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佛寺祖庭

2015-01-09 04:44秦沣
新西部 2014年9期
关键词:长安区法师寺院

秦沣

隋唐之时,长安佛教最为鼎盛,不但京城佛寺林立,雄奇秀丽的终南山也成为僧家建立寺院、栖身静修的处所,故有“一片白云遮不住,荡山红叶尽是僧”之说。

佛教在中国,每以译出经论而命名宗。

汉传佛教现流行的有八宗,分别是:天台宗(也称法华宗)、禅宗(亦称佛心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三论宗、密宗等。除前两宗形成于江南之外,后六宗俱发祥成长于长安,因而也有长安佛教之说法。

长安佛教六宗中,四宗祖庭在如今的西安市长安区。

兴教寺

兴教寺,又名“护国兴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位于长安区杜曲镇以东少陵原畔,距古城西安约20公里。

1961年,兴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列入西安地区八大开放寺院之一。今年,兴教寺成为“长安—天山廊道世界文化遗产”22个点中的一个。

兴教寺创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602年-664年)的遗骨迁葬地。玄奘法师圆寂后,初葬于沪河东岸的白鹿原,在大明宫即可望见。高宗李治在大明宫含元殿前遥望之而时动悲思,便于总章二年令迁葬于今址,建五层砖塔藏之,并随即建寺,以示纪念。

唐肃宗李亨来此游览,题塔额日“兴教”,从此这座寺院名日兴教寺。

在玄奘塔旁,分别是两名高徒的灵骨舍利塔,右为窥基,左为圆测。前者是玄奘在玉华寺译场的主要助手,后者是玄奘门下的新罗弟子,其在洛阳佛授记寺圆寂后,葬于龙门香山寺并起塔。其弟子分得部分遗骨,携回长安,初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后迁到兴教寺。

法相宗由玄奘创立。玄奘圆寂后遗骨迁葬于兴教寺并起塔,故兴教寺与大慈恩寺同为法相宗的祖庭。

从唐到清,兴教寺有据可查的修缮有过五次,同治年间(1865年),寺遭兵燹,寺成废墟,只留三塔。

从民国十一年起,经住持妙阔等人的努力,建起了法堂、东西配殿、塔亭、僧寮以及大雄宝殿、藏经楼、围墙和山门。

1959年,常明法师接任兴教寺住持。常明法师权巧感召,说服红卫兵,让兴教寺免遭破坏,保护了八部大藏经和十多尊铜佛像,使兴教寺的殿宇、法像完好无损,这在长安甚至全西安市都少有。

1984年春,常明法师升任兴教寺方丈,此为建国后之首创。

自1982年始,常明法师对该寺进行全面整修和改建,多次大修、装修大殿、经楼,建起了富丽堂煌的卧佛殿,将寺院破旧土墙更新为红色砖砌的围墙。经过十多年的辛苦经营,使兴教寺再现史上“殿宇法制,精密庄严”的盛景。

公交指南:乘905路在洋桥站下车,转乘917路,下车步行700米即到。

百塔寺

百塔寺位于长安区子午街道办天子峪口,距西安城约12公里。因是原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的塔院,故成为三阶教祖庭之地(注:三阶教是隋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个教派,却由于其他教派的攻击和朝廷屡诏禁止而湮没不传)。

信行圆寂后,弟子净名、慧了等三百余人以林葬法收其尸骨葬于终南山鸱号堆(今天子峪口)并树塔立碑。后其信徒不论僧俗,殁后皆葬于他的墓塔周围。

百塔寺最早建立时间可追溯到隋大业三年的至相道场,唐大历六年(771年)改为百塔寺。自宋时以后,逐渐谬夷。辛亥革命后,百塔寺仍存留不少殿宇廊庑、铁制佛像及直径四尺余的大铁锅二口。民国后期,部分殿宇被国民党第七分校拆掉。

解放后,乡政府曾在该院驻过一段时间,后成为百塔小学。镶有石碑记事的七层砖塔“文革”期间被拆毁,石碑被文物部门所保存。惟留有一株树围10多米的银杏树。1980年,此树被长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

1986年,隆和老和尚带领众弟子,于银杏树旁重建大殿一座。宝殿前广植松柏棕榈,竹木花卉,郁郁葱葱,成为佛家弟子参禅礼佛的理想场所。

公交指南:在大雁塔北广场乘环山旅游2号线,在至相寺站下车,步行10分钟即到。

灵感寺

灵感寺位于沣河东岸,长安区五星乡灵感寺街路北,距古城西安约25公里。灵感寺与净业寺、丰德寺共为南山律宗祖庭。

据传,该寺最早建于汉代,一说始建于北魏之初。扩建于唐初,唐贞观末年(648年)由西明寺改为灵感寺。道宣律师在此专究律学,从事撰述,充实发展了佛学律宗。

道宣圆寂后,门人为其建衣钵塔以示纪念。现塔早已无存。

抗战时期,该寺曾用作日俘集中处,后改为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师范学校回返,寺内设初级中学。

解放后,因该寺无僧人居住,佛像法物一空。曾先为生产教养院,后为西安市社会福利院。寺院内部分房舍被拆除,现仅有大殿、后殿、厢房和殿堂图碑存在。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长安区韦曲东南少陵原畔,距西安城约15公里。是中国佛教华严宗发祥地,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

据《长安志》和《咸宁县志》的记载,华严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中期(627年-649年),是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初祖杜顺大师在此大弘华严之门。

元朝至正年间,毁损的华严寺得以重修。清乾隆年间(约1756年),少陵原边不幸发生一次大崩塌,殿宇窑洞全毁,仅存两座砖塔。1930年,朱子桥与康寄遥等补修两塔,并建佛殿三间,殿后已不存在。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华严寺杜顺禅师塔和清凉国师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上世纪80年代,两塔均有一些倾斜,尤其是清凉国师塔,几近倾倒。长安县文物部门对该塔进行拆建。拆建时在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等物。在塔底发现风格迥异、雕刻精美的6米高的两层砖塔,断定为元代重修的残塔。

2004年秋,由于持续降雨等因素,杜顺禅师塔出现了塔基下沉、塔座裂缝、塔体悬空等险情。政府拨付专款50万元,加固维修古塔。

现经重建后的华严寺,已成为华严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西北佛教文化研究教育中心。

公交指南:乘905路、923路、917路、419路,在长安师范站下车,步行约1000米即到。

至相寺

至相寺又名国清寺,位于西安城南约30公里的终南山天子峪内,是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之一。寺内存碑曰“终南正脉,结在其中”,可见此寺亦为终南古迹胜境。

至相寺唐时极盛,高僧辈出,后渐凌夷。宋、元、明三代兴衰无考。清代称国清禅寺,成为曹洞宗的道场。

建国后,土改时至相寺尚有13名僧人,分得土地共50余亩,山林百余亩。上世纪60年代中期,寺院遭到严重破坏,古树名木大都被砍伐,殿舍、佛像被毁,碑志被砸,塔、龛、墓全部被平毁。

1985年,僧人本智住持该寺,对大殿进行全面翻修,新塑佛像,并于1986年古历正月十五举行佛像开光纪念仪式。1995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将国清寺重新更名为至相寺。

1999年,西安卧龙寺方丈如诚法师继承老方丈东霞禅师衣钵,兼理至相寺寺事,竭力营构,历经五载,耗资800余万元,将至相寺修葺一新。复修后的至相寺,坐落在前低后高的四层平台上。寺院最高的平台,坐落着至相寺最大的古式建筑—禅堂。

至相寺很多文物已流失,寺内现存有“大唐故二沛法师墓志”一方,清“曹洞正宗第三十世灵源紫谷大和尚涅槃塔”六棱石碑及底座与塔帽,韦驮殿前有古槐一株,大殿后有巨大白果树一株,两树胸围皆三米多。寺之北岩有人工凿成遗洞四孔,名日“莲花洞”。寺内有唐丞相裴休静修之石洞,日“裴公洞”。方丈室前有古井一口,名日“法海井”。寺后有大面积的橡树林环抱寺院,古木参天,风景幽雅。

公交指南:在大雁塔北广场乘环山旅游2号线,到至相寺站下车即到。

净业寺,位于长安区沣峪柳林坪的后庵山,距古城西安约35公里。

1983年,净业寺被国务院列入西安地区八大开放寺院之一,并被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净业寺创建时间有不同说法,据周文敏研究,始建于隋开皇元年。

道宣(596年-667年),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因常住终南山研究弘传戒律,世称南山律师。多数时间住净业寺,开设戒坛,传授戒法。故净业寺是佛教律宗的发祥地。

唐时的净业寺,因道宣弘传律学而极盛。后千年无史可考。经明、清两朝重新修葺。清末民初,殿宇荒残。民国时期,闽僧智海法师住持寺务,在南洋募缘,复兴净业寺。

新中国成立后,智海返闽,智真法师接任住持,维修寺宇,护山造林。到上世纪60年代初,寺院面貌还比较完整。常住僧众五六十人。“文革”期间,寺院受到破坏,道宣律师塔被拆,佛像全毁,五间禅堂及三间僧房也被拆除。

1988年,厦门南普陀寺妙湛老和尚莅寺,目睹荒夷,发心倡修。青年僧人宽明监院发大愿心,各方募缘,人民政府也拨款资助,整修殿宇,重修了道宣律师舍利塔。

有僧人古道法师住持道场发心塑大殿三佛二菩萨像,并修筑了由山门到寺院的1000米长、1080个麻石台阶路。住持本如法师,到处奔走,时酬八方,对寺院进行了历时八年的重修和扩建。这是净业寺千余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

公交指南:乘游9到邮电大学长安校区,在长安区政府门口转921路,到沣峪口下车,步行1.9公里可达。

香积寺位于长安区神禾原西端,距西安城17公里。由于寺内建有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的供养塔,被佛教界公认为净土宗之祖庭。

香积之名本出自《维摩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喻众香所积,因以寺名。

香积寺创建于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681年),其时,寺之规模非常宏伟,殿宇楼堂颇为壮观,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1956年,香积寺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列入西安地区八大开放寺院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诗》,描绘了香积寺山川景物与寺院形势。

据说,安史之乱激战于该寺之北,对寺院造成损毁。最惨痛者“会昌法难”,昔日的宏伟建筑拆毁无存,惟独善导塔仍屹立于废墟之中。后几经修缮,直到清末,寺内尚有不少金石文物。据传,后遭受一次巨大破坏,大量金石被日本浪人盗去。民国时期,寺院之衰,不堪言状。

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香积寺的8名僧人,分得28亩土地,劳动自养。“文革”开始后,19名僧人被迫离寺,成立了生产队。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僧人返还回寺,农禅并举。

续洞法师,1962年驻锡香积寺,一度担任香积寺大队和尚生产队队长,落实宗教政策后任香积寺住持。续洞法师筹集资金,对香积寺进行复建,相继建成法堂、天王殿、配殿、念佛堂等。

续洞法师圆寂后,其得意弟子本昌继任香积寺住持。在他的努力下,重修了钟鼓楼,并修建山门殿、青石牌楼和寺前广场。

香积寺现住僧众30余人,依法如仪,朝暮课诵,香烟缭绕,梵音悠扬,弥陀圣号,广宣十方;院内松柏苍翠,花红草绿,远离尘嚣。游人至此,莫不留连忘返。

公交指南:乘坐322路或游9公共汽车,香积寺村站下车即到。

丰德寺位于长安沣峪口东山坡上,距古城西安约30公里。

据寺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另据《续高僧传》和《宋高僧传》记载,该寺创建时代可能还在唐高宗永徽之前。

唐代高僧智藏、道宣、圆测都在丰德寺住过。寺内曾有道宣律师建立的戒坛,道宣律师于此寺弘宣律学,故丰德寺与净业寺共为南山律宗祖庭,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丰德寺又因圆测法师在此寺住过,并有舍利塔,因此与法相宗也有很重要的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丰德寺也几经修缮。解放后虽已衰残,但殿宇尚完整,住僧一人。1960年,该寺调整由比丘尼住寺。“文革”期间,殿宇和宗教文物受到破坏,山门外明代所铸的一对铁狮子,钟鼓楼及两棵古柏树被毁,韦驮殿的四大天王像、大殿的三尊佛像和东岭之菱型塔,亦被拆除。殿宇年久失修,即将倾覆。

1985年,在前任住持昌修的倡导下,由时任住持妙觉与顿圆等同心协力,加之十方善男信女的赞助,将大殿重修一新,安奉脱纱佛像三尊,同时,对其他殿宇一并作了维修,还新建僧寮、斋堂。

丰德寺内存有清代碑石两块,唐植爬柏龙雀树两棵。坎边有青檀树两株,属稀有之木。寺南有祖塔三座,巍然矗立。

公交指南:乘游9到邮电大学长安校区,在长安区政府门口转921路,到沣峪口下车,步行300多米即达。

猜你喜欢
长安区法师寺院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宽恕
拜佛
西安市长安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市长安区秋延甜瓜新品种引进试验
法师削皮
西安市长安区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不见悲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