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完整人的核心素养

2015-01-09 11:52窦桂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年段清华书香

窦桂梅

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如果说教育是一种供给,课程就是其中的核心供给力。在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中,健康体育与书香阅读可谓是两大亮点,更是学校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阅读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使之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更能够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阅读有助于学生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其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与核心价值观。可见,体育与阅读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奠基的作用。

但体育与阅读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左右才开始阅读。美国儿童在4岁以后进入独立、自主性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今天的体育和语文学科课程怎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清华附小将二者分别进行了改造和补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体育和书香阅读课程。

健康体育:塑造健康身心

清华附小对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补充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丰富性、选择性、实用性、针对性的附小体育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

“健康体育课程”重点指向“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身好体魄”。

我们用“有趣、出汗、安全、技能”八字来概括清华附小体育课程的特征。“有趣”指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出汗”指向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安全”指向为学生提升健康运动的环境保障;“技能”指向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

我们进一步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水平,在不同学段提出年段目标:低年段——兴趣与习惯;中年段——技能与方法;高年段——体能与特长。兴趣是引路,技能为核心,好身体为总方向。

2.课程内容

清华附小的课程,根据学社和课程内容需要按照大小课时设置,其中凸显出对健康体育课程的重视。

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为了落实马约翰先生“强迫体育锻炼”的倡议,每天设有一节体育课,其中3节上国家规定课程,但在教学中强调打破学科本位,进行课程整合,凸显实践性、综合性。例如,在四年级的体育课程中安排跨越式跳高、跨越式跳远等教学内容,以前教学分不同课时进行,现在我们以“逃生自救”为主题,整合这几部分教学内容,以情境体验的方式完成了这些内容的教学。此外,学校每周拿出两节60分钟的大课,一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一节体育项目自选,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展开锻炼。

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一次晨练微课堂。这两者是学校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的“自主选择时空”。晨练微课堂从早晨入校开始,到7:50结束,学生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健身大课间时长45分钟,变原来的被动做广播体操为主动参与不同项目练习,学生们在运动场上,可以整班跑步、跳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体育社团,还可以自主到操场不同的健身区域去,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练习专门的运动项目。

每个学生至少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利用晨练微课堂、健身大课间、项目自选课时,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参加轮滑、板球、棒球、篮球、健美操、足球等不同项目的练习。特别是在每周一次的项目自选课时里,同年级的学生打破班级限制,根据爱好组成新的班级,体育老师则根据自己的特长执教相应的项目。学生还可以定期更改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这样,每个清华附小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个运动项目。

3.课程实施

我们根据长时间的摸索与研究,划分出三种体育课型,分别是情境教学课型、问题解决课型、自主学习课型。

情境教学课主要指向的是技能模仿,通过大量练习形成运动自动化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使学生在情趣中更加乐学、乐练、乐成长。问题解决课和自主学习课主要指向开放度比较高、探究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进而进行知识建构。

对于儿童而言,“有趣的学就是玩,有趣的玩就是学”。学校还组织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共分为五个方面:体育水木秀场——榜样引领,同伴激励;假期体育锻炼——个性选择,家校合作;马约翰体育节——文化熏染,全校参与;班级自创体育活动——基于班级,师生共创;体育游学活动——国际视野,文化使者,充分发挥了社会、家长、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作用和积极性,既让学生充分锻炼,又让学生体验感受体育文化和体育道德。

书香阅读:撑起完整人格

清华附小在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的基础上,系统规划,补充丰富的阅读内容,形成完备的阅读校本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

“书香校园课程”重点指向“一流好人格;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篇好文章”等。

我们用“浸润、体验、思鉴、得法”八字来概括清华附小书香阅读课程的特征。“浸润”指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每天都能沉浸于阅读的喜悦中;“体验”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思鉴”指在阅读指导中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与评鉴;“得法”指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方法。

在不同学段的年段目标:低年段——共读,重在激发兴趣,感知形象;中年段——共享,重在获取信息,想象联想;高年段——共研,重在审美体验,赏析思辨。

2.课程内容

每天一个阅读微课堂、一次晨诵。学生每天入校后到7:50前,可以在图书馆参加阅读微课堂,在图书馆馆员和家长义工的带领下,自主阅读。7:50到8:00,利用正式上课前的10分钟,班主任组织学生诵读,每一间教室里都响起琅琅书声。诵读的内容主要是经典的古诗文、蒙学经典、古文、儿童诗和现代诗,每学期学生背诵古诗20首、儿童诗或现代诗10首、古文或蒙学经典10则。

每学期一套必读、选读书目。好书如老师、如挚友,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由他主教育到自主教育的转变。清华附小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推荐的书目以“经典、海量、多维、童趣、有序”为原则,每学期都会覆盖绘本、童书、外国文学名著、民族文化经典和科普作品等各个门类,使学生在不同种类的书籍的阅读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方式。此外,数学、科学、艺术等不同的学科也为学生准备了自己的学科推荐书目。

每周一节主题阅读课。为了避免课内阅读课外化、课外阅读放任化的弊病,清华附小从1到6年级,每周课表上都有一节60分钟的阅读课,语文课教师任教为主,涉及到其他学科阅读的内容时,由相应学科的教师任教。主题阅读课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适当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在多方对话中分享阅读的收获与体验。

4.课程实施

首先是导读课,其中分为绘本导读、经典导读、同题材(同作者)导读。导读课以教师的指导为主,重在让学生习得方法,掌握技巧。

第二类是分享课,其中分为阅读材料的分享、阅读感受的分享。课上学生与教师、与伙伴分享阅读中丰富多元的收获,分享大量的阅读资讯,教师适当组织和指导。

第三类是欣赏课,其中分为美读欣赏、影片欣赏、创作欣赏。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提升对于所阅读的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此外,学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班级读书角让学生随时取阅、班级黑板一角古诗文积累和本周推荐书目丰富着学生的视野、校园文化墙上的读书格言无声地带给学生启迪以外,还有诸如绘本接力棒、书签展览、藏书票制作大赛等。每年四月是附小的读书月,学校会举行大手拉小手同伴阅读、亲子校园共读、图书义卖、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节日般的喜庆气氛中获得体验与收获。

总之,以“健康体育、书香阅读”为代表的清华附小“1+X课程”为儿童插上理想的翅膀,塑造了清华少年“健康、阳光、乐学”完整的生命样态。

■   编辑  王雪莉   ■

猜你喜欢
年段清华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