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办学质量 走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之路

2015-01-09 12:29田雅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办学课程体系职业

田雅莉

北京市外事学校作为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中华礼仪之花诞生的摇篮。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有机遇,更面临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追求新的跨越。

针对《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学校明确了将外事学校建成“中国特色、世界品牌”的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彰显北京核心功能区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此,学校在提升办学质量上做了诸多努力。

强化教师队伍,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校一直致力于师资队伍建设,以北京市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为切入点,为教师营造创新环境,制定激励机制,从教学、学习、评价、反思等多方面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学校从“国际视野、先进理念、现代技术”三个方面打造教师队伍,为教师搭建更高端、更广阔的平台。为此,学校选派30名教师分别赴加拿大、新加坡、韩国、荷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培训和考察。为优化师资结构,学校引进1位博士、4位硕士,选派多名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硕士学位,同时聘请专家在教学基本功、教育管理、课题研究、英语口语、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成”的理念,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服务,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学校将课程开发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兴趣,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实训室建设、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开发,形成了我校独特的课程开发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技能

近年来,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终身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社团活动等组成的多元课程体系。

学校重视公共基础课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兴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学生继续深造及就业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必修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借助北京市课改平台,深化课程体系整体改革,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选修课与社团活动为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为学生开设发挥学生特长的文化素养选修课,如沟通能力训练、钢琴、舞蹈、书法等,还开设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选修课,如咖啡、花式调酒、花艺、茶艺等,丰富多样的课程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产学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学校充分利用自主经营的实习饭店、超市、旅行社及合作企业的优势,采用“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交替的教学安排,保证培养目标的落实。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开发了大量市民学习课程、企业课程、中小学职业体验课程,为企事业单位量身订做专项培训课程。这些合作使学校的培训内容更加丰富,知名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就业“出口”也越来越宽。

寻求新的发展平台,形成办学新格局

在新的历史时期,外事学校立足现代化办学理念,形成国际化视野,积极寻求学校的提升与跨越,为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不断努力。

行业组织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等情况,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学校成为全国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学校围绕重点专业加强与国家旅游委、中国烹饪协会、北京商业联合会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专业建设,扩大学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学校还加强与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学校、集团内企业的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让我们的办学、教师、学生、课程能够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面对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北京市外事学校以国际化办学为目标,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推动改革与创新,在原有基础上寻求新的跨越。我们相信,未来十年,我们将会以“北京外事”的名义走向世界。

■   编辑  于萍   ■

猜你喜欢
办学课程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