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冀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5-01-08 10:35鲁君悦石媛李少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鲁君悦 石媛 李少宁

摘 要:京津冀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其发展水平关系着整个华北地区经济的繁荣。由于法律政策、行政体制及传统观念、科学技术的束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在分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打破区域束缚、加强合作、推进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94-04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the Region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Lu Junyue1 et al.

(1Beijing Haidia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The region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is the core of Bohai economic circle,and its development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whole area of north China.However,due to policy of the low,the limi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economy.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is are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ir reasons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putting forward to policies of breaking the regional limit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promot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y,it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Key words:Beijing,Tianjin and Hebei;Eco-environment;Economic develop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京津冀都市圈位于中国渤海湾地区,是带动我国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它连接了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自改革开放以后,该地区经济发展飞速,形成了交通发达便捷、工业基础雄厚以及科技教育先进的环渤海经济圈,加之自然资源丰富和骨干城市群密集,更促进了东北亚地区之间的国际开发合作。在京津冀都市圈内,北京聚集了中国50%~60%的金融资产,是全国性金融监管和信息发布中心;天津的滨海新区也成为了金融创新示范区,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河北地区虽然资源最丰富,但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因此,京津冀要协调各个市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要重点关注自身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保障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1 京津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实现了腾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京津冀地区不仅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还有丰富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其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如何带动我国北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及在全球竞争能力的增强。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方面问题,具体表现有:

1.1 生态环境方面

1.1.1 水资源匮乏,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京津冀地区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流域,也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目前,该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质危机,水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京津地区的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现象。河北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凿机井取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甚至仅为200m3,并且其自产水资源正随降水量变化逐渐减少。沿海地区的沧州、唐山因地下水位的下降已被海水侵入。并随之又出现也更多问题,如河道断流,甚至长年干涸;湿地萎缩,功能衰退;入海水量减少、入海口淤积、泄洪能力降低,河流生物物种转向低级化等。

1.1.2 废弃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水及大气污染逐年加重 京津冀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但在发展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有的被丢弃造成固体垃圾;有的被焚烧,产生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畜牧养殖废物也日益增多。据报道,河北栾城县的部分村落路旁经常有大量垃圾堆积,承德市的畜禽养殖场中超过90%未配备污水治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接进入水体,加剧了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还有一些布局分散、规模小、经营粗放的乡镇企业,其污染也比较严重,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已造成地表水严重污染。如在北京地区监测的80条河段中,有超过50条河段受到污染,占监测河流总长度的50.8%。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施工扬尘和汽车尾气影响逐年增加,空气污染由“煤烟型”逐步向复合型、多元化趋势发展。2010年,河北省可吸入颗粒物已达到0.08mg/m3,成为首要污染物[1],在2014年京津地区空气污染最严重时,PM2.5达到了800μg/m3,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endprint

1.1.3 土壤侵蚀、土地沙化问题突出,生态屏障功能衰退 前期的大规模毁林造田、毁山造田降低了森林覆盖率,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超过5万km2,目前河北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到全国的14.5%[2],北京地区的沙化土地面积也已达到了54 621hm2,随着大面积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人们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土地沙化以及所引发的沙尘天气频发,已造成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天气日益增加以及张家口、承德地区生态屏障功能的日益衰退,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首都的文明形象。

1.2 经济发展方面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京津冀地区的废气、废水、废渣三类环境指标也稳步增加,在过去10a间,虽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处于相对减物质化状态,但减缓趋势并不显著;并且该地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的同构性较为突出,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由于行政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省市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和产业落差,造成了该地区区域合作步伐缓慢,效果不突出。京津2个直辖市长期互相封闭,没有发挥“双核”优势;而河北作为京津腹地,得到的经济、技术辐射有限,难以有效承接京津技术产业转移[3]。该区域内部尤其是河北省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巨大发展差异,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产业链断裂,制约了内外合作和本地市场的扩大,减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此外,该地区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沿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外延式增长方式,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对水资源、大气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2 京津冀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环境法》自颁布至今,已超过20a,社会经济已然发生巨变,某些准则已经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变化,同时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一些主要的环境法律尚有空白,使人身健康以及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2.2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2006年1月15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正式对外公布,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60.2分[1]。由于人民大众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模式,认为环保是由政府主导的,是国家层面的问题,与自身利益关系并不密切,因而缺乏环保意识。

2.3 监管制度不完善,各自为政,资源缺乏共享 京津冀地区是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使得许多经济发展策略和环境政策难以严格、有效地执行,导致了本地许多高污染企业堂而皇之的存在,外地一些高科技环保企业无法入主地方。比起加速实现工业化,各地政府对环境保护显得不够重视,环保投入明显不足。

2.4 技术支持短缺 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模式和相对落后的工业技术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能适应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急需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的开发。但是我国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人员结构并不具备这种高素质人才,因而即使有相关法律作为武器,环境问题依然频发。

3 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彼此依托、相互推动的,因此要及早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树立“环境也是资源”、“环境也是竞争力”的思想。具体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让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1 加强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统筹京津冀经济带的环境保护 环境建设,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人民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因此,环保部门要当把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作为一项基本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知识竞赛和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使环境保护观念深入民心。一方面,以燃煤、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水泥建材和露天矿山等行业污染的治理为重点,改善大气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对企业污水排放加强监管[4]。若要想达到上述要求,首先要坚持科学立法,适应时代改变和形势变化的趋势,使制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以及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废除一些落后的制度,如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文制度等,全面清理和修改规范性差的文件。例如:建立和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白洋淀水污染防治、衡水湖水污染防治、辐射污染防治及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其次,完善京津冀地区环保执法工作人员的配备,增加执法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其环保职能,实行分摊责任制,将环境责任纳入各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当中,对顶风作案、破坏城郊环境者要进行严厉的制裁。再次,应呼吁民众进行监督,利用路牌、报纸报刊、广播电视、小区宣传栏等进行环保宣传,增强社会舆论的影响,设置环保热线、建立网上环保举报中心、举报网站、电子邮箱、问题反映箱等,以方便居民举报,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处理,形成一个“人人关心环境、重视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3.2 建立和完善适应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行政体制,严格执法

3.2.1 突破行政体制的制约和封闭观念的束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过快,能源需求迅速上涨,其增长方式已超越了区域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加之环京津地区发展方向和生产技术的差异,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贫富差距形成了巨大落差。作为首都和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经济做出宏观调控,降低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让劳动者和城乡居民安居乐业,让困难群众也能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对本区和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尽管经济总量很大,但广大居民尤其是河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极低,受教育水平也较差,因而政府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也应考虑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京津冀地区各个市区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教育、卫生和科技事业的共同发展,实施差异性产业发展战略。2014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北京作为金融决策的中心,应该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向天津、河北进行梯度转移。近期北京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搬迁工作,若各地区承接工作能顺利进行,就能充分发挥经济板块的优势与特点,实现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区域整合的产业共生体系,就能降低产业和行业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能源效应[5]。endprint

3.2.2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多方位发展环保资金管理体制 政府在做财政预算时,应考虑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与财政收入相挂钩,并且根据财政收入的长幅逐渐增长;对企业加收环境税,拓宽资金来源;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改革,提高收费标准;推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增加国际合作,吸引外商投资[1]。我国大部分环保设施的投入均为政府采购模式,社会企业参与率低。因此,政府可在环保设施的后期维护中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减轻使用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3.3 加大环境保护设施的应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3.3.1 优化能源结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比例 设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逼迫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调整能源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产生的固体废物。随着“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快速发展,以生态产业理论为指导对沿海地区产业集群进行产业链结构调整及产业格局的规划与重组显得越来越重要[6]。在秦皇岛、唐山、天津和黄骅等临海城市,除应用该地区本土资源外,还应大力发展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抢占世界新能源的发展先机,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发展低碳经济。

3.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环保基础上发展乡村经济 近年来,京津冀都市圈的人口对休闲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游客更倾向于田园风光与休闲农业园区。因此,在一些风景优美、农产品丰富的乡村,可扩大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与果品采摘服务,打造成生态文明新农村,既发展了经济,又增加了土地绿化面积,减少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问题。构建环京津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实现其产业集中及资本聚集,既可加快推动环京津地区休闲度假游,也可加快实现河北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7]。

4 结语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综合国力提升的标准;环境良好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更是关系到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因而,该地区不容乐观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都会直接对社会安全造成不稳定影响,只有尽快建立“首都区域生态环境控制”体系,完善各种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才能切实处理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使人民过上真正文明、健康和富足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玲玲.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40:28-31.

[2]张 敏.京津冀都市圈河北区域资源环境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2008:110-111.

[3]李明扬.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84-185.

(下转111页)

(上接96页)

[4]赵云霞.论河北生态环境与发展环境的改善[J].河北学刊,2013,33(2):192-194.

[5]王 磊,李慧明,齐 悦.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280-283.

[6]王梁雨生,李 超.生态理论与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2013,33(4):211-214.

[7]张 灿,魏晓平.河北省环京津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J].河北学刊,2013,33(1):195-198.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