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出发,认为行为合宜思想对我国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道德情操论》 行为合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引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社会各界结合《意见》,对“三个倡导”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探讨。本文认为亚当·斯密的行为合宜思想与其相契合,对我国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人性利己与利他的合宜

《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穷尽毕生的两本巨著。由于两本著作中不同的人性起点,给后人留下了“斯密问题”。该问题曾一度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一些学者将这两本著作中相左的人生假设理解为斯密伦理道德体系的一个矛盾,甚至由此否定斯密思想体系的合宜性。本文认为,“斯密问题”存在的前提是一个伪命题,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对完整人性的强行割裂。这种完整的人性应该是将“经济人”与“道德人”统一后,而形成的“社会人”所具备的人性特点。也就是说,道德人与经济人密不可分的一体,两者共同构成市场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人格特征。因此,“斯密问题”非但不是矛盾的,反而体现出斯密“合宜”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从《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的各个版本的穿插出版中得以体现。

所以,斯密的合宜思想不仅仅倾注在他的伦理学巨著《道德情操论》中,这种合宜的思想早就已经转化为这位具有伟大预见性与创新性的思想家的思维方式,从而指导其毕生的创作事业,例如:《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的穿插出版。

二.行为合宜是一种美德衍生过程

纵观全书,斯密没有给“合宜”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对合宜感进行了描述,但当我们合上书,“合宜”却是我们最不能忘怀的概念。

行为合宜从人性天赋的“同情”衍生而来。在斯密眼中,同情既是一种与他人感同身受的同感,也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心理过程;更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而同情的直接效用是产生了四中种主要的美德,即:谨慎、仁慈、正义和自我控制。在美德产生的过程中,斯密认为,每个人相对于他人而言,是他人的情感的旁观者,是他人的情感是否合宜的判定者,同时每个人的原始激情又都受到他人的旁观和判定。这个公正的旁观者起到了协调的作用,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合宜而能够得到对方的赞同,实现双方情感的和谐一致。

总之,美德与合宜共生共存,以同情心为基点的四种美德,在公正旁观者的审判中,处处体现出美德所带来的合宜感。

三.合宜的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契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命题,十七大报告中又对其进行了强调,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倡导”实现了理论的创新,“三个倡导”中包含的“和谐”、“公正”、“自由”、“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道德情操论》中同情衍生出来的四种合宜美德相契合。

(一)谨慎美德要求公民具有“平等、自由”权利

斯密认为谨慎美德建立在个人利己心的基础之上,每个人都基于利己心而追求自己的幸福,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幸福。正如斯密所说,“那三种美德的第一种最初是我们的利己心向我们提出来的要求。”

所以,谨慎是个人对自己幸福的追求,是对公民个人利己心的肯定,能够真正追求幸福的人必定是一个自由的人,而自由必然包含着平等思想,这与我国提出的“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相适应。在以前我国一直淡化西方所倡导的普世价值,由于过于反对这些西方提的普世价值,以至于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抛弃。“自由、平等”的提出是我国官方对人类文明的共同的结晶的肯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新成果,是中西共建人类文明的新成果。

(二)正义美德包含于“公正、法治”的目标中

斯密认为:“还有一种美德,对它的遵从并不由我们自己的意愿而决定,它可以用压力强迫人们遵守,谁违背它就会招致愤恨,从而受到惩罚。这种美德就是正义,违背它就是伤害。”在这里,亚当·斯密所说的正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道德底线,也就是我们应该去维系的社会运行的最基本的东西。

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倡的“公正”价值是公平与正义的结合,从词源上来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更强调公正,西方更强调正义,所以此次“公正”的核心价值的提出是包括东西方思想,兼具东西方文化的特色。而我们对西方正义的理解可以从《道德情操论》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三)仁慈衍生出“诚信、友善”的美德

斯密认为“关心自己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关心他人的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避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提升他人的幸福。”

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国家,亚当斯密这里所说的仁慈主要是指个体帮助他人实现幸福的美德,用我们现在的解释叫做“爱”或者是“爱心”,在我国的伦理道德中便是推己及人的爱人之心,而“诚信、友善”是我国的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样是由我国的“仁”德内核的外部表现,是我国基本的个人道德准则之一。

(四)自我控制体现为“爱国、敬业”的责任感

斯密认为“人的激情非常容易把他引入歧途。对这些准则的最充分的了解,如果得不到最完善的自我控制的支持,总是不能使他尽到自己的职责。”这种自我控制能让谨慎、正义与仁慈都合宜的行事。其最基本的体现便是对“一般准则“的遵守,这就是一种责任感。

四.行为合宜思想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践行美德能给人带来愉悦。例如:谨慎之人能过安稳的生活,与正义之人相处不用担心被欺骗,与仁慈之人相处的能够得到他们的关爱。

(一)以“自由、平等”为前提,肯定人追求幸福的本能

斯密认为自由市场是道德的制度,“市场社会里,拥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的个人依照自然法则,一方面尊重他人的自然权利,一方面追求自己的自然权利或者利益,形成的相互竞争与协作的社会,从而导致了当事人无意识的结果:国民财富与道德的增长,这是一种内生的自然秩序。”

斯密认为自由的个人才能形成道德感。在斯密之前的封建制、奴隶制的道德,对具有人身依附性的、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农民、奴隶来说是奢侈的。人只有获得了人生、经济等方面的自由,才能去谈论道德。“平等、自由”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指人生、经济上的自由,更多的是倡导“主权在民”的政治自由或觉醒。人生与经济上的政治自由的前提,它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民众享有更广泛的“平等、自由”的重要目标。

(二)以“法治”为制度保障,坚守“公正”的道德底线

斯密认为,“行善犹如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基础,所以只要做出劝诫就足够了,没有必要采用强迫手段逼人为善。相反,正义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不结实或者不端正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宏大的建筑肯定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颓然倾倒。”由此可知,正义的道德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没有仁慈,人们一样可以在生活下去,而没有正义,社会将土崩瓦解。所以,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正义的法律和必要的政府管理, 斯密的这一观点为法律施行和政府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社会公民的正义感教育,使他们有与不义行为作斗争的勇气,让社会公民学、懂、守、用法律,通过维护法律,坚守道德底线。

(三)以“正气社会”为导向,增强“诚信、友善”的引导力

斯密多次论述外部环境对道德形成的影响,例如“当习惯和风气符合我们关于正误的天然原则时,它们会使我们的情感更为敏锐,并促使我们更加厌恶一切与邪恶相近的东西。”良好的环境能促使道德的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习惯影响人的一生。

既然环境、习惯的影响如此深远,而“中国伦理思想千百年来对于个人和全民族的教育的功绩是伟大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有这样一个建筑在伦理思想之上的文化来与中国这块土地上存在的相匹敌。”中国优秀的伦理文化环境与良好习惯的加强尤为重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将起巨大的影 响力发挥出来,引导人走向幸福的一生。

(四)以“爱国、敬业”为准则,培育公民的责任感

斯密认为,“对一般行为准则的尊重,被恰当地称为责任感。这条原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大部分人在生活中运用这条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针对责任感的重要意义,我们这需要从“爱国、敬业”的培育做起。

当前,尽可能的克服我国等级行政权力继续保持着对全社会的支配地位的弊端,是当前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和谐的关键。此外,尽管:中国人的权利保障还很不到位,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权利保障”已经有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只是一些利益群体,出现了享有较多权利而反对或是逃避义务的现象,这是国家、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上的另一种不平衡。因此,与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相对应,国家和政府也有必要不断地提高公民,特别是占有较多资源公民的义务意识和德行品质,这便是一种责任感,义务观培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衔接研究》(项目编号:G02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