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渗透 发挥主渠道育人功能

2015-01-09 12:20牟成梅司文威张宏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渠道师德育人

牟成梅++司文威++张宏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做好做细,切实在学生的身心重塑和人格发展上发生良好效应,是每个教育者都需认真思考并悉心解决的问题。《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学科德育指导纲要》颁布之后,陈经纶中学深入研究其中的精神,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丰富主渠道育人内涵,拓宽主渠道育人途经,构筑起学校的主渠道育人模式。

丰富师德内涵,提升育人境界

主渠道育人模式的基础是师德内涵的丰富。有了良好师德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学科德育的愿景才能达成。为了使学科德育和学科教学相统一、与教书育人相一致,学校规范了新的师德标准。学校激励教师自发追求“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快乐施教”的教育境界,利用校本培训、名师论坛等,促使每位教师对师德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学科德育有更为深刻的领悟。

学科德育以教研组为依托,以课堂为平台,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途经,发挥着学校主渠道育人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

创设学科德育“兴奋点”,弘扬正向人文价值观

主渠道育人模式的长期效应,缘于学科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缘于学科德育与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教师要创设教学中的德育“兴奋点”,寓德育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学校思想政治课围绕新的学科德育观,做出新的架构,使课堂教学力求做到“两结合”“两改进”。“两结合”是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的结合,例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便结合教材“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帮助学生切实理解这些内容,同时巧妙渗透德育。“两改进”是指改进课堂讲授法和改进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感悟学科理论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理性色彩浓郁的学科德育内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体会数学现象的奇异美、问题拓展的变化美、逻辑思维的严谨美。

各学科德育的出发点不同,但是目标一致,即通过各学科德育“兴奋点”的创设,让正向人文价值观在课堂落地生根。

挖掘学生发展“需求点”,加强学科德育实效性

学校主渠道育人模式扎实推进,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点”,将学科德育从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各学科设计并开展有意义的学科活动,加强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语文学科以“道”浸润学生心田,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鲁迅作品专题研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文字背后深邃的思想和哲理,感受那一颗炽热的民族魂,让学生拥有了美的情趣、美的思想、美的志向。语文学科还通过“汉字英雄”“书写精英”等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有责任感地传承民族文化,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将素质教育和学科德育有机融合,找准“切入点”,形成全员、全科、全程、全面的德育环境。英语学科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开展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宣传活动,学生们在“保护动物,与动物交友”的宣传海报上签名并立下保护动物的誓言。地理学科通过区域地理考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和科技实践能力。体育课上,在积极的攻守对抗中,让学生明白互助、尊重、理智、文明的重要,使比赛本身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实践载体。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陈经纶中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在课堂上实现主渠道育人,把握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道德情感的升华过程、道德实践的落实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从而最大化地丰富德育的有效形式,做到立德树人。

■   编辑  吴君   ■

猜你喜欢
主渠道师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校教育惩戒:学生欺凌治理的主渠道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应急保供主渠道作用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