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实战化体能训练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5-01-08 21:38梅泽元严智勇李嘉森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训练场地组训体能训练

梅泽元,严智勇,李嘉森

(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湖北武汉,430033)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抓训练,推进部队训练向实战化聚焦,这是新时期军事训练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体能训练作为支撑军人各项军事素质的基础训练,也应本着从实战出发的理念,着眼于实战化条件对军人的体能需要,遵循军事训练的基本规律,使体能训练、战争样式与战场环境紧密结合,准确把握训练与作战的内在联系,着力解决好制约实战化训练的关键问题,为“能打仗、打胜仗”奠定坚实的战斗力基础。当前我军体能训练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思想认识偏差、管理体系薄弱、训练内容不够完善、训练方法不够科学、法规制度不够健全、训练条件建设滞后[1],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我军官兵整体体质水平偏低、体能素质失衡、运动技能和特殊环境适应能力较弱、训练伤病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生成提高,而且影响了部队管理和安全稳定。

1 科学确立实战化训练规范标准是组织好实战化体能训练的重要前提

练为战一直是军事训练的落脚点,体能训练也应本着从实战出发这个理念进行。尽管科学技术发展促使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战争中各种武器装备最终是需要人进行操作和控制的。从军人体能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即从作战时的战斗行为、武器装备、战场环境和军兵种作战特点出发,探讨作战体能的构成要素,科学地选择训练内容并实施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满足军事行动对于军人身体的要求。但实战标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努力探求未来战争的真实面貌,确立符合未来战争需求的实战化体能训练标准。当前,部队对实战化体能训练的思路,训练的组织等都还在探索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将前期的体能训练研究成果标准化,为部队提供必需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将军人体能训练标准化,就是要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具体的内容,增强《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的可操作性。建议着眼提高官兵身心素质和战斗技能,着眼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满足遂行军事行动任务需要,依据人体生理规律和运动科学,合理借鉴外军有益做法,结合我军实际,建立《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标准》的动态修订机制。建议区分训练阶段、人员类别、地域环境,优化结构体系和项目设置,充实训练内容,科学制定评定标准,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

2 不断创新实战化训练模式是组织好实战化体能训练的关键

实战化训练要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实战化训练模式,不断拓展创新实战化训练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实战化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使体能训练由基础性向应用性转变,由操场化向战场化转变,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重点做到“四个结合”,即:军人体能技能训练与信息化作战任务、作战类型、作战样式以及作战手段相结合;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武器装备相结合;与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相结合;与不断提高官兵战斗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水平相结合。此外,还应加强登陆作战、城镇作战、空降作战、丛林作战以及特种作战等体能训练的研究与探索。

二是建立基础体能与战斗体能相结合的体能训练模式。基础体能主要是结合营区基础条件进行单课目和多课目的组合训练。战斗体能主要是结合战斗任务对体能的需求,依托野外作战环境而进行的高强度体能训练。基础体能和战斗体能是整个军事体能训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基础体能是战斗体能的基础,战斗体能是基础体能的延伸和实战应用。根据体能训练的内容、规律和特点以及保障条件的不同,结合遂行任务的性质和需要,基础体能与战斗体能训练的内容各有所侧重,两者不能相互取代。

三是加大实战化体能组训人才的培训力度。组训人才匮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实战化体能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2004年原解放军体育学院撤编改建后,军事体育生长干部不再招生,迄今已有十年之久,军队院校军体教员已经出现严重断层,部队基层的军事体育组训也得不到专门人才的支撑。建议依托解放军特战学院,恢复军事体育师资培训,可采取“3+1”或“4+1”培训机制(地方高校3年或4年,特战学院军事体育专业培训2年或1年),着力解决院校军体教员队伍断层和部队基层组训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建立军事体育训练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明确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和条件,逐步推行全军体能训练管理和组训人才任职资格认证。建立军事体育训练岗位业务培训制度,依托军队或地方体育训练机构,常态化举办体育训练组训和管理轮训班,将最新的军事体育训练管理理论和方法传授给参训人员,不断提高训练和管理人员的组训管理能力[2]。

3 严格规范实战化训练考核评估是组织好实战化体能训练的有力推手

实战化训练的考核评估具有极强的导向和牵引作用,只有构建实战化训练考评体系,以实战化考评牵引实战化训练,才能促进实战化训练落实,提高实战化训练质量。

一是实战化训练考核评估要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出发点。由徒手向武装转化,由单个课目向综合技能转变,由操场向战场转换。要明确考核目的不是单纯的为“考”而“考”,而是“以考促训”“以考促改”,通过考核发现实战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改革取得的经验,推动实战化训练的效果。

二是要拓展考核思路。根据“部队至上,能力为本”的原则,发掘考核资源,整合优势力量,积极探索联训联考的方法路子,要优化考核机构,联合总部机关与基层部队军事业务骨干共同组成考核组,将指导思想与实战效果有机结合,科学制订联合考核方案,使考核更加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战性、延续性;要建立联考平台,积极利用院校周边野战部队、训练基地等资源,以院校为中心,建立辐射性训练考核环境,让考核走进部队、贴近实战。

三是要深化综合演练考核。战术演习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军人体能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和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在未来战争中是由战场决定的。在平时则可通过实战条件下的战术演习得到全面检验,如战斗中军人身体素质以及所表现出的走、跑、跳、攀、爬、游、乘 (车、船)、操 (操作)、生存等能力。在战术演习中,利用野外生疏复杂的地形条件和训练场地,通过多课目、远距离、长时间的昼夜兼程、连续作战和野战生存演练,把参演官兵的身体置于紧张、多变、艰苦和残酷的作战环境之中,在考核部队指挥与协同的同时,也检验部队的实战体能训练效果,为下一步体能训练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使部队的体能训练进一步向实战演练方向发展。

4 积极创造实战化训练保障条件是组织好实战化体能训练的重要保证

制约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训练条件较差,训练手段落后。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将体能与实战相结合,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忽视模拟作战场景,它包括假想敌的布置、战场环境的设置和武器装备的携带。若长期进行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逐步过渡到模拟实战场景中的训练,这就等于漠视军人体能与一般体能训练间的本质区别。当今许多国家都建设军事训练模拟基地,如以色列耗时8年建成了“模拟阿拉伯城市”,美军现有的各种模拟训练基地也多达10多处,如寒区、热带丛林、沙漠山地、高原、坑道等作战模拟训练基地[3]。目前,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场基本以体育训练场地为主,缺乏模拟实战的场景设置,如400 m障碍场的跑道多为平整的场地,有的低桩网上的铁丝甚至用塑料橡胶带代替;实弹射击训练大多是静止状态下的对固定目标精度射击,缺乏运动状态下的利用地形地物结合战术动作的实战射击训练;游泳训练大多在标准的游泳池中进行,缺乏在江河湖海自然水域环境中的训练。在场地建设上,要把握两点:一是充分利用营区训练场地进行组合和改进。在体能训练场地建设中,应结合部队实际,因地制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营区内现有场地组织基础科目训练。另外还要利用营区周边的训练场地和自然条件,根据体能训练的内容来设计和改进场地。例如依据地形在高低起伏的线路上设置400 m障碍;利用部队周边的丘陵地、山地,设置五公里武装越野项目;利用营区周边江河湖海,开展自然水域游泳训练。但是在场地建设与改造中必须把因地制宜与规范建设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加快野外综合体能训练场地建设,促进“练”与“战”的结合。本着“练为战”的原则,依据现代战争对官兵体能的要求,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锻炼官兵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针对未来战场的环境特征,加快野外综合体能训练场地、器材、训练内容和实施方法的开发与论证,力争建设一批具有作战部队特色的野外体能训练基地。建立相应的体能训练中心,使体能训练室内与野外紧密结合,与作战背景和作战需求紧密结合。以野外体能训练为牵引,使体能训练逐步走向野战化和战场化,真正使部队的体能训练向实战演练方向发展。

[1]图解《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 (2015—2020年)》 [EB/OL].中国军网-军报记者,2015-02-12.

[2]《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关于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1):23—28.

[3]闫子龙,艾英伟,解文杰.中美陆军体能训练内容考核化的研究与分析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3):113—119.

[4]郑国威,潘俊辉,张锦贤.我军体能教学训练模式探索[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2):14—15.

猜你喜欢
训练场地组训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消费者视野下商业性羽毛球训练场地经营模式探索
在军犬专业教学组训中应做到“四会”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如何合理安排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场地、器材、时间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武装泅渡训练安全问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