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

2015-01-07 02:23隋德新
市场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隋德新

浅谈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

隋德新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本文首先通过对所在高校的高一年级的三个班学生进行调研,阐述了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现状总结和归纳了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对策。

高中语文;审美阅读;阅读教学

一、引言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三个维度之间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从而科学地体现出语文课在交际工具和文化本体及载体的重要特性。自课标颁布实施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在不断探索和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也受到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推崇。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都普遍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还存在忽视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时间不足等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二、审美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应重点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然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并未引起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沉重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以及教师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应付考试上,无暇顾及审美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人们已经开始开辟众多的课外阅读渠道,试图把广泛的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之内,使之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但是老师、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所在高校的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调研,总结了审美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某高校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被测学生共158人,男生71人,女生87人。

调查方法:以无记名的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出158份问卷,实际收回158份问卷。调查内容以及结果如下:

(一)高中生喜欢上的阅读课形式

表1 学生喜欢的阅读课形式调查表

学生喜欢上的阅读课的形式中,比重最高的是小说,占74.05%,其次是散文,比重为68.35%,最不喜欢的形式是文言文,比重为14.56%。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看出,学生喜欢上有美感的阅读课,形式可以是小说、散文和戏剧等等,而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则兴趣不大。

表2 阅读课授课形式调查表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喜欢表演形式的学生比重最高,占83.5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喜欢直接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亲身来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实践证明,要想更好的完成文学作品的教学任务,学生只有亲身去感受、体验、鉴赏、评价,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

(二)高中生在阅读课上感受到的美感

表3 阅读课上感受到的美感调查表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有73.42%的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68.35%的学生能从文学作品感受到人物美,44.94%的学生能感受到情感美,只有36.08%的学生能感受到意境美。而情感和意境才是最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二、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审美阅读时间不足

审美阅读教育和审美阅读活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所以,光靠上课的时间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审美阅读效果的。这就要求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在课后要增加审美阅读鉴赏的时间,同时,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必要的指导,不仅在审美之前要对学生所需的相关知识予以讲解,在阅读之后还要进行必要的鉴赏和分析。然而,在巨大升学压力下,即使语文老师做到了必要的指导,学生的审美阅读时间也难以保证,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充分对话的可能性,也使学生对审美阅读的认识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二)教学中偏重知识训练,忽视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侧重于对字、词、句及语法等知识的讲解,因为这些才是高考考核的重要指标。当然,学生也充分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提高升学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对字、词、句的积累,忽略了审美阅读教学。这种忽视大大的降低了审美阅读教学的含金量,忽视了对学生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遇到新的文章时,只会机械地套用以往的套路,只会从字、词、句及语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提升审美阅读能力无益。

(三)审美阅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疏漏了文本的审美特性

长期以来,高中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很少,导致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教师总是将文章既定的中心、主题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为了应付高考,教师往往只对可能作为考试内容的地方进行重点和细致的分析,并把已经总结好的一些结论让学生记住。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非常的普遍,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高分,却让学生无法直接感知文本,学生无法进行审美阅读活动,也就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审美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完善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预设审美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热情

情感性是审美化阅读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富有情感和生命的学科,方法得当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唤起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内心体验,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各种情感,丰富学生的人生感受。因此,审美化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师在审美理念下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出热烈浓郁的审美热情。当然,这里的审美热情是双方面的,既包括老师的教学热情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情境就要求语文老师在对文本情感体验的召唤下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以及领悟认识文本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包括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与人性美等等,去感受和体验文本中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各种情感。

其次,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言语来达到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审美热情。当然,老师激发学生审美热情的方法很多,以富有情感的文学独白或富含美的情景的情境式导语设计为例。如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既描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又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情境式导语设计,在正式讲课文内容之前,可先有一段导语:“曲曲折折的荷塘,圆圆的叶子,亭亭的荷花像舞女的裙,飘来缕缕荷香。请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去欣赏美丽的荷塘月色吧!”这样的导语,既传神地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深切的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读完之后,仿佛一幅多姿多彩的优美画面已经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能充分的激起学生对荷塘的美好憧憬,从而使得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学生主动参与审美,丰富个性化文本审美阅读体验

审美化阅读教学应该是个性化的审美阅读体验,强调学生个体的审美感受与创造。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审美化阅读教学的观点符合课程目标理念,其终极目标就在于让学生在审美阅读过程中获得个人独特的感悟,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才是实现育美的根本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构建民主的对话机制,另一方面应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当然,不同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上文提到的《荷塘月色》一课,语文教师可以从语言审美着手,把语言审美作为阅读的突破口,比如写月光下荷花的姿态,“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形容“袅娜”、“羞涩”的荷花,其情真,其意深,其境美,其词丽,令人遐思无穷,浮想联翩。当然,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增加学生个性化文本审美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转化审美效果,建构与提升审美人格

教育的目的不是创造某种物质产品,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塑造人才、教育人才。审美化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同样在于此,通过文本审美阅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最终建构健全的审美人格。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阅读审美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审美阅读,可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让学生体会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还可以陶冶个人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因此,语文审美阅读教学是建构与提升学生审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来建构和提升审美人格呢?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审美转化。语文阅读文本大多选自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是进行思想、艺术、人格教育的最好资源。通过这种审美化阅读才能把这种资源转化为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各种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和对死的排斥是客观存在,是人所共有的情感。他树立了“死生亦大矣”的生命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既要引领学生去体会先哲的伟大人格,但又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今实际,让学生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格特点,而这个过程也就使得审美效果在教学中实现了转化。

四、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还存在忽视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时间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从“教”和“学”同时做起,双管齐下。这样,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充分体验个性化阅读感受,从而达到审美阅读的终极目标。

[1]刘媛雍蓉.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J].学周刊,2013,(11):138-139

[2]曹咏梅,论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教学方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 2012,(07):133

[3]王森林.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西北职教,2009,(08):25.

[4]潘晓东.浅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0,(24).

隋德新,男,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红旗中学松山分校语文组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新课改。

G632

A

1008-4428(2015)02-126-0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