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创业从一杯咖啡开始

2015-01-07 05:39
今日中国 2015年3期
关键词:道长车库草根

文、图|本刊记者 张 洪

车库:创业从一杯咖啡开始

文、图|本刊记者 张 洪

苏菂(左)与“道长”谭思哲

昔日四处寻找合伙人的草根创业者,通过“车库”的孵化,如今,都有了自己的一方领地。

奇葩想法诞生地

找到车库咖啡不是一件易事。它地处“中关村创业大街”,藏身一家普通宾馆的二楼,虽然门脸偏窄,但是推门进去,马上就很“带感”。

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咖啡馆,更像创业者和学生的办公室,800多平米的空间里,IT男星罗棋布。每个桌子都有独立的接线板,花22元买杯最便宜的美式咖啡,可以坐上整整一天,同时低价使用这里的投影、打印复印、1G的无线网。在这里还可以“刷通宵”,很多新创业的公司索性不租办公室,全天候在此办公。

4年前,时任一家公司投资总监的苏菂发现,谈项目是一件极其耗时的事情,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便设想通过一种方式让创业者聚到一起。

2011年4月,车库咖啡开张,“各路神人”闻风而至,立刻成了草根创业者的大本营。以前很难见到的投资人,在“车库”能经常碰到,甚至有机构定期派人过来挑选项目。像小米公司雷军、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等都来过这里。

用苏菂的话说,“这些群体凑在一起,不断地碰撞,就会产生化学反应。”

几年来,积累的数据透露了“车库”的孵化能力:每年来“车库”的创业者至少5万人、创者团队1000多个,孵化出的创业团队里已经有4个年收入过亿元人民币,有110多个创业团队在车库获得投资、70多个团队在“车库”完成团队组建,有N个被并购的案例。

常住“车库”的创业团队中,怪咖极客云集。采访中,苏菂神速地把他们从各个角落叫到面前。这些昔日四处寻找合伙人的草根创业者,通过“车库”的孵化,如今都有了方自己的领地。

草根达人抱团取暖

33岁的沈孟民来自安徽,早年靠卖二手挖掘机赚钱,后来去深圳做山寨手机,结果赔了个精光。2011年辞职来北京,晚上栖身洗浴中心,白天在“车库”创业。

“车库”里,各种奇葩想法吸引着沈孟民,他说“自己30多年见过的人不如在‘车库’一年见得多。”

想做店铺营销APP,中文专业的沈孟民不会编程,便在“车库”找人聊,很快便寻到了两位合作伙伴。

2014年9月,苏菂收到沈孟民发来的短信,这个被洗浴中心的湿气经常整出水泡的家伙终于挖到了第一桶金,一家最好的早期投资机构投资100多万,让他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继续销售他的二手挖掘机。

“这个圈子基本没人竞争,懂挖掘机的人不懂移动互联网,懂移动互联网的不懂挖掘机。”苏菂的言下之意是,这份工作非他莫属。

已在洗浴中心住了一年半的沈孟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就在“车库”旁边,下班后,他还会过来晃一下,因为“这里有归属感。”

31岁的谭思哲昵称“道长”,2014年从湖南偏远乡村徒步来京,希望找一个“能够容纳梦想的地方”。

夜里11点,“道长”步入“车库”的形象被沈孟民发到了朋友圈。照片中,“那哥们儿胡子头发长得像头狮子,浑身脏得要命”。苏菂赶紧回了一条:快带他去洗个澡。

那时的“道长”囊中羞涩,天天在“车库”“刷夜”,正餐是“白水就馒头。”而“道长”的事业却很纯朴。在湖南乡村,他发现农民没有信用卡,不会用淘宝。于是,便想做一个比淘宝更简单易用的电商工具,让农民的土特产品有更好的销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碰撞,“道长”成功地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月薪2万元,用赚来的钱,“道长”设计的程序已经上

近年来,鼓励草根创业正在中国不断升温。政府下放、取消了数百项行政审批权,同时加大税收支持。线,目前正处在内测阶段。

“如果想零成本创业,‘车库’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在厚重的须眉下,“道长”的声音格外细长。

临近春节,公司放假,“道长”每天泡在“车库”。在这里,他的朋友都有自己的项目,“虽然看起来不是高大上,但是有价值,很实在。”

与“道长”不同,“老泡”刘寰青,人称“道爷”,在“车库”已经是第五次创业。2011年“车库”开业11天,刘寰青便成了这里的常客。他目前在做的产品是“口袋博物馆”和虚拟体验店,利用游戏技术,通过手机全方位立体展示艺术品。

“故宫有100多万件藏品,但是拿出来展示的可能只有几千件。99%的东西都‘藏在深闺’,通过这种展示,可以很方便地看到。”

手持装了两个凸透镜的纸盒,“道爷”向记者演示了他的“密器”——虚拟现实中的各类场景。他乐观地预言,“将来看房不用每个楼盘跑,通过这种方式先看几个,再作选择。”

谈及“车库”,“道爷”感慨,“创业有很多挫折,也有很多诱惑,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抱团取暖是很大的安慰。”让他欣慰的是,“车库”的存在使得过去对创业者运动式的支持变得常态化,“这里提供了一个创业者自我支持的平台,有很多正能量。”

创业者的圣地

近年来,鼓励草根创业正在中国不断升温。政府下放、取消了数百项行政审批权,同时加大税收支持。

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总理李克强说了一段让创业者十分暖心的话:“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

他甚至提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并说,“试想,13亿人口中有八九亿的劳动者,如果他们都投入创业和创新创造,这将是巨大的力量。”

作为整个中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以中关村为代表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了国家推广的对象。目前,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约有2万家,平均每年新创高技术企业3000家。苏菂说,全球投资大腕最频繁去的三个地方是美国硅谷、中国中关村和以色列,中关村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创业者扎堆的车库咖啡

苏菂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最初建议者和推动者,当时受电子书、电子出版等影响,纸制书的购买量急剧下降,“这条街已经很荒凉了。”2 0 11年,苏菂建议把“车库”所在的图书城变成“创业一条街”,这个愿望很快变成了现实。

车库咖啡带起了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批创业咖啡馆诞生,如今,这批咖啡馆如3W、IC、Binggo等吸引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很多不安分守己的人都在这条街上聚集,以后这条街会成为创业者的圣地,就像当年的延安。”刘寰青说。

除了让创业者泡在一起“办公”,如今,苏菂正在运作一个更“逆天”的项目——you+国际公寓。

让苏菂难忘的是,几十年前,住在一个院儿里的人彼此熟识,宛如一家。他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给别人家送报纸的情形。如今,每年800万大学毕业生,除了父母有钱买房的,还有400万漂流在城市各个角落。

“房屋商品化之后,大家变得越来越陌生。让年轻人住在一起,彼此相识,这样不孤独。”苏菂说。

早在车库咖啡开业第一年,苏菂就设想让创业群体住在一起。相对于车库咖啡,You+显然更“嗨”:WIFI覆盖、烤炉、灯光篮球场、2000平米大院

“回家把包往楼上一放,下楼一起吃饭。然后一起游戏,一起看电影,一起KTV”总之,把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整合到一起,让他们更好地发酵自己的奇思异想。

据苏菂透露,目前已有3000多间公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时兴建,最大的旗舰店坐落在北京苏州桥,占地12000平方米,2015年3、4月开业。公寓分为创业者社区和青年社区两个产品。3家青年社区在广州目前已经运营两年,出租率100%。

在车库的这些年,见识了各路神人,“千帆过尽”的苏菂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闪光点。

“追逐物质,只是在追逐一个想象中的生活,一旦拥有,会发现生活又变得平淡无奇。人真正追求的应该是精神,物质是捎带手来的。”苏菂说。

在他眼里,“乔布斯就是一个种追求精神的人,到了一定的精神境界,自然就会出现那样的产品。”

谈及创业环境的变化,苏菂说,自己毕业那会儿,老师和同学对个人创业基本持不支持态度,大家的疑问都是“能赚钱吗?”现在,提起创业,“连休学创业老师都能理解”。

谈起创业的价值,苏菂表示,“如果把创业看作跑步,跑过50公里,上班就相当于跑5公里。50公里都下来了,上班自然会非常优秀,思考问题的维度会不一样,自我学习得会非常好。”

苏菂希望大家能更理性地欣赏这些创业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原创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失败的容忍,这些层面还需要社会更好地导向。”

他说,国家不断在鼓励创业,创业的比例如果能增加1%“就很了不得”,十几亿人口的1%,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当然,还有很多路要走,中国有活力,因为市场足够大。”

猜你喜欢
道长车库草根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白云观的小石猴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
妙趣车库门
草根
神兵阁
狗狗布鲁娜的遗赠
转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