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对苏霍姆林斯基儿童健康观的解读

2015-01-06 18:15肖甦任媛媛
中国教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思想

肖甦+任媛媛

O.B.苏霍姆林斯卡娅,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女,乌克兰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学术总干事,资深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比较教育,同时大量参与本国教育改革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她在研究、传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方面有独特建树,长期担任世界苏霍姆林斯基协会名誉会长、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协会副会长,是该研究领域中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育人三部曲》《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争议素描》《当代乌克兰教育家视野中的苏霍姆林斯基》等。

编者按: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系既充满了深刻的教育哲理,又具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兼“著作等身的教育学博士”与“享誉世界的农村中学校长”于一身,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著述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其教育理念、教育案例,甚至教育格言虽然产生于半个世纪之前,但是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深受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和喜爱。

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O.B.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同时也是其父一些教育著作(如《给女儿的信》)中主角的原型。自从1996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已多次应邀来中国讲学、访问并参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国际研讨会议。她曾多次表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是其对人性的教育真谛深刻总结和教育实践的真实写照,这些思想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近30年来该思想体系在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中不断得以传播和践行,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译本的不断丰富、中国教师中苏霍姆林斯基追随者的队伍不断扩大等事实都是最好的证明。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自然气候随之恶化的今天,人类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它事关人类文明的进程。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儿童问题得到了来自社会科学、教育学等各领域专家的关注和研究。2014年11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大师项目乌克兰教育专家讲座:新时代背景下对苏霍姆林斯基儿童健康观的解读”在英东教育楼723室举行,讲座由北师大教授肖甦主持,并做现场翻译,北师大在校博士生、研究生,以及一线教师近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一、苏霍姆林斯基儿童观的现代解读

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被无数的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践。他爱孩子、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的教育教学态度更是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儿童问题的关注是他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解读其儿童健康观?卡娅教授首先与在座各位分享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卡娅教授认为历史不仅是过去的历史,历史还具有向前看的性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经历了很多年,他关于孩子健康的论述也已属于历史,然而对于孩子健康的现代解读,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思想中有所借鉴。

20世纪60年代,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工作最积极的时代。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很少关注,更多的把健康问题归入到医学的范畴而非教育的领域。提到孩子的健康,当时大多数人认为是体育课的任务。当时的教育系统有着严格的次序排列,第一位是意识形态教育,然后是智力的、道德的、集体主义的教育,最后才是体育教育。而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看法、他所实行的教育实践和官方完全不一样。他关注孩子的身心,关注孩子生长的环境,在其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他用通篇的内容论述怎么陶冶孩子的身心,也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的内容。在其中的《健康,健康,健康》一章中,他提出了要研究孩子就要研究孩子所处的环境的观点。在《我的孩子们的父母》一节中,他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一年级孩子父母的不幸,他写道: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代成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家庭不完整,缺少父亲或者母亲,这给这些未来的父母的成长都留下了苦涩的印痕。这本书发表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当局对苏霍姆林斯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因为在当局看来在社会主义的环境里,不会有这样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没有那么苦难。除了研究孩子父母的童年和生活环境外,苏霍姆林斯基还研究所在学校孩子的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的、外在的。

卡娅教授指出,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一系列著作中都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的成功与否、成绩好坏与否,都直接或者间接与孩子的健康有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一批行动迟缓的孩子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更多的是与机灵的孩子交流,而不愿或者忽视了与行动迟缓的孩子交流。针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师不仅应该关注他们,还应跟随孩子的节奏慢慢地进行,不能追赶、喊叫、不满意。反观当下,现代社会的节奏不断加快,教师因为客观的工作量无暇顾及反应慢的孩子。然而这些孩子越不被关注,越会向迟滞的方向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的,在课堂上乖乖坐着听讲、不张嘴的孩子,时间久了便会退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一种观点,用现在的翻译就是“全纳教育”。从孩子教育上来看,动作迟滞、身体迟滞、智力迟滞的孩子都包括在“全纳教育”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纳式的”,而今这种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学的基础,是现代全面发展的教育和人性教育的主要思想源泉,在美国、加拿大、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逐渐地被承认、被接受、被理论化。

为了进一步阐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的时代价值,卡娅教授不断引领听众从历史中思考问题。她谈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维埃的教育采取把基础教育的教育对象分开进行的方法,有问题的孩子单独放到专门学校进行特殊教育。那个时候学校的教师如果发现一些孩子落后或者有缺陷,可以直接把孩子提交给一个类似于仲裁委员会的机构,由委员会讨论其是否适合在普通学校学习。很多孩子就是因为教师发现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而被送进特殊学校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20世纪60年代末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当心啊,孩子们》,阐述那些被认为应归于特殊教育的孩子在普通学校的情况。他认为,如果不把孩子们分开施教,会有助于在正常孩子的身上培养出更多的同情心,而没有特别严重失常的孩子在集体中可以找到学习的榜样,获得发自内心向上的力量。分开教育则没有这种效果,分开之后的特殊孩子失去了好的榜样,他们的状态越来越坏,心理越来越烦躁。由此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结论:孩子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问题。

在特殊教育的研究方面,苏维埃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如维果茨基,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受教育的环境。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在给这些孩子建立特殊的学习情境时,不仅应参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还应参照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做法。这充分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历史前瞻性。

所以,历史适合现在,亦能指导未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个性化更加突出,自主性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工业、遗传不断受到挑战。然而,不管时代怎么改变,情况怎样复杂,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不变,那就是让孩子在爱的润泽中成长。教师应该让孩子发现美,承认人性的美,有同情心,关注世界,成为善良的人。

二、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学的传承和实践

帕夫雷什中学坐落于乌克兰基洛夫格勒州帕夫雷什村,比邻苏霍姆林斯基的家乡,苏霍姆林斯基在此工作了22年。这所占地只有5公顷的农村中学,却是其一生奋斗的地方,也是其教育思想诞生的摇篮。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每天早上5点开始,工作、思考、谈话,一直到晚上8点,之后要巡视全校。他深入各部门和班级,每学期听每位教师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全校29个班级的700多名学生都是他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他记下了一个又一个学生的故事,3 700页笔记记载了他的全部生活。当前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浸润下的这所学校有何发展,现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杰尔卡奇女士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当前中学有46位教师,500名学生,师生秉承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共同学习、进步,探寻教育的意义。

1.亲近自然,动手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很关注课堂。他认为,如果自己每天不上两节课,会觉得什么都没做。他不仅观察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的课堂,还关注教学时间短的年轻教师的课堂,并认为教学时间长不一定代表教学水平高。他还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每个季节会让教师带领孩子走出课堂去教学。杰尔卡奇女士指出,现在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学中也承袭了这一传统。学校会采取专题教学形式,如蓝天、土地,让孩子感受课堂以外的广阔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生活中,劳动占据特别的位置,这些传统劳动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充满了情感与体验的快乐。他深信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上,因此将劳动与美德结合奉为深信不疑的教育信条。从1963年到现在,每逢春天,帕夫雷什中学一年级的孩子会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栽果树、种葡萄,四年级的孩子要种麦子,收获后做成面包与家人分享。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心灵也变得高尚起来。

2.庆祝节日,感恩生活

节日是教学的良好素材,帕夫雷什中学会根据季节的变化举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就曾为学校举办过“丰收节”,当时全校孩子和家长一起做各种面包,然后带到学校展示和分享。这些如今都已经成为帕夫雷什中学的传统。乌克兰语言中词汇众多,苏霍姆林斯基把人民、劳动和面包置于首位。一直以来,帕夫雷什中学对来到学校的客人都以面包和盐来招待,也证明了这一点。

3.读书养性,文娱怡情

苏霍姆林斯基对图书和阅读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他认为阅读是学校首要的任务之一。他曾指出图书馆是圣堂,在这里可以保存心灵。杰尔卡奇女士指出,现在的帕夫雷什中学也很注重图书馆,学校藏书达两万多册,这些图书不仅供教师阅读,也供学生阅读。每年学校都会举办读书节,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励他们认真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还注重体育教育,所以体育一直是帕夫雷什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杰尔卡奇女士指出,而今学校的体育小组特别多,如网球、排球、台球、篮球、体操、跳棋等。每学年结束时学校会举行体育运动会,冬天则会举行堆雪人大赛。在学校里,还有很多艺术小组,如牧笛乐团、管弦乐队、声乐团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了孩子的学习生活。

杰尔卡奇女士指出,帕夫雷什中学和中国的很多教育机构建立和保持着联系。早在1959年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世之时,就有中国友人来访。苏霍姆林斯基95周年诞辰之际,来自中国的朋友种下的95朵玫瑰,在今天春天开得很好,这也代表了中国代表团的诚意和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爱孩子,那种爱是从心底发出来的人性芬芳。无论他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学生围上前去,他的脸上又会出现孩子般纯真的笑容。这是一所民主和科学的校园,这里没有训斥和辱骂,这里没有压抑、痛苦和对立,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在争取做一个心灵高尚的人,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做一个尊敬老师的人。

三、交流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激励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当有人问及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在哪里践行得最好时,卡娅教授高兴地说在中国做得最好。在回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现在乌克兰的影响时,卡娅说,乌克兰与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是以区和学校为单位,乌克兰的实施则是政府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和材料正式地编入了教材。乌克兰在教学原则上提倡个性化、人性化,道德教育的思想渗透到课本中,这不能说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功劳,却是他在50年前的教学实践的主要成果。

卡娅教授还告诉大家,希腊有一所幼儿园把其劳动教育作为实践,且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会长就是希腊人。苏联解体后,一些教育家到了美国,在美国传播和实践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前辈如顾明远、毕淑芝、王义高等人的努力分不开。如今在澳大利亚,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也有人在践行着,其中一位就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中学图书馆馆长阿兰·柯格利先生。他结合自身的实践,谈了与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相识相知、研究推广的过程。他说道,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有很多像他一样对苏霍姆林斯基感兴趣的人,这充分证明了苏霍姆林斯基思想不断得到世人的承认。他相信,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属于世界的思想,将来会有更多人学习和实践。为此,他要在英语国家做更多翻译、传播和推广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产生于历史之中,却有着超越历史的现实意义。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无论是和教育家有血缘关系的后人,还是跨越时空地域的众多教育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情感、责任继续着他的工作。这其中,我国广大教师群体亦在不断追求创新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耕耘、探索着。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2.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任媛媛)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思想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给尊敬的中国教师们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