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简介

2015-01-09 03:15高中伟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5年3期
关键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新能源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简介

编者按:如今,面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加上政府的力推,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渐渐代替传统燃料汽车成为汽车市场中的主角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国外的相关情况、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瓶颈、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顾虑以及维修行业应该做哪些准备,以迎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如今,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什么车才属于新能源汽车呢?随着行业的发展,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也在发生变化。

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09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按照此定义,新能源汽车应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2012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更明确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而将其他非插电式汽车定义为节能车。

本文中重点讨论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指汽车的驱动力全部来自电机的汽车,其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储能器、能源或转换器作驱动能源,其中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车辆称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最常见的是发动机和动力蓄电池的组合。而能列入我国新能源汽车范畴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指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或主动力源的汽车。燃料电池是指将外部供应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发电装置。

二、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如今,汽车电气化、能源多样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图1所示为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传统燃料汽车及各种新能源汽车根据各自特点所体现出的适用性如图2所示。

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

能源问题:根据有关统计,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近年不断攀升。200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30.2%,2013年升至58.1%,预计到2035年可能攀升至80%,远超过50%这一国际公认警戒线。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至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需要控制在61%的红线以内。另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跨境的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问题已不容忽视,石油海上运输风险较大。

目前,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1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3%),预计未来我国石油消费仍将持续稳定增长。

环保问题:欧盟在2014年设定了全球最严格的汽车碳排放控制目标,即从2020年1月1日起,欧盟范围内所销售的95%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必须达到每千米不超过95g。而2012年的数据显示,戴姆勒集团车辆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每千米140g,奥迪稍低,但也超过了130g。从排放标准来看,汽车厂商仅仅依靠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可能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必须积极投资研发新能源汽车。

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外采用了积分换排放政策。欧盟规定,允许生产电动汽车等排放极低车型来获取更多的“积分”,并将其转用于生产其他排放较高的车型。美国加州规定,在该州销量超过一定数量的汽车企业必须使环保汽车的生产比例达到ZEV(Zero Emission Vehicle)法案规定。未达到ZEV法案规定要求的企业必须支付每辆车5000美元的罚款,或者向其他公司购买积分。“特斯拉”在2012年便靠销售碳排放积分获得高达4000万美元的收入。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缓解石油短缺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②使经济增长模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③全球大概25%的二氧化碳来自汽车尾气,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所面临的国际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环境污染。

三、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年来相继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支持政策。

2005年,设立“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

2007年,发布新能源汽车产品法规,超过100种新能源汽车被允许量产。

2008年,共有595辆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北京奥运会投入示范运行,规模空前。

2009年,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动“十城千辆”大范围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程。

2010年,千余量新能源汽车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发展目标。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国内早期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我国最初计划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列于表1,发展规划的具体设想分为四步。

第一步:大规模示范宣传;

第二步:政府主导批量生产;

第三步:产业化、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第四步:国家逐步退出,市场化运作。

表1 我国最初计划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

2.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现状

尽管有了上述的产量发展规划,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2013年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一直不尽人意,所以我国调整了2015年之后的发展目标。从2014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出现同比大幅度增加的状况。相比2013年全年,仅2014年1~9月,新能源汽车实际销量即已实现220%的增长。2014年,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元年。从市场结构看,2014年销量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4倍,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0.2倍。

表2 我国已进入市场推广的电动汽车品牌及销售情况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4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8,522辆,销售38,163辆,同比增长2.9和2.8倍。仅9月,产量达8047辆,同比增长83.3%;销量9145辆,与8月份的4041辆相比,实现了翻倍增长。

3.国内主要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尽管已经列入国家公告的新能源汽车有100多款,但目前只有10多款真正进入市场推广(表2)。

4.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现状

(1)技术路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将汽车的分类归纳为三横,即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将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主要部件归纳为三纵,即电池、电机、控制器(表3)。

表3 新能源汽车的“三横”和“三纵”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是坚持“三横三纵”的研发局面,具体解析内容如图3所示。

表4中解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

表4 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

(2)技术现状

①充电方式

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充电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表5对三种常见的充电方式进行了比较。

表5 三种充电方式比较

②整车集成设计、匹配技术

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将电动系统与电动附件集成在传统车身、底盘、内饰之上,在整车动力系统匹配与集成设计方面已掌握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近。

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整车系统集成方面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因为既受传统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等技术基础落后的影响,也受开发强度不够的影响。

③生产、装配、调试技术

借用我国合资或自主创新建立起来的汽车产业化基础,在产品制造工艺制定、一致性保障、质量控制、缺陷规避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差别不大,但在电动汽车设计、制造、装配和调试特点与传统汽车制造结合方面面临挑战。

所开发的纯电动大客车、中型工程车、小型乘用车、微型代步车的电驱动系统已经形成系列产品,进入规模示范运行阶段并出口。

电驱动系统由电机、电机控制器及变速器集成。我国自主开发的电驱动系统已可实现功能及性能测试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满足一定产能需求。高性能产品的工程化能力、可靠性、系统配套及产业化程度落后,先进产品的部分部件、材料需进口,电驱动系统集成实力较弱。

④电动附件

已有小型车电动转向、空调、制动系统等产品,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智能化电动附件产品方面相差更大,许多关键部件仍需进口。

(3)国内主要厂商的开发现状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在导入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诸多技术、标准、基础设施配套、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鉴于目前各企业都在上马,散乱差的局面,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投资项目申请企业的基本条件包括需要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新建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汽车和纯电动其他乘用车(包括增程式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主要厂商的开发现状列于表6。

表6 国内主要厂商的开发现状

五、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障碍

1.社会使用环境

①充电问题

如何解决充电问题,是关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瓶颈也是社会各界人士集中关心的问题。2016~2020年,国家电网建设充电站的目标是10,000座。计划建成完整的“四纵四横”(四纵:沈海、京沪、京台、京港澳;四横:青银、连霍、沪蓉、沪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充电站建立的具体规划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规划情况

②区域地方性保护

尽管国家要求各地不能设置新能源推广壁垒,但在实际运行中,部分区域仍然设置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地方保护主义不仅阻碍了用户自有选择的权力,对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有严重的影响,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所改善。

2.技术瓶颈

①电池的性能:比能量和比功率的问题(续驶里程与车重的矛盾)、电池的可靠性(使用寿命)、一致性(均衡性)。

②专用电机:专为新能源汽车特殊开发的电机,要求体积小、重量轻、符合电驱动特性要求。

③电动附件:空调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与传统电器系统的兼容。

④控制技术:电池充放电技术、能量管理控制技术、电机工作在高效率区的匹配技术、整车集成控制技术及车载网络技术。

六、国外品牌销售情况及技术发展趋势

截至2014年1月底,日产共卖出10万辆新能源汽车;雪佛兰沃蓝达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6万多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普锐斯的销量数字超过400万;特斯拉则为2.5万辆。日本2015年已开始在市场中销售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典型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最新计划及政策示于表8。

表8 典型国家新能源汽车最新计划及政策

七、行业中存在的不同观点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技术观点和争论是正常的,下面简单列出了不同专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1.“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特别部署了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计划在关键基础器件、燃料电池系统、基础设施与示范三方面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争取在未来几年攻克薄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技术、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技术、推进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等多项工作。

2.虽然电能是一种理想方式,但由于蓄电池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发展,单位体积的储能量小、充电时间长和价格贵都是眼下无法突破的制约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还不可能全面取代汽油车,电动和汽油机同时使用的双能源车对减排节能来说可能是理想的过渡方式。

3.新能源汽车不可能全面推广 ,应瞄准公交车市场,以及部分出租车。

4.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能是下一阶段最实用的选择。

5.燃料电池比蓄电池还贵,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看不到推广前景。

八、汽车维修行业需要做的准备

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的增长,必然给售后的维修服务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维修企业,应看到这种变化,尽早准备,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目前看,至少有下述几个方面的技术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高电压的知识、作业的安全与规范。

2.电池的知识、电池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3.电机的知识、电机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4.辅助电气系统的知识、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空调、制动、转向、车身电器)相关技术。

5.故障诊断内容的变化。

6.I/M制度的意义和推进。

(本刊记者高中伟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2014年会上的专家发言内容整理)

猜你喜欢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新能源
燃料电池题解法分析
电动汽车
试驾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后的六个疑问?
燃料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
Hyundai公司的iX35燃料电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