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大圩排涝站水文分析

2015-01-08 18:47沈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4期

沈艳

摘 要:该文介绍牛角大圩概况,结合牛角大圩的地形地势,分析排水系统现状,并提出采用分片排水理念,合理地确定泵站的正常抽排范围建议,为项目区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牛角大圩;排涝站;水文分析;设计流量

中图分类号 TV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140-02

1 流域及排水概况

牛角大圩位于派河口左岸,紧邻巢湖,原隶属于肥西县烟墩乡境,2006年肥西县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合肥市包河区。根据相关规划报告,牛角大圩规划由2部分组成:牛角圩(农业风情展示片区)、九联圩(湿地垂钓体验片区)。经现场勘查,牛角圩和九联圩之间有圩堤(堤顶高程约13m)分割,水系互不连通;且从规划片区划分上,牛角圩和九联圩远期应无沟通需求。

牛角圩现状:圩外北面由截洪沟与分隔,南面有派河绕过。圩内现状地面高程8.1~9.4m(吴淞高程系,下同),地形起伏很小,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向巢湖倾斜。地表径流及田间弃水汇集中心排涝沟,中心排涝沟呈“十”字形布置,沟深面广,终年有水。圩内现有牛角排灌站、孟老庄排涝站两座泵站,分别位于“十”字形中心排涝沟末端,圩内涝水经泵站排入派河。牛角排灌站建于2007年,设计排涝流量3.86m3/s,该泵站现状运行状况良好。孟老庄排涝站建于2010年,设计排涝流量4.5m3/s,该泵站现有3台机组只运行2台,实际排涝流量为3.0m3/s。

九联圩位于牛角圩以北,东临巢湖,圩内现状地面高程8.5~10.0m,地貌类型主要为沟塘和水田。圩内排水现有丙子电灌溉站,设计排涝流量1.85m3/s,该泵站现状运行状况良好。

2 水文分析

2.1 设计暴雨 牛角大圩主要用于旅游开发项目。根据安徽省水利厅皖水规计函[2013]1732号“关于征求全省排涝标准与计算办法意见的通知”,设计考虑圩口采用最大24h降雨24h排至耐淹水深标准,需分析最大24h暴雨。

1995年编制的《安徽省短历时最大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以下简称《等值线图》)统计参数考虑了面上平衡,能反映短历时暴雨统计参数地区分布规律,因此,设计暴雨考虑利用《等值线图》分析计算。根据《等值线图》查算,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为100mm,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Cv值为0.58,10a、20a一遇最大24h暴雨量分别为175mm和216mm。

2.2 主排涝期确定 排涝期的选取,主要根据沿江地区最大24h和3d等暴雨出现机率最多的时段和主要农作物排涝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安徽省沿江圩区暴雨多发生在6~8月,此时也是长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汛期。由于水源、地形、气候等因素,沿江圩区以种植水稻为主。从水稻适宜水深和耐淹水深分析,中稻、单季晚稻返青期和分蘖初期为6~7月,双季晚稻为7~8月。在此时期内,水稻耐淹水深小,排涝要求高,因此排涝期宜选取6~8月,其中主排涝期确定为6月下旬~7月中旬(6月20日~7月20日)。

2.3 外水位分析 1994年编制的《巢湖流域防洪规划》,采用实测洪水位资料(1950-1992年),并考虑调查历时特大值1849年水位,按照经验频率曲线拟合,提出巢湖各频率洪水位为:100a一遇13.36m,50a一遇12.75m,20a一遇为12.50m,10a一遇为11.60m。该规划成果经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并于200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0]77文批复。另外,在2011-2013年巢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中,经延长系列复核后,巢湖各频率洪水位保持不变。

根据《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巢湖防洪水位成果,分析确定牛角大圩泵站外水位。巢湖塘西水位站具有1965-2010年实测逐日水位资料,通过排频计算,巢湖历年最低水位平均值为8.30m,排水期多年日平均水位9.10m。

3 牛角大圩站设计参数分析

3.1 设计标准 结合牛家大圩规划的片区划分,从充分利用现状排水系统,就近排水,方便运行管理等因素考虑,采用现有的排涝分区,分片排水。牛角圩(农业风情展示片区)规划标准较高,圩区内主要为高标准经济作物,且有观光旅游需求,排涝标准考虑提高为20a一遇,采用24h降雨1d平均排除原则。九联圩(湿地垂钓体验片区)虽然规划标准同牛角圩,但圩区内沟塘率较高,对来水有一定的调蓄空间,排涝标准考虑仍按10a一遇,采用24h降雨1d平均排除原则。

3.2 设计流量 牛角圩片区排涝面积9.65km2,其中:水田面积1.14km2,旱荒地面积7.48km2,沟塘面积1.03km2,即在田间配套工程完成后,水田率为11.8%,沟塘率为10.7%,旱荒地率为77.5%。该片区20a一遇最大24h暴雨量为216mm。按20a一遇24h暴雨1d平均排至作物耐淹水深计算,水田滞蓄水深采用50mm,沟塘调蓄水深采用300mm,旱地及非耕地径流系数采用0.60,水泵日开机采用22h。排涝模计算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公式如下:

[q=F水田(P-h水蓄)+F旱荒地CP-F沟(h沟蓄-P)-FEw3.6TtF]

式中: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F——片总面积(km2);F水田——水田面积(km2);F旱荒地——旱荒地面积(km2),包括旱地及非耕地;F沟——沟塘面积(km2);P——设计暴雨量(mm);C——径流系数,取0.6;h水蓄——水田滞蓄水深,取50mm;h沟蓄——沟塘调蓄水深,取300mm;T——排涝天数(d),为1d;t——水泵日开机小时数(h),取22h/d;[Ew]——历时为T的水面蒸发量(mm)。

计算牛角圩片排涝模数1.34m3/s·km2,设计排涝流量12.96m3/s,现有排涝流量6.86m3/s,需新增排涝流量6.0m3/s。endprint

九联圩片区排涝面积3.71km2,其中:水田面积1.30km2,旱荒地面积0.77km2,沟塘面积1.64km2,即在田间配套工程完成后,水田率为35%,沟塘率为44.2%,旱荒地率为20.8%。该片区10a一遇最大24h暴雨量为175mm。按10a一遇24h暴雨1d平均排至作物耐淹水深计算,水田滞蓄水深采用50mm,沟塘调蓄水深采用250mm,旱地及非耕地径流系数采用0.60,水泵日开机采用22h。计算九联圩片排涝模数0.41m3/s·km2,设计排涝流量1.50m3/s,现状丙子电灌站设计排涝流量1.85m3/s,已经满足要求,无需新增排涝流量。

3.3 特征水位与扬程

3.3.1 进水池水位 设计水位: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在调蓄容积不大的排涝区,一般以较低耕作区(约占排片面积90%~95%)的涝水能被排除为原则,同时考虑水面比降、建筑物水位落差等,确定排涝站进水池设计水位。牛角大圩内现状地面高程8.1~9.4m,水面比降较小,确定该水位为8.0m。

最低运行水位:排水泵站正常运行的下限排涝水位,是确定水泵安装高程的依据;按满足农作物对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渍害的要求来确定。牛家大圩内现状为高标准经济作物,且河道有景观需求,确定最低运行水位为7.5m。

最高运行水位:根据排片地形及农作物分布,在保证排涝效益的前提下,确定排水区允许的最高涝水位,并考虑水面比降、建筑物水位落差等。综合牛家大圩现状分析,确定该水位为8.5m。

最高水位:在遭遇超标准暴雨时,为保证泵房电机层不进水,最高内水位一般采用曾出现过的最高涝水位。根据牛角大圩历年情况,确定该水位为9.5m。

3.3.2 出水池水位 设计水位:取承泄区10a一遇最高24h平均水位。该泵站出水池设计水位采用已批的巢湖10a一遇防洪水位11.60m。

最低运行水位:取承泄区历年排涝期最低水位平均值。该泵站最低运行水位采用巢湖历年排水期最低水位8.3m。

最高运行水位:取外河重现期20a一遇最高24h平均水位。该泵站最高运行水位采用巢湖20a一遇防洪水位12.5m。

防洪水位:泵站等别为Ⅳ等,防洪标准采用50a一遇。该泵站防洪水位采用巢湖50a一遇防洪水位。

4 结语

牛角大圩排涝站水文分析中,结合牛家大圩的地形地势特点,分析现状排水系统,采用分片排水理念,合理地确定了泵站的正常抽排范围,为该站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设计参数。该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排水状况,创造良好的环境。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