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革命
——《全神贯注》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5-01-07 06:38浙江常山县天马二小324200胡小燕执教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2期
关键词:茨威格罗丹小贴士

浙江常山县天马二小(324200) 胡小燕(执教)

浙江常山县教育局教研室(324200) (特级教师)章师亚(评析)

静静地革命
——《全神贯注》教学实录与评析

浙江常山县天马二小(324200) 胡小燕(执教)

浙江常山县教育局教研室(324200) (特级教师)章师亚(评析)

《全神贯注》一文的教学,以默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开始的默读资料袋、默读导读语,再到后面的默读课文、默读词语、默读补充材料,一以贯之。“默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条红线。这样的教给了默读“一席之地”,让它和朗读享有“同等待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实录 评析 默读

教学理念

以默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习得方法,积累语言,并在语言实践中尝试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默读资料,了解人物

师:同学们,请拿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全神贯注地写课题。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谁的故事吗?

生: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故事。

师:不错。现在请大家默读一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能够具体知道关于罗丹的一些什么。

(学生静静地默读资料袋,有些学生还习惯性地拿出笔来圈画)

生1:我知道他创作了许多人物塑像,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等。

生2:我觉得他的这句话说得真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师:嗯,读得真仔细。有些同学的默读习惯真好,都主动拿出笔来了,要表扬!(板书:罗丹)

【点评:不仅有默读,还对默读习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有助于学生默读品质的提升。】

师:那咱们就用同样的方式来了解课文的另一个人物——茨威格。

(出示茨威格的简介,让学生默读,然后反馈交流)

【点评:虽说是“用同样的方式”,但有了前面的表扬,这一次默读,拿笔的学生更多了。】

二、默读“导读语”,明确学习任务

师: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之间的故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题前面有一段导读语,它会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画出学习任务。

(学生默读,边读边画)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哪些?

(根绝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出示: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点评:“导读语”很适合默读。唯有默读,方能提取话语中的有效信息。因为,默读总是伴随着思考。】

三、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师:那咱们就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谁来说说默读是怎样的读?

生:默读就是不发出声音,用眼睛看。

师:默读不仅要做到不出声,还要做到不动唇、不指读,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

(出示默读“小贴士”:“做到‘三不’‘一要’: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要边读边思考。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点评:默读应该怎么读?方法的提示很有必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小贴士”也是很好的策略。如果把这个提示移至课始,即默读资料袋时,就更顺了。】

(学生默读。默读之后交流)

出示学习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轻声说,再指名说)

?

生: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差点儿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

师:像这样围绕主要人物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能比较容易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围绕主要人物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这是学习方法的提示,很有必要。】

四、品读词句,感知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会怎么招待他呢?

生:切好水果请他品尝。

生: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等。

师:罗丹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1-4得天段。

(出示“小贴士”:“不动笔墨不读书。请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够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最好用一个词表达。”)

【点评:不仅有“画”,还有“写”,让默读又进了一层。】

师:罗丹是怎样投入工作的?有什么感受?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罗丹端详一阵,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下。’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罗丹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容不得一点儿瑕疵。

师:哪个词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生:你看茨威格都“拍手叫好”了,罗丹却“皱着眉头”,表示不满意。

师:谁也有同样的感受?

生:罗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塑像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他就“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师:是啊,由此可见罗丹不仅热爱雕塑,而且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要求很高,精益求精。那么,咱们可以在这句话旁边写下哪两个词呢?(热爱、精益求精)

【点评:“可以在这句话旁边写下哪两个词?”照应前面的默读提示,也是对学生批注的回应。】

五、默读词句,发现写法

(一)读悟结合,探寻写法

(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老师刚才看见有许多同学都画了这几句,画了这些句子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从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中看出罗丹已经完全沉浸在修改女像中了,他好像和女像在说话。

师:猜一猜,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时嘴里都说了些什么?

生:他走上前或许在说:“嗯,让我再看看……嘴角好像需要改动一下。”然后他又后退几步仔细端详刚才修改过的地方,又自言自语地说道:“不对,不对!嘴角不应该是这样的。”

师:罗丹在工作时眼神也会说话呢!瞧,他忽然眼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说——

生:他似乎在说:“这下看上去好多了!真不错!”

【点评:“猜一猜”,这是很好的教学策略。这么一“猜”,不仅猜出了罗丹嘴里说了些什么,更猜出了罗丹对作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著。】

师:罗丹就是这样修修改改,改改看看,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时间在流逝,可是罗丹却越干越有劲,丝毫不觉得疲倦。这时的罗丹,眼里还有客人茨威格吗?

生:没有!

师:有他自己吗?

生:没有!

师:有这个世界吗?

生:没有!

师:此时的罗丹,眼里只有——

生:女像。

师:此时的罗丹,心里只有——

生:女像。

师:这样的忘记别人,忘记自己,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生1:浑然忘我。

生2:如痴如醉。

师:太棒了!你还知道这个词,奖励你把它写到黑板上!

【点评:这一连串的“问”,让罗丹变得“神化”了,也让学生变得“智化”了。】

师:咱们来合作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出示“小贴士”:“读书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请默读这段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罗丹的全神贯注的。”)

【点评:默读的“三到”至关重要,教师的提醒也恰到好处。】

生:动作、神态、声音。

师: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声音描写?哪些又是神态描写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并师生配合朗读)

生:(读)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

师:(读)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生:(读)忽然眼里闪着异样的光,

师:(读)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生:(读)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师:(读)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老师读的部分是写什么的?

生:是作者的联想。

师:作者是根据什么联想的?

生:作者是根据罗丹的动作、神态、声音展开联想的。

师:作者用了哪些词连接这两部分内容?请圈出来。(好像、似乎、像)

(二)迁移运用,巩固写法

师:把看到的、听到的描述出来,再写出自己的联想,这样就能把事物某个特点写具体。这个单元的另一篇文章也有这样的描写。

(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鱼游到了纸上》)

(出示“小贴士”:“学以致用。边默读边思考: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你能用这样的写法写一段话吗?”)

(出示:1.妹妹看书到了忘我的境界。2.他陶醉在音乐声中,旁若无人地手舞足蹈起来。

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个话题去表达,要表现人物的某个特点。写好后作交流、评改)

【点评:学以致用,“写法”迁移,读写结合。】

六、补充阅读,深化主题

师:如果一个人能全神贯注地去做有价值的事相信一定能做得出色。

(出示最后一段话,学生齐读)

师:像罗丹这样的工作“狂人”还有许多。

出示:

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是不是对罗丹及对像罗丹这样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呢?

【点评:拓展不是课课都要,但对于这个拓展,实在具有意义:不仅让罗丹升格了,也让像罗丹一样的艺术家升格了。】

师: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得真不错!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多找些这样的人物故事来读读,相信读了之后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总评

不得不说,这节课与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阅读教学课有些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默读贯穿课的始终。从开始的默读资料袋、默读导读语,再到后面的默读课文、默读词语、默读补充材料,默读一以贯之。这样“默读”成了课堂的一根柱子、一条红线。这样的教学安排是有意义的。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了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一席之地”,让它和朗读享有“同等待遇”——毫不夸张地说,默读一直以来都是“深受其害”的,没有多少教师看得起它。更值得一说的是,课上的默读还有设计,即“小贴士”的使用,不仅使默读有了方向,更有了提升。这样的设计,意义无限,价值无限。不错,这的确是一次“静静的革命”!但愿这样的“革命”能够持续,能够扩大,能够胜利。

(责编 韦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22-007

猜你喜欢
茨威格罗丹小贴士
作家的办法
淘气小贴士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淘气小贴士
冬季穿搭小贴士
《四居室平面图》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