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获助21年后赠百万支票报恩

2015-01-06 01:19虞禄洋仓一荣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5年1期
关键词:老乡沈阳浙江

虞禄洋 仓一荣

近日,一则“小乞丐成亿万富翁后百万报恩”成为媒体热点。21年前,浙江临海女子戴杏芬因好心帮助了一名四川来浙江打工的小伙何荣锋,给了他10元钱。21年后,何荣锋经过打拼,白手起家,成了沈阳玖玖利峰集团的董事长,却不忘当初戴杏芬对他的帮助。经过多方苦苦打听,找到戴杏芬后,当场给她一张百万支票以表达感激之情。这名企业家如何在沈阳打拼成亿万富翁,为何要时隔20年报恩?2014年10月8日,面对记者,提到自己的人生起落,何荣锋仍难掩激动。

恩人的话一直记着:

可以没有钱,但一定要做好人

1993年,只有17岁的何荣锋因家里被人追债,被迫和另外两个穷伙伴离开四川酉阳县的家去浙江打工。然而到杭州后,3个人身上的300多元钱已经所剩无几。

何荣锋说:“二三月份浙江的天阴冷得很,我们偷偷躲进人家的柴火垛里睡觉,又怕人家以为我们是偷东西的,好心的人还能给碗饭,更多的是人家的白眼和冷言冷语。”

离家第13天,他们来到了仙居县杨府乡杨府村,何荣锋开始发烧,再也迈不开步了,他们露宿路边。这时,他们遇到了戴杏芬。“至今我还记得戴杏芬姐姐看到我们的情景。她问清了情况,把我们带到她家里,给我们做饭。我们已经3天没吃饭了,脚上的血泡也破了,衣服更是脏得很。我吃了顿饱饭,出了一身暖汗!姐姐给我打了洗脚水,还给我上药。”何荣锋回忆,戴杏芬忙活了一晚,还跑出去找了几家工厂为他们介绍工作。但人家都说不能同时招3个人。何荣锋的小伙伴有个姐姐在黄岩,后来3人决定结伴到黄岩找工作。

仙居到黄岩的车票是7元钱。第二天,戴杏芬备好红糖馒头片,塞给每人10元钱,将他们送上车。“我当时小,话不多,把姐姐的名字和地址记在了心里。”何荣锋说,那时起,穿绿色毛衣的漂亮姐姐形象一直鼓励着他。他一直记着姐姐临别时说的话:“我们浙江人出门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诚信。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做个好人,能帮助别人,好人才会有好报。”

睡过站到沈阳打工:

恩人是他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

何荣锋后来辗转赶往天津,但没想到在火车上睡着了,阴差阳错地到了沈阳。“出门靠朋友,我在沈阳宁官菜市场里找四川口音的老乡。没想到被老乡欺骗,干了半个月活分文没拿到。直到一个月后才在一家油漆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何荣锋说,戴杏芬的话始终在他耳边回响。“做人要仗义!我不怕吃亏,哪怕别人说我傻,那我就傻下去吧!”何荣锋说,后来,油漆厂老板觉得他实在,要他帮忙招工;四川老乡也信任他,要他帮忙找工作。后来,油漆厂老板干脆把厂子承包给他。何荣锋说,他傻对了,那位漂亮姐姐成了他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

生意好了,何荣锋说,他就想找到姐姐报恩。“有这个想法是1995年,我已坚持写日记鼓励自己两年了,姐姐就是我的倾诉对象。”

打拼20余年成企业家:

把台州找遍,终于寻到恩人

然而,由于地域差别,来自四川的何荣锋把“戴杏芬”记成了“戴信芬”,此间,戴杏芬也转到浙江其他县市生活。

何荣锋按照记忆中地址寄去的信都被退回来了。但他继续写日记,向戴杏芬倾诉工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他把这种思想和感情推及到身边,经过20余年打拼,何荣锋稳扎稳打,成为当地家具行业和涂料行业的知名人物,现在是沈阳玖玖利峰集团董事长。2013年,何荣锋通过浙江一位朋友,已经辗转把浙江台州当地的“戴信芬”找了个遍,没有!

最后,戴杏芬所在的杨府村村主任记起多年前有个“戴杏芬”。当年5月,何荣锋这位浙江朋友终于找到了戴杏芬。

对话何荣锋:

为何唯独对她念念不忘?

记者(以下简称“记”):路上有很多人施恩,为什么就偏偏记住了戴杏芬?

何荣锋(以下简称“何”):只有戴杏芬做到了我不敢想的事情(竖起了大拇指),其他人给我们吃的,给我们钱,但是没有人留我们在家里过夜的。当时我感动在什么地方呢,她能把我们领到家——把3个小伙子领到家,万一是坏人呢?她胆子挺大。她的善良胜过了她的胆怯。

记:你觉得她对于你最大的恩情在什么地方?

何:我对她有两个感动。给做饭,让住宿,还出去给我们找工作。好像亲人一样,她当时穿一件绿色毛衣,头发短一些——我当时觉得这个姐姐太神奇了。3个大小伙子,晚上可以把你家的东西都偷走。对不对——17岁之前,我接触过很多骗我的人、欺负我的人。

记:你在日记里称戴杏芬为“神仙姐姐”,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何:她是超凡脱俗的。她的善良感动了我,其他人做不到的。把她的美德宣扬出去也是报恩。

记:有人质疑你现在是在炒作自己的企业?

何:没有必要。我现在生意不是不好。

记:您介意提到你的企业的名字吗?

何:你们看怎么得劲儿怎么来。

记:现在网上说你有两个亿的身家了?

何:没有,这个有点儿夸大了。我现在在辽中有两个家具厂,在新民有一个涂料厂,在商会有一点儿股份。

记:最开始为什么不想接受采访,现在为什么愿意?

何:一开始我是不同意的。但是我的朋友对我说,你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就等于是对你姐报恩了。不一定说要给她钱和东西才是报恩。你把她做的好事,她的美德宣扬出去,也是报恩。所以现在我就很高兴了。

记:100万元报恩是怎么决定的?

何:和妻子商量了,她很支持我。100万是想给她改变一下生活。

记:找到戴杏芬,两次给她的回报都被拒绝,你是什么感觉?

何:今年我回去,我想大数额她肯定不要,所以我就想给她拿5万元钱和一些东西。我把东西留在她那里了。当时有当地电视台采访我们,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因为我把东西留给她,她就哭了。她这个人我就想不通。我就告诉她,姐,真的我现在可以了,她就不要,怎么也不行,跟我犟。她打听到我的银行卡号,把钱退給我,我就生气了。我说气话,以后仙居这个地方我再也不用来了,过来一点儿意义都没有了。她就给我发信息:“兄弟你好:或许是我考虑不周,但确实是礼物太贵重也太多”……我们姐弟之间也不用说太多,这份情已永远在心底,请理解,别生气了!”

记:戴杏芬现在生活中有什么难处吗?现在生活得如何?

何:没有,没有什么难题。我到仙居这个县城去了,她也买了房子,生意也过得去。

对话戴杏芬:

我家人都不贪钱,支持我拒收百万

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浙江的戴杏芬。

记者:何荣锋上门要送100万给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戴杏芬:很突然,没想到!我很吃惊,也很感动!但这100万我不能收。

记者:为什么坚持拒绝所有礼品?

戴杏芬:我们开面馆,辛苦很多年都没有这么多积蓄,但我怎么能收呢?当年那个黑瘦的男孩,脚上还流着血,流浪到我这,我又送他们上路……这么多年,他一定也很不容易!他能成功,我很高兴;他还能记得我,用这么重的礼回报我,我很意外,很感动。这就足够了!更何况当时我只做了该做的。其实,我和我的家人们都对这件事很感动,包括孩子们。情谊一定会继续下去的,但不能收下这么多钱。

记者:家人也支持你这样做吗?

戴杏芬:支持。无论是我老公还是两个女儿,都不贪钱。大女儿在外地实习,知道这事还发微信跟我说:“老妈你真是好样的。”而且我们生活确实也过得去,不会接受别人的馈赠。

记者:如果今年还有3个乞丐求助,您还会带他们回家吗?

戴杏芬:还会!何荣锋的报恩也让我更加坚定地去帮助别人的决心。为了纪念这段经历,我把网名改成了“爱心永恒”。

何荣锋日记摘要

“戴姐姐:你是我见到的最善良的女人……你对我的伙伴讲过:有了好的口碑老乡们才都有钱赚!这是我听到的最有力量的一句话……”

“戴姐姐:半年过去了,虽然我吃苦,挨打,但这地方川人的口碑好了,工作也好找了,老乡也团结了。没想到的是,我因为这样的举动出了名,几位当地老板就委托我找放心的老乡去工作,并给我招工费,而不少老乡也托我找工作,没想到我多了一些打工外的收入……快两年过去了,我终于替父亲还上了要命的外债!我的父母都开始过上安稳日子了。今天我大哭一场,真的感谢你啊!”

陈金峰摘自《华商晨报》

猜你喜欢
老乡沈阳浙江
《老乡系列》之八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苏区老乡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