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省委书记开启“执笔论政”新时代

2015-01-07 08:25辛忠
华声 2014年24期
关键词:孙政才省委书记媒介

辛忠

仅从“媒介素养”考核省委书记,并不全面客观,但不妨作为一种观察角度,以此管窥省委“一把手”们对党务、政务公开的态度,以及对媒体作用的认识。

在十八大后启幕的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31位省、市、区委书记(下简称省委书记),居于中央与基层之间,担当着“中层设计师”的角色。他们的首要任务即落实中央顶层设计,带领本省、市、区(下简称省)改革创新,再谋发展新篇章。

其中,有11位省委书记,因其同步于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12月前后履新而备受关注,他(她)们包括孙政才、孙春兰、韩正、胡春华、王东明、夏宝龙、王君、王儒林、赵正永、彭清华、尤权。两年过去了,政治“新常态”以前所未有之势盛大开局,彼时上任的11位“新晋”省委书记也迎来了自己的省级治理“中期考”。

“媒介素养”成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在现代政治理论中,“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官员的必修课和硬指标。媒体之于中国政治,就像社会的预警器,哪里出现发展稳定的火情险情,就能在第一时间知悉;也像战场上的集结号,首长号令一下,媒体就要奋笔疾书,为传播发展政策、汇聚改革共识奔走呼号。省委书记,就是下达号令的指挥官;媒体,尤其是各级党媒,就是发起改革战役的冲锋号。

因此,我们从“第五个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出发,以“省委书记的媒介素养”为量尺,梳理这11位书记的治省实践和执政理念,力图画出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执政智慧“五线谱”。

一般来说,“指挥官”在党媒下达指令的形式有五种:出席活动报道、基层调研报道、会议及讲话报道、为媒体撰文、接受媒体专访等。但是,前三种“指令”形式并不直接体现媒介素养,因为媒体属第二落点,其第一落点在活动现场、调研现场以及会议现场。党媒再用新闻报道,将省委书记在各个现场的行程、讲话、指示进行更大范围传播。

因此,我们选取后两种形式,即为媒体撰文和接受媒体专访。之所以选择这两种形式,除以上因素外,还因其能系统、全面体现省委书记在省级治理层面的理论研究水平,而这恰恰是考核官员思想解放和执政意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统计发现,十八大后的新晋省委书记们,相较以往同僚在与媒体互动频次上有显著增加,在互动水平上也有明显提高。此前以全文刊发会议讲话和撰文为主,十八大后的新晋省委书记这一群体,充分尝试了刊发讲话、撰文、接受专访等形式,甚至出现了接受新媒体、外媒专访等时尚化方式。

省委书记与媒体互动愈发“赶潮流”

随着科技创新进步,媒体形态也时刻发生着变迁。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也就是说,媒体本身的更替升级就是一种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从近年来新媒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冲击可轻易窥探。

因此,省委书记们能否适应多变的媒体形态,以及全球化时代的传播环境,成为考察“媒介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实际情况看,新时代的省委书记们,已经开始探下身子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将网媒、港媒、外媒等纳入了传播改革理念的平台范畴。

在统计的11位书记中,夏宝龙、王东明、韩正三人与网络媒体有过实质性接触。夏宝龙于2014年两会前接受中国政协传媒网专访,谈民主监督制度化;王东明于2014年10月四中全会后接受人民网专访,主题是“治蜀兴川的法治实践”;韩正则是直接与网媒和外媒同时互动的“第一书记”。今年11月15日,韩正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访,这是韩正首次接受国际媒体访谈,话题囊括沪港通、上海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型、新媒体等热点。网络媒体甚至移动新媒体,正在成为传播力最广的媒体平台,省委书记们不应也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作为内地最发达地区的掌门人,韩正在媒体改革方面同样具有独到见解。以横空出世的澎湃为代表,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广系统在2014年改革颇有收获,上海在应对中央深改组“媒体融合”的政策导向上,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报纸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守好阵地,丢掉了市场,也就丢掉了阵地。只有阵地意识或者只有市场意识,都是片面的。”在媒体改革过程中,韩正不仅亲临一线站台,其市场化改革思路、现代化媒体观更是助力无穷。

在深化改革发展大局中,借力港澳台的资金技术优势,无疑成为各省共识。那么,借助港媒、台媒平台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选择。由著名主播吴小莉担纲主持的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今年7月和11月先后访问了赵正永和彭清华,此二人也成为与港媒有直接互动的省委书记。随着全面改革不断深入,与港媒互动将被越来越多省委书记写上日程簿。

亮点频现:行业报受欢迎、省报开专栏

梳理发现,有些省委书记与媒体互动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中,谋划“新版重庆故事”的孙政才最具亮点。2013年9月12日,一篇题为《办公室想不明白的事情 到人民群众中找答案》的文章,出现在重庆日报头版新开辟的《渝政笔谈》专栏,文章以数百字短文,聚焦小问题,文笔活泼主题鲜明,但文章并未署名。此后,每过三两天,就会有新的文章发布,位置始终在重庆日报头版,截至今年12月15日,至少已完成75篇。9月12日的这篇文章提到,“记得当年随国务院领导同志下基层调研林权制度改革问题,江西修水县的一位老村支书说出九个字,叫'山定树,树定权,人定心'”。检索发现,据江西日报2007年4月23日刊发的《山更绿 水更清 人更好——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考察纪实》记载,当地农民曾提及“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温家宝回应:“这三句话说得好!一定要写到报纸上。这是最高概括。”这篇报道最后提及“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等随同考察”。因此可以推测,专栏作者曾于2007年跟随温家宝下基层调研,而且很可能就是孙政才本人。

此外,来源于重庆市林业局网站的报道也论证了这一点。刊发于2014年1月3日的新闻稿称,副站长唐志强同志领读了重庆日报《渝政笔谈》中孙政才书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等五篇掷地有声的文章。因此,基本可以确定,该专栏的执笔者就是孙政才。从文章内容看,专栏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也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内容,这与习近平当年在浙江日报开辟的《之江新语》颇为相似。专栏文章来自官员亲笔撰写,而不是智囊团代笔,其观点无疑更直观。

另一个特殊样本,则是“救火队长”王儒林,虽然他与媒体互动的形式并非撰文或专访,但仍很有必要提及。据统计,履新百天以来,王儒林的会议讲话已至少7次被山西日报在头版超常规刊发,力度可见一斑。要知道,从2012年12月擢升吉林省委书记到2014年8月底卸任的20个月里,王儒林与媒体互动也仅有6次。无缝传播省委书记的讲话,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这成为山西省委力图扭转官场颓势,重树政治生态的特殊文宣手段,这也反映出王儒林利用媒体达至执政目的的现代化思维。

仅从“媒介素养”考核省委书记,并不全面客观,但不妨作为一种观察角度,以此管窥省委“一把手”们对党务、政务公开的态度,以及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媒体是友不是敌,是推动力不是阻碍力。只有当“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报道”观点真正深入执政者心里,媒体才有机会全面参与到政治“新常态”的建设和崛起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孙政才省委书记媒介
省委书记这些话催人奋进!
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调研高县蚕桑产业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省委书记这样说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孙喆 从“省委书记”到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