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的电影梦

2015-01-07 01:55滕朝薛通贾玉蕾
电影 2015年1期
关键词:青阳

文/滕朝 薛通 贾玉蕾

如果说,北京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追梦人流连忘返。那么,北京的电影圈便是这个磁场的中心,让无数怀揣电影梦想的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尤其是80后90后,他们以青春的资本对抗着来自北京的雾霾、交通、房价等压力,感受着可望不可及的星光熠熠。但是,作为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主力军,他们正为我们描绘中国电影的未来。

北京这么美,我哪也不去

Li Fangyao

李芳瑶

年龄:27

星座:巨蟹座

血型:O型

身份:世纪长龙影视公司策划、制片人

2014履历:纪录片《我认出了风暴》制片、联合编剧;《太平轮》第三副导演;《鬼吹灯》网络剧执行制片。

《鬼吹灯》新版网络剧项目不久前启动,在该项目中,李芳瑶主要负责制片工作。她整天奔波于北京周边,上午参加公司内部的小会,下午去跟合作平台聊项目,接着又去找主创谈合作,然后再去找版权方谈版权问题,一天要赶好几个场。

你无法想象这个瘦弱的四川女孩身上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能量。早在读书的时候,她就喜欢“折腾”,做话剧节、写剧本、当制片,有一次逃课去新疆玩,碰巧遇到朋友在那拍片子,就被朋友拉去帮忙,最后挣了个路费回来。虽然这些都不在她的专业领域范畴,但是她喜欢的事情从来都是先做了再说。

2012年底,经朋友介绍,李芳瑶进入《黄金时代》剧组,负责纪录片《我认出了风暴》的制片及部分编剧工作。“那五个月时间把我整个人都变了”,李芳瑶至今回忆起在《黄金时代》的日子仍深有感慨。电影拍摄地之一的哈尔滨当时气温只有零下35度,在去哈尔滨拍摄之前,她专门定做了一条羽绒裤,然后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自己包裹成粽子。寒冷的天气让她更能沉静下来思考。作为一个新人,她不知道自己该在剧组里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人教,她只能像海绵一样向周围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慢慢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流程:明确当天拍摄内容,给导演调好机位,安排采访时间等等。

跟完《黄金时代》剧组,李芳瑶本来打算收一下心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但没过几天,她又进到《太平轮》剧组,负责第三副导演工作。一走又是几个月的时间。为此,导师非常生气,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搭理她。而且在电影开机前两天,她却得到一个噩耗:爷爷去世了。她偷偷跑进洗手间,失声痛哭之后洗了把脸,接着去工作。在片场,对讲机响个不停,她要顾及群众演员、导演提出的各种要求,每天不停地出通告,她每天只能睡三到五个小时……这些都让她崩溃,整个人瘦了20斤,巨大的压力以及毕业的事情迫使她离开了剧组。

这两次跟组的经历让李芳瑶收获很多,不仅结交了很多朋友,更让她对这个行业有了清醒的认定,“在大学的时候看搜狐视频的美剧,我绝对想象不到,有一天我会和搜狐视频的高层坐下来谈判;之前看《英雄本色》、《变脸》的时候,我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站在他的面前说,导演,这里可能有点问题,我们是不是要改。”犹太人有句谚语:太阳知道一切。你只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光明磊落,宇宙中所有的力量都会帮助你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李芳瑶也经常拿这句话激励自己。她说,自己最后是要当导演的。作为一个女孩,李芳瑶不爱逛街,如果是去西单,她就只去君太的楼下买一杯鲜芋仙。如果没有衣服穿了,那就淘宝解决,一次性将半年的衣服买下。她最大的奢望是能够每天单独抽出时间来看看书,写写东西。

在北京生活,李芳瑶也时常会情绪低落。有一次,她帮别人写一个剧本,又赶上生病,制片人还天天跟在屁股后面催她交稿,当时她就问自己为什么要来北京,为什么不舒舒服服地回成都老家,跑这来受罪?但是,那天下午,当她走在大街上,刮了一天的大风刚好把北京的雾霾驱散,天空一片瓦蓝,街道两边的树上挂满了黄色的叶子,远处地平线上夕阳的光晕一层层地往外扩散。李芳瑶立马拍了一张照片发在了朋友圈:你这么美,我哪也不去。

如果能每天在家里看场胶片老电影,人生堪称完美

Yu Bo

于波

年龄:29岁

星座:双子

血型:O型

身份:乐视网亚太版权中心采购

总监

2014履历:购买《纸牌屋》、《道士下山》等影视作品互联网播映权

小的时候,于波以为自己最喜欢的是音乐,因为外公是教会学校毕业,经常带他听西洋音乐,也常去影院看电影。从上大学到工作,无论走到世界的哪里,他都会留出看电影的时间。自觉比较愚钝的于波说,发现真正爱上电影是在看了10年电影后。他喜欢电影院的封闭环境,喜欢胶片的颗粒感,比如香港油麻地百老汇电影中心的屏幕,闪烁着斑驳的颗粒质感的老电影的感觉,沉 淀着过去的味道。他也收藏了8MM和16MM的电影放映机,会去各地乃至淘宝搜罗老电影拷贝。如果能每天在家里看上一场胶片电影,人生堪称完美。

于波觉得自己很幸运,现实与电影有关,理想就显得并非那么遥不可及了。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他最开始在天津做进出口贸易,非洲、菲律宾跑了一圈后,在北京遇到一家引进批片的公司,面试时拿到的是一部现在还挂在IMDB上但一直未完成的电影的英文剧本。2011年,刚到乐视的时候,他买过一部“批片帝”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狂暴飞车》3D版,票房将近八千万,在没有确认这个数字之前,他一直忐忑不安。

2014年,于波谈下了陈凯歌《道士下山》的互联网播映权,这是让他自己都觉得,在多年的版权交易生涯中买到的最值得骄傲的一部国产电影。对于一个做电影采购的人来说,选片的眼光至关重要。早在《倭寇的踪迹》完成后,于波就非常看好徐浩峰,《一代宗师》里除了王家卫的影子,也有很多徐浩峰的个人印记。陈凯歌近些年的作品遭人诟病大多是因为剧本不好,而有了徐浩峰操刀,一个国际导演拍这部电影一点不成问题。在2013年的釜山电影节上,他看到了《天注定》中的王宝强,一个演员的表演,不再是个喜剧明星,让他对《道士下山》更有决心。“虽然我不是学电影出身,但这一点不影响我的判断力。”

其实,购买的过程并不顺利:一方面,他要从导演陈凯歌、编剧徐浩峰,到制片人陈红,有关影片方方面面的人物那里得到认可;另一方面,自2月份知道索尼哥伦比亚有部分投资在其中,而开始运用手中的友好资源跟进这个项目,到让上司认可这是部值得一买电影,都要付出时间努力游说。两个半月后,“生意”谈成,于波说,很激动!

现在的于波,半个月在香港,半个月去全球跑影展,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各大影展。但临近30岁的门槛,他也希望能有个转变,更踏实一点,磨出来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于波说,希望能回到北京来,白天做本职工作,闲暇时做自己的电影。而今,他的手头已经有过一些写好的短片概念和剧本,但还没有足够完美到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做。“如果是为了挣钱,现在做Buyer(买片)的工作就挺知足的了。但是我宁可穷一点,也许20年之后,电影市场比现在更多商机,但我那时我可以做自己心目中的电影,就够了。”

眼下,这个身高1.88米的大男生以朋友们惊讶的毅力坚持减肥,虽然不做明星梦,但万一哪天咱也有机会出镜路人甲了呢?

所有的艺术都有遗憾,但我对自己的努力没有遗憾

Qing Yang

青阳

年龄:23岁

星座:狮子座

血型:B型

身份:青年导演

2014履历:导演院线发行的长片处女作《谍·莲花》

对于只有23岁的导演青阳来说,拍摄《谍·莲花》的过程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他对中国历史几乎一片空白,为了能看懂中文剧本,他买了本《现代汉语词典》随身研读,遇到历史问题则向父亲朱时茂求助。

其实,质疑的声音在青阳刚拍电影时就已经响起。刚进剧组拍摄时,青阳带着自己在纽约大学时合作的摄影师丹尼尔,两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明显感觉到剧组有一种不信任的气场。然而经过三天的拍摄,剧组所有人都服了气,因为这个年轻人熟练的调度让每天的拍摄都十分顺利。每天都能在13个小时以内完成拍摄任务,这是青阳对自己的要求,一旦超过13个小时,人的大脑会疲倦,会影响拍摄的质量。原本四十多天的拍摄计划,青阳只用了31天就全部拍摄完成了。拍摄过程中,不会中文的摄像师丹尼尔也和灯光师迅速摸索出了一套用手势交流的方法。

青阳将自己的高效率归功于前期的细致准备,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几个能忍受离开社交软件,而青阳在读剧本的时候可以一连几天不登录社交软件,读到剧本上满是标注和解释。他为每一场戏制定了详细的分镜头,还画出每场戏的故事板,拍摄时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严格按分镜头拍摄。和演员的交流他也尽量放在前期,“我觉得拍摄时和演员有太多的交流是浪费时间,这都是前期应该做好的工作。”

青阳评价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地上有一点点脏东西我都要擦干净再拍”。他觉得拍长片比拍短片要轻松得多,因为长片拍摄人员多、部门全,他可以专心于导演工作,而拍摄短片时,以他的性格,要亲力亲为的事情更多。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他拍摄过一部名为《太阳女神》的短片,为了保证拍摄效果,他租了很多机器,结果不得不又租了一辆大卡车来装器材,曼哈顿没有停卡车的地方,他只得白天导戏,晚上把器材装车开出曼哈顿,第二天再开回来,“所以我一边做导演,一边还要做卡车司机。”

青阳8岁出国,在美国呆了14年,这对他的电影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三岁的时候,父母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他说想当明星,“那时候也不知道明星是什么,只知道爸爸是明星。”但到了高中要报考大学时,青阳没有考虑报表演系,因为自己是一张亚洲人的脸,这意味着在美国很难得到合适自己的角色,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培训,所以毅然选择导演专业,之后彻底爱上了它,因为在导演课上还可以学习表演,而这都是他热爱的东西。在即将上映的电影中,青阳也扮演了一个角色,看来四年的学习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毫无疑问,90后、海归、星二代等等标签让这位导演和他的电影受到了更多关注,这对一个初涉影坛的电影导演来说不是什么坏事,但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青阳希望这部影片能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证明自己的导演能力,而对于电影上映后可能出现的负面评价,他并不害怕,“我付出了自己百分之百的能量去做这部片子,所有的艺术都有遗憾,但我对自己的努力是没有遗憾的,肯定有人说拍得不好,这不代表我会失去自信。”

现在的青阳每天有90%的时间都在和电影打交道,剩下的10%去陪多年来远隔重洋的父母。他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运动,他还是空手道黑带,学过九节鞭、螳螂拳等中国功夫。他还会去电影院看好莱坞大片,一边看一边分析其中的摄影、特效、颜色等等,“看完电影很累,有点儿职业病了”。他崇拜詹姆斯·卡梅隆,最喜欢的电影是《泰坦尼克号》,不过最让他兴奋的还是他的下一部电影,他想拍一部关于留学生活的电影,把他眼中的美国展现给大家,“会有一些自传的成分在里面,那是我真的特别想拍的东西。”

在每年自己生日的那天办一个『分享会』

Yu Ruoran

喻若然

年龄:31

星座:射手座

血型:B型

身份:《综艺报》资深电影记者

个人履历:作为电影记者两次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采访工作,采访过徐克、陈可辛、黄渤、焦雄屏、张昭、王中磊等人。

不久前,《综艺报》做了一个国产电影年度人物的深度专访,喻若然采访了黄渤。黄渤告诉她,自己有点被掏空的感觉。几年前,他拍一场戏可以给出N多种表演方式,许多灵感会一起碰撞,《斗牛》、《杀生》就是这样拍出来的。然而,现在成为“50亿”帝之后,每天都忙于宣传、采访,感觉被透支太多,之前一场戏有多种表演方式的时候现在很少有了。

喻若然对于黄渤现在的状态特别有共鸣,她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和黄渤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来《综艺报》两年半时间,喻若然在杂志版权页的Title从电影记者的最末位上升到第一位,再由电影记者升级为资深电影记者。第一年的时候,她的思维特别活跃,主编带着她去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做记者,她看到那一届电影节台湾电影特别多,就和主编请求做一个关于台湾电影的专题,然后千方百计寻找采访机会,通过电影节组委会联系到导演钮承泽,又通过《花漾》的宣传方约到导演周美玲的采访。喻若然作为记者的素质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如果我想采访一个人,就算拐十道弯儿也要找到他”。稿件出来之后,主编十分欣赏,感觉“耳目一新”。

然而现在,“耳目一新”从主编口里说出已相当奢侈。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喻若然自己也感觉到现在的写作越来越程式化,好像被某种流程给框住了,没有了之前的激情,“我最具创造力的时候,还是刚做电影记者的那半年时间”,那时的她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导演采访,都会做到细致入微,采访导演本人还不够,还要打电话去问导演周围的人。喻若然说,现在做不到了。

喻若然选择电影记者这一职业,当初也并非一帆风顺,走了不少弯路。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她找了几份工作,但是由于当时对于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工作都很不顺利,再加上两次情感经历的挫败,她决然背上背包远赴东南亚旅行。她说,这次旅行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旅行是一种很好的梳理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语境中,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她在香港暴走,在地铁上与人聊天,去香港电影资料馆看书,躺在公园里看着香港市民在那打球,突然感觉这些年都白过了;她又去了柬埔寨的吴哥窟,在一片陵墓的深处发现一所破旧的小学,那里孩子们活泼天真的生命状态让她回想起自己家乡的农村小学,她看到两个不同世界相通的东西。于是,她走进小学的校长办公室,用大学时二外修的法语半生不熟地与校长聊起天来,虽然讲得几乎都是半懂不懂的,但是那种感觉却非常令她感动,她从这种感动中认清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兴奋点。这种兴奋点就是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的驱使,才最终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了电影记者这一职业。

现在的喻若然很明白自己的方向,她知道自己的瓶颈在哪,她要克服懒惰、克服工作的疲惫感,每周早上坚持抽出一个小时来写写东西,这是她现在内心最想做的事情。虽然没有了当初入行时的那种激情,但喻若然仍然保持着作为记者的敏锐度,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与人沟通,通过观察别人的生活状态获得一些信息。她有一个习惯,在每年自己生日的那天都会找七八个不同行业的朋友聚集在一起办一个“分享会”。这个活动的初衷还是源于那次东南亚之旅,她说自己要有很多体会要与别人分享,周围的很多朋友肯定也有跟她一样的,所以就干脆办一个“分享会”。她将“分享会”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每个人要准备一个十分钟的故事,讲一下当年最令自己印象深刻或最触动的故事;第二,每人准备一个礼物,然后通过抽签的方式将礼物随机送出。每年的“分享会”,喻若然都会在不同的朋友那里收获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今年,喻若然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这意味着她又会收获到不同的朋友,聆听到更多的故事。

如果昆汀只是坐在家里想,他现在还是一个租DVD的小弟嘛

Ao Li

傲立

年龄:31岁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身份:青年编剧

2014履历:编剧青春题材电影《同桌的你》上映

作为一个年轻的商业片编剧,相对于躲在书房里闭门造车,傲立显然更青睐身体力行,如今被一大票青春题材剧本围绕,傲立澄清自己并不是一个“小清新”,而是一个干脆利落的行动派。

2011年,还在做媒体公关工作的傲立辞职,投身自己喜欢的电影行业。每天除了宅在家里研读剧作理论、看电影、听音乐,就是出去与电影圈的朋友交流。靠之前攒下的积蓄支撑了两年,处在断粮边缘的傲立遇到了导演郭帆,两个人当时都对科幻电影有极大的热情,相见恨晚,并决定合作,这是《同桌的你》的发端,也是傲立走上职业电影人道路的开始。成为一名编剧之后,傲立的职业习惯是到电影院去看上映的热门影片,观察观众的反映,他会记下来观众在哪个点会笑,哪个点感动。在他眼里,身边观众的真实反映比数据和理论来得更加直接。

喜欢的科幻戏,如今也提上了傲立的日程,“想到就要去做”是这个行动派编剧的信条,“如果昆汀只是坐在家里想,他现在还是一个租DVD的小弟嘛。”

喜欢上电影还是在傲立五岁那年,父母带他去看正在上映的电影《红高粱》,当他看到姜文和大伙抱着燃烧的酒缸冲向日军战车时,彻底被大银幕上这个神奇的玩意儿震撼了。现在就算工作再忙,他也坚持每天看电影,哪怕只看十分钟,哪怕只看心爱的《搏击俱乐部》中几个经典的镜头。他坚持认为一个电影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影迷,“他不能只是谈资本,我希望看到他谈到一场戏的时候有多开心。”

在傲立的书桌上,现在还摆着他“迄今以来得过最大的奖”——小学四年级时获得的“全国作文比赛二等奖”奖状,写剧本特别烦躁的时候,他就会看看这个奖状,“我就想,如果大家成长差不多,那在你这个年龄段,全中国只有一个人比你写东西好,那个人还可能没做编剧,我可能是这个年龄段剧本写得最好的!就这么骗自己一下。”

傲立的性格或许与他听的音乐有关,21世纪刚开端时,一阵新金属音乐浪潮席卷了国内摇滚青年,傲立彼时正上大学,迅速被这种节奏生猛、旋律躁动的音乐俘虏,成为一名新金乐队的主唱,如今家中的600多张新金属风格CD,还凶猛地标记着那些张狂的旧时光。如今渐渐沉淀的傲立更喜欢民谣,也不时去Live House(小型音乐现场)看民谣演出,这个曾经的金属青年已经不再愤怒,但是依然保持着“滚青”身上的冲劲。热爱运动傲立还会去尝试BMX(小轮车)、滑板这样的极限运动。他喜欢画画,但是每次和那些画技了得的导演交流过简笔画之后,都被告知没有天分,只得笑笑作罢。他想学钢琴,想学纹身,但现在每天的生活已经完全被工作占据,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把手上的剧本全部忙完,然后好好地睡上几天。

吃演员这碗饭的,除了留在北京,也别无选择

Lin Xiaofan

林晓凡

年龄:25

星座:金牛座

血型:O型

身份:演员

个人履历:2014年电影《对号入座》、《至少还有你》得知自己接下来那个戏份很重的角色时,林晓凡的心中无限憧憬。然而,临到快开机的时候,他却被临时通知——角色被替换掉了。从多方打听,他才了解到原来是投资方塞了一个人顶替了自己。

对于这种“临时掉包”,林晓凡早就习以为常,他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当时剧组只剩下了一个配角角色,他被导演安排来试戏,结果发现那个角色必须会说陕西话,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来说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林晓凡又不想失去这次机会,便努力去说服导演,“这个人物说陕西话主要是为了表现他的人物特性,但有时候让他说北京话会有另外一种味道的……”,导演觉得有道理,林晓凡便拿到了这个小角色。

对于从事的演员这一职业,林晓凡说,竞争太大了。2009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同班同学中除了少数现在还有戏在拍,很多同学都转行了。他在2010年的时候也经历了一段低潮期,整整11个月没有戏拍。那段时间,他第一次感到有点“慌神儿”,“因为之前每年都有戏,忽然空出来这么长时间,就变得很急躁,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整天通过运动来打发时间,和朋友出去打球”。事后,林晓凡自己也琢磨,不管做什么行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个“瓶颈”期。

所以,作为演员,要想在这个残酷的环境生存下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之前林晓凡与张一山合作过一部篮球题材电影,林晓凡饰演男一号,张一山饰演他身边的“小弟”。然而就是这个“小弟”,日后却凭借《家有儿女》系列大红大紫,林晓凡依然默默无闻。对于这种落差,林晓凡说:“人可以从窝头咸菜吃到海参鲍鱼,但是要从海参鲍鱼吃到窝头咸菜,没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了的,就像葛大爷在《让子弹飞》中说的台词:‘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相比那种一步登天的爆红,他还是更喜欢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积淀。

因为工作属性,林晓凡经常拍戏到半夜,为了不打扰父母休息,他在离父母家不远处租了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每月供4000元房租,每周回家看一次父母。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是林晓凡也感受到在北京独立生活的压力,“我这辈子压根儿就没想在北京买房”,北京的交通、空气还有房价让这个北京大男孩感到陌生,“现在这儿根本就不叫北京”。然而,毕竟是吃演员这碗饭的,除了留在北京,他也别无选择。

在拍戏之余,林晓凡喜欢约朋友一起吃饭,每周五还有一个固定的局——在天坛体育中心打篮球。他身边的朋友基本上也都是圈外的人。因为,在他看来,演员是最需要和不同人接触的一个职业,需要塑造各个不同行业的人,如果圈子太小的话就吸收不了其他的人和事。

林晓凡说,自己想在30岁之前完成转型。因为他之前在银幕上呈现的都是一些小孩形象,他想走成熟路线。他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去当偶像派,对于自己的长相他太熟悉不过了,只能往实力派发展。

北方人找工作,就一定要在北京

去年,孙凯所在的完美影视公司买断了好莱坞大片《分歧者》的版权,并且负责影片在内地的营销工作。孙凯和他的搭档们拿到项目之后就一起做策划,根据影片内容在不同时期制定出不同的营销主线:什么是分歧者、什么是五大派系、发现分歧者、成为分歧者、无处不在的分歧者。但令孙凯没有想到的是,通常两三个月就可以搞定的工作竟然拉长到七个月。因为《分歧者》面临了让所有发行方都头疼的问题——调整档期,这对孙凯和他的团队而言,就是要推翻之前的计划,重新调整所有的时间节点和宣传节奏。

外行的人可能不太了解电影宣传和电影营销的区别。在孙凯看来,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些许差别的。“电影宣传是单向的,以传达信息为主,让观众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而电影营销则是多向的,更多的是跨界资源整合,让更多的人了解一部电影。营销争取的是更大的曝光量,它相当于是一个系数,如果营销做得好那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对于以后的工作,孙凯说,自己还是会一直从事电影行业,既然喜欢做这一行,就会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对于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必须要有一个要求”。孙凯的第一份工作是新媒体,主要做微博、病毒视频的传播与策划,前两年,一部新电影出来之后,首先要在新浪微博上建立个官方账号,在豆瓣上建立个小站,这些都是孙凯的工作范围;一年后,他又去了某视频网站做线上营销策划,负责该网站的影视剧推广以及会员招纳;直至后来,孙凯到了完美影视做电影营销,先后参与了《安德的游戏》、《背水一战》、《触不可及》等多部重量级影片的营销工作。从线上到线下,孙凯正一步步地向电影圈的核心靠近。

每天要跟电影圈的人打交道,这是孙凯以前所没有想到的。孙凯大学读的是外贸英语专业,毕业之后同班同学大部分都去了长三角或是珠三角外贸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有的去了非洲、印度,唯独他一个人背着包投身北京,做了一名“北漂”。作为一个北方人,他当时心中有一个很固执的想法,北方人一定要留在北方,北方人找工作就一定要在北京。

做一个“北漂”很不容易,刚来北京那会,孙凯和他的一个发小住在一个不到十平米的房间内,两人挤一个单人床,每月房租四百。虽然,那时条件很艰苦,但是怀揣着对于电影梦想的热爱,他的生活过得却很快乐。每天下班之后,他和发小经常跑到楼下的台球室打几局台球,或者搬一把椅子到天台上去听收音机、看星星。当他拿到工作之后的第一笔工资时,他站在天通苑地铁站的天桥上,兴奋得给他爸打电话,“我终于挖到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了”,尽管那时的工资才1500元。

现在的孙凯,早已不满足于蜗居在一个十平米的小房间,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他现在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带着女朋友出去旅游,最喜欢去有海的地方。今年的十月份,二人利用假期去了泰国,吃遍当地美食,在百米高空的热气球上,孙凯在精心的策划下,正式向女友求婚,收获朋友圈的一片点赞。或许是因为爱情的滋润,他学会了做饭,并且成为他的一大兴趣。只要是在家休息,他都会亲自下厨做几个小菜,最拿手的是新疆大盆鸡,那是读书的时候从一个新疆室友那偷师过来的。

Sun Kai

孙凯

年龄:27

星座:双子座

血型:A型

身份:完美影视电影营销中心经理

个人履历:《分歧者》、《安德的游戏》、《背水一战》、《触不可及》等片子的电影营销

猜你喜欢
青阳
陈训金
灼灼青阳(连载七)
灼灼青阳(连载五)
灼灼青阳(连载三)
灼灼青阳(连载二)
栖凤花园520室
嘉木
石青阳公葬南京前后
基于指数和法下的青阳县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分析
半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