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泽东战略评估的基本法则

2015-01-08 07:33易本胜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5年4期
关键词:军事战争原则

易本胜

(军事科学院 军事战略研究部,北京100091)

1 引言

毛泽东研究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与实践非常丰富,在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阶段,他都及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相应形成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战略评估方法。对此,毛泽东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都有论述和阐释。这些方法,在国内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特别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研究成果中也多有涉及和体现。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发运用这些方法对于建构我军战略评估理论、推进战略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从战略评估角度看,其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法则(简称“法则”)可概括为“八个着眼”,即:着眼特点、着眼发展、着眼全局、着眼实际、着眼矛盾、着眼联系、着眼历史和着眼阶级。就评估领域范畴而言,其研究和指导战争之法,就可视作战略评估之法。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安德鲁·马歇尔为美国防部净评估方法制定了“基本原则”(简称“原则”),共有七个主题,大意是:比较多个领域、关注交互作用、结合背景条件、校正作战效能、解构竞争效率、考察系列对象和着重诊断问题[1]。若将八条“法则”与七条“原则”进行比较,则不难发现,虽然前后二者并不对等,但是无论以前者诠释后者,还是以后者诠释前者,大体上是说得通的。

2 着眼特点,具体地研究战争

战争规律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战争中发挥人的能动性也要一定的条件,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就是说,世界上没有抽象的战争,只有具体的、特定的战争。这些战争各不相同,都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以矛盾的特殊性作为自己的存在依据,研究指导战争要全力捕捉每一具体战争的特殊本质。对此,毛泽东指出:“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2]。这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著名论断,被国内外广泛认可和大量引用。为了阐明这种具体的、特殊的战争,他经常针对战争发展阶段和结果进行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政策和措施方法。比如,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在考察了中日双方的特点及其联系之后,继而又把这些特点放在一个发展过程中,作了进一步分析。他指出:“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认识了这些特点的变化,虽“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但可以看出“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而“为战争指导所必需”[2]。同样,在净评估方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就有“应将并列比较置于作战环境、冲突区域或紧急事件的想定中进行”的要求。而其基本原则之六又强调“要将评估的重点聚焦于现实中的或至少是可信的对手,而不是像当前许多研究方法中出现的臆想的、高度抽象且过度简化的对手”。显然,这两条原则也是强调在具体时空条件下研究问题。从相关案例看,美军智囊机构兰德公司2000 年发布的《恐怖的海峡?》及想定、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2009 年发布的《“空海一体战”构想》等研究报告,就充分运用上述原则进行了具体的、特定的场景分析。

3 着眼发展,动态地研究战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绝对静止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战争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且其变化发展较之其他事物更加迅速和急剧,研究指导战争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2],“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2]。就是说,要着眼未来动态地研究战争、科学地预见战争。尤其和平时期军事领域的一切活动,其着眼点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和未来。对此,毛泽东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他认为,军事上的未来发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着眼未来也绝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想。战争的未来存在于现实的基础和条件之下。任何现实都包含过去的遗迹和未来的萌芽。只有研究过去,才能把握现在,而只有研究过去和现在,才能正确地预见未来。净评估方法的基本原则之二强调“关注相互间‘行动—反应’的动态和趋势”,其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于研究战争的变化,而且认为战争局势是敌我双方共同作用形成的,提出要通过关注敌我双方交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和资源等,来考察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结局。

4 着眼全局,整体地研究战争

着眼战争的全局,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战争,是毛泽东研究指导战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他认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2]。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2]。因为战争是敌对双方的对抗,要全面地认识战争力量,就必须全面分析敌对双方战争力量的诸要素,而“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3]。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的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按照毛泽东的方法,在研究指导战争过程中,需要把战争与政治、经济统一起来,把战争的力量建设和使用统一起来,把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统一起来,反对片面的、孤立的观点。强调通盘使用战争力量,综合运用各种原则,从而争取总体上的主动与优势达成最终目的。与其类似,净评估基本原则之一中指出,其“目的是对关切的领域进行广泛、综合的考察。涉及的是与最广义上的国家安全相关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问题以及纯粹的军事问题”,把与军事相关的各种因素都纳入研究范围,反对就军事论军事。在基本原则之六中又强调“应该考察多个对手和多组平衡,而不是两极的简单状况”,意思是将敌我双方及其盟友和敌人的敌人都纳入研究范围,不能只盯在某一个局部上。这些都是其着眼全局、整体研究的重要例证。

5 着眼实际,客观地研究战争

从战争实际出发来研究战争,是军事思想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总结,而客观的观点是研究指导战争基本的观点,一定意义上讲其他一切的观点和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研究指导战争必须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以战争实践为基础,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对此,毛泽东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2]。因为“认识客观真理,即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客观外界的现象和本质,经过渐变和突变,成为尚未经过考验的主观真理。要认识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主观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观真理(即规律性),还得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4]。依此类推,“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2],也要经得起实践检验。虽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2]。这就是说,“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2]。在人类研究战争的漫长历史上,凡属正确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指导,都是扎根于战争实际结出的果实,凡属错误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指导,都是以主观与客观分裂、理论与实际脱节为根本特征的。当然,这些道理在今天看来已经非常浅显了,但是研究和指导战争者未必都能做得到、未必总能做得到。同理,净评估的基本原则之五也指出:“要对宣称的竞争效率进行解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借鉴以及设定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强调不要把计划之中的、自诩的或恶意编造的竞争效率当成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要得到真实数据必须对竞争的框架结构进行解析,搞清决定效率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依此类推,其基本原则之四中指出:“生产和保障效率是保持长期优势的关键,关于作战效能的结论必须根据生产和保障效率做出调整”。这是因为战略层次不仅要关注当前更要前瞻未来、着眼长远,不能为眼前一时的现象所迷惑,必须考察其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这也是净评估强调关注敌我双方长期优势与固有弱点(难以改变),进而谋求将自身优势强加到对手弱点之上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这两条净评估原则不仅强调要着眼实际、客观研究,而且也指出了应当如何去做。

6 着眼矛盾,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研究战争

矛盾的法则是事物的根本法则,考察任何事物都必须抓住事物的内在矛盾,遵循对立统一规律。正如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2]。战争和其他事物一样充满了矛盾,各种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战争的总体。“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2]。战争中的一切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战争中的一切范畴都必须以对立统一这个基本线索去把握。研究指导战争,要在战争诸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研究表明,净评估基本原则之二中要求“关注相互间‘行动—反应’的动态和趋势”,其目的主要在于考察矛盾可能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结果。这一基本原则不仅承认了战争矛盾的对立统一,而且提出了研究这种对立统一的切实抓手。基本原则之六中明确“考察对象不只是美国—苏联关系,还应包括一系列潜在竞争对手、盟友以及美国敌人的敌人。应该考察多个对手和多组平衡,而不是两极的简单状况”。这里强调了对于矛盾各方斗争性和统一性的考察,强调了对于多重矛盾的考察。而基本原则之七中更是指出“应该将目标定位于对问题(矛盾)与机遇的诊断上,而不是推荐行动方案”,强调净评估的重心在于真正搞清楚矛盾的核心和本质与化解矛盾的可能途径,也就是“做诊断”而非“开处方”。显然,这些原则的核心思想与“着眼矛盾”的精神实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7 着眼联系,从各方面联系中研究战争

就是要从战争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各方面内在联系中,考察战争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要“实事求是”地研究战争。因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去研究。研究战争的客观实际是为了“求是”,也就是要揭示战争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对此,毛泽东强调指出:“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2],而“联系就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4],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2]。同样,对于战争而言,“不懂得它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2]。也就是说,战争力量不是全部要素的胡乱堆积,而是各种因素有机联系的整体,要正确认识战争,不仅要研究战争力量的全部要素,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些因素的内在联系。净评估基本原则之一指出,要“进行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比较……涉及的是与最广义上的国家安全相关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问题以及纯粹的军事问题”。也就是说,不能就军事论军事,还必须考察与军事相关的其他因素,强调了将战争(军事)问题置于社会联系之中。同样,前面提到的净评估基本原则六,即“考察对象不只是美国—苏联关系,还应包括一系列潜在竞争对手、盟友以及美国敌人的敌人。应该考察多个对手和多组平衡,而不是两极的简单状况”,从另一侧面强调了“着眼联系”这一法则的重要性。

8 着眼历史,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研究战争

就是从历史的联系与历史的线索出发研究与阐述战争发展的历史,揭示其运动规律,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研究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非常注重运用历史的观点,为我们树立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典范。他一贯重视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并把它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作出了许多著名的论断。如,“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3]。再如,“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又如,“拒绝历史事实,反对保留有用的东西,贸然地脱离现阶段,盲目地跑向可望不可即的、在当前没有现实意义的所谓‘新阶段’,同样是不许可的,是有害的,是不利于当前作战的”[3]。与其类似,净评估基本原则之二中明确指出:“要更多地关注近期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而不仅局限于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以便形成描述和理解发展趋势的基础”,这里同样强调了历史研究对于趋势分析的重要性。略有不同的是,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具有其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战争的特点,具有其特殊的规律,因此要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必须把学习历史经验同今天的现实结合起来,在结合中创造新的思想——发展历史经验。马歇尔的这条基本原则仅仅从时间一个维度上强调关注“近期”而非“久远”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9 着眼阶级,运用阶级分析法研究战争

毛泽东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阶级观点,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指导战争,取得了历次革命的胜利。阶级斗争是战争的本质特征和唯一动因,只有阶级才能产生战争,也只有彻底消灭阶级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战争。《毛泽东选集》开篇就讲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只有猫和猫做朋友的事,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2]。在战争年代,他非常重视争取敌方军心民意,善于利用不同阶级利益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如“耐心地有计划地从政治上、国际宣传上、日本人民运动上多方面地向着这一点进行工作;而军事上的歼灭战,也是方法之一”[2]。再如,“对于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从宽待俘虏的方法,引导他们了解日本统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义。另一方面……给以歼灭战的打击”[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这种主要按照国家发展程度进行的划分,一定意义上也可看作扩大了的(更大范围和层次上)的阶级划分。应该说,阶级分析法历来是我们研究战争的重要方法。新形势下,坚持用阶级的观点研究指导战争,仍应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阶级分析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但在概念内涵和结构成分上须有新的发展。按照上述思路,反观我们前面提到的净评估基本原则之六,即:“考察对象不只是美国—苏联关系,还应包括一系列潜在竞争对手、盟友以及美国敌人的敌人”,很明显,这里强调了对于敌、我、友和非敌非友各类别(阶层)主体的考察。这与毛泽东阶级分析的观点非常相似,因为这些主体在自身的发展水平、拥有的资源手段和追求的利益目标等方面不一致,客观上不属一个阶级,主观上不可能做到“铁板一块”,在战略评估上不能等同视之。

毛泽东战略评估的基本法则之所以与净评估基本原则有诸多相通之处,根本的是二者都遵循了对立统一规律,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以孙武的《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的近代资产阶级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净评估方法可视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在美军战略评估领域的应用与展开,或美国式表达。

当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与马歇尔净评估方法也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首先,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立场,马歇尔代表资产阶级立场。其次,军事辩证法研究在我长期和平环境中哲学化倾向明显(尽管这并非毛泽东的本意),而净评估方法在美军重实务而轻理论的传统下呈现工程化趋势。再次,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更为高远、宽广、精深,因而更为抽象,科学性、艺术性也更强;马歇尔净评估方法聚焦于战略评估领域,更为具体、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1] PHILLIP A KARBER. Net Assessment & Strategy Development for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Future Implications from Early Formulations[R].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 & Politics,Georgetown University.2008.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71,173 -176,179,181 -183,232,284,301,304,306,503.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2,450,462,503,533,534.

[4] 中共中央党校. 毛泽东著作选编[M]. 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2015:471 -472.

[5] 王宪志.毛泽东军事思想[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

[6] 林伯野.军事辩证法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7]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毛泽东军事战略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8] KREPINEVICH,ANDREW F,WATTS,et al.Andrew Marshall and the Shaping of Modern American Defense Strategy[M].New York:Basic Books,2015.

猜你喜欢
军事战争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战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