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战时动员 9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九)

2015-01-08 23:50
国防 2015年7期

张 羽

新中国战时动员 9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九)

张 羽

关键词:军事历史 新中国动员史 战时动员 战备动员

作者:张羽,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国防综合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校

十一、国家储备物资的转移和疏散

东南沿海紧急战备之初,国家物资管理部、商业部组织有关省、市,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国家储备物资进行转移和疏散。

1962年3月,台海出现紧张局势后,国家物资管理部便组织有关方面将国家储存在东南沿海的部分战略物资向内地转移。5月16日,国家物资管理部、财政部下发《关于为备战转移物资所需费用的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通知》称:为备战而转移的物资,在转入地区需要搭盖一些临时性的库房时,……可按每平方米造价30元左右,修建一些简易仓棚。……转移物资所开支的运杂费用,在“物资流转费——转库搬运费”项目列支;为储存转移的备战物资修建的简易仓棚,在“物资流转费——保管维护费”项目列支。

7月11日,国家计委《为各地国家储备物资在战备工作中有关疏散转移问题》发文给河北、山东、云南、甘肃、辽宁、湖北、陕西、四川、湖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等省区,明确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储备物资的统一调度,凡储存在各地的国家储备物资,其疏散转移计划、行动,均由国家物资储备局负责统筹安排。各地储备部门凡未接到该局疏散、转移物资的通知者,一律暂不移动,以便统一掌握,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和损失。

商业部在紧急战备初期,为了防止库存石油遭到轰炸,对国家库存石油采取了疏散和隐蔽措施。1962 年6月29日,商业部下达《关于做好石油战备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到5月末,全国石油库存140万吨,各地储存容器已经饱和。沿海地区的福建、浙江、江西、广东、上海、江苏6个省市和中央站库的存量为30万吨,其中存在3000立方米以上金属油池内的有18.1万吨。“因此,只有挖掘各地现有包装容器,积极做好石油的疏散和防护工作,以利支援军需和防止敌人的破坏。”

商业部要求:东南沿海地区6个省市的库存,作为全国疏散工作的重点,减少1000立方米以上(不包括土油池)油库的油池储存量,一般保持在当地一个月的销售量,最多不超过一个半月,并将现有油桶由省市集中管理起来,在省市范围内统一调拨使用,必要时将油装桶分散保管。三季度的煤油可说服群众至七八月份内提前一次购买。除东南沿海地区6个省市可适当压低现有库存尽力疏散外,其他省市和中央站油库根据现有情况储存量不可能减少,而且还要力争多存。同时,在京汉线以东交通沿线上的所有油库和其他地区3000立方米以上的油库,均应作好防空伪装隐蔽工作。

7月14日,河北省商业厅下发《关于作好石油战备工作的通知》。当时,河北全省商业部门石油仓库存量很大,储存容器已经饱和,有的地区已超过安全容量。为了保证完成石油接卸、储存任务,支援军需和防止敌人破坏,河北省商业厅要求:铁路沿线3000立方米以上石油库应作好防空伪装隐蔽工作;伪装办法,各地按当地地理环境,可采用不同颜色涂刷油池,也可采用带色绳网和其他方法,以减小目标;建立一支精干的保卫、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枪支弹药,增添消防工具。

除对储备石油采取疏散、隐蔽措施外,商业系统还对储备的一般商品采取了相应的疏散隐蔽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各地的商品疏散工作很快便出现无序的状态:一些不该疏散的地区将储存商品进行了疏散,造成了很大损耗;一些地方过于强调战备储备需要,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供应。对此,商业部适时颁布实施了《关于商业部系统疏散物资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商业部门的备战工作,必须本着立足战争,立足于打仗与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精神去进行;既要做好战备物资的储备,又要保证市场需要。

具体做法是:沿海大城市,前沿中等城市要有计划地进行物资疏散工作。内地、后方中等城市原则上不疏散物资,县一律不搞物资疏散。必须疏散的物资是指易燃易爆、剧毒性的危险品,一般副食品、日用品、纺织品、医药、五金、交电器材、煤炭、化工原料原则上不疏散。但在大仓库集中存放的物资,可据情就地分散,中央一级站和沿海有外调任务的地区集中存放的物资,除保留必需的周转库存和为旺季调剂需要留的机动物资外,应调拨的一律按时调拨或商得销区同意后提前调拨。进口物资,要随到随调,原则上口岸不存放。沿海部分大中城市加工出口和供应市场的活猪,必要时可把调进的活猪暂时适当分散到郊区或委托公社生产队饲养几天。有些物资要疏散,但属当前供应不足的,应首先供应市场,暂不疏散。上述规定出台后,商品疏散的混乱局面得到迅速扭转。

十二、医疗卫生动员保障

紧急战备期间,地处战区的各省、市,按照国家卫生部的统一部署进行医疗卫生动员,为参战部队提供医疗卫生勤务保障。

江西省在1962年7月7日前,已经从部队医院接收139名病员,并将他们转移至地方医院。7月7日以后,江西省先在抚州、宜春、横峰等地设立了4所后方医院,可收治伤员2000人。“为了准备支援战地救护,各地共组织了6个战地救护队,抽调90名医务人员,现已做好了内部的组织工作,进行了战地救护训练。一旦需要,即可集中。”1

福建省龙溪专区、漳州市组织了3个战伤医院,分设7个收容所,配备政治可靠的医务人员634名,可收容伤员1000名,各县也相应组建了战时伤员急救、转运站或战伤收容站,下设手术组、医疗救护组、药械供应组和机动组。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各地还以公社、中学为单位训练了一批急救包扎人员,仅龙海、云霄两县就组织了2573名。同时,专区和各县(市)医药部门都储备了一定数量的血液,各地还组织了一批输血团,仅龙海、诏安二县就组织了1937人,从各方面做好准备,以确保战时伤员抢救和医疗之需要2。

福建省福清县由福清医院组织一个手术队15人,配备应需药械,战时配合722医院或支援平潭部队抢救伤员,县共准备800个床位(包括代平潭准备的300个),平时照常接收病人,战时接收伤员。同时组织3个急救队99人、3个转运站,各镇组建三防救护组。在此期间,医务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以适应战时需要3。

引文:

1.江西省支前委员会:《战备工作总结报告》,中央档案馆,1962-7-7。

2.福建省龙溪专区支前委员会:《1962年支前工作总结报告》,福建省档案馆,1963-2-20。

3.福清县支前委员会:《关于支前战备工作总结》,福建省档案馆,1962-8-19。

(责任编辑:何 荷)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5)07-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