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传统吴地日用绣

2015-01-09 06:53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日用苏绣绣花

王 欣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

所谓吴地,是指“以太湖为腹地,上海、南京作首位,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躯干,杭州、嘉兴、湖州为节肢,旁及南通,扬州的一个地域总体”[1]。在这个“大吴文化”圈中,刺绣的历史可谓悠久、针法的发展可谓完备,早在汉代就记载有吴地“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2]。在吴地刺绣体系的分支中,除了发源于苏州地区的苏绣以外,还有上海露香园顾绣、常州乱针绣、南通仿真绣、无锡锡绣和扬州宝应绣等。而根据这些绣种的技术性、艺术性等要素,当今学者普遍认为它们“都应纳入苏绣艺术的范畴之中”[3]。因此,吴地刺绣艺术应指苏绣艺术领衔的,涵盖了顾绣、乱针绣、仿真绣等多门类的刺绣体系。本文选择以苏州地区的传统日用绣为对象进行研究,以窥传统吴地日用绣的全貌。

1 传统吴地日用绣释义

根据绣品的不同特点,可将传统吴地刺绣艺术分为服务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日用绣、专供朝廷使用的宫货绣,以及强调艺术格调的闺阁绣三大类。其中,本文所关注的传统日用绣一般是由城镇或农村的普通女子以实用为目的而绣制,绝大部分自给自足,用以满足生活所需,另外也有一小部分被当成商品带入了市场中交易。

具体来看,传统吴地日用绣包括了绣花服装、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荷包、绣花香袋、绣花手巾、绣花扇套、绣花眼镜袋、绣花发缘袋、绣花被面、绣花枕套、绣花桌披、绣花镜袱等。传统吴地日用绣与宫货绣和闺阁绣相比,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生活结合的最紧密、类别最丰富,同时它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一定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吴地刺绣艺术中不可轻视的一个内容。

2 传统吴地日用绣的主要分类

2.1 日用类刺绣品

在刺绣技术高度发达的吴地,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刺绣的身影,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能在服装中发现有绣衣、绣裙、绣鞋、绣帽、肚兜、刺绣衣料,而配饰中绣帕、绣巾、荷包、香袋、扇袋、油面搨等也都较为多见,刺绣技艺的运用范围可谓甚广。

以笔者田野调查时所观察的一件清代女式夹袄为例(如图1),这件黑色缎面的真丝女装在胸前、袖口、下摆、门襟等处都装饰有大量的传统纹饰,如牡丹花、荷花、菊花、蝴蝶等,图案的造型生动、配色雅致,在黑底衬托下尤为显得优雅而醒目。从工艺来看,这些图案均运用了苏绣针法绣制而成,如戗针、打籽针、铺针等,绣制精巧,并且在绣制图案时做了明显的“水路”处理,这也是苏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说,一方面,“精、细、雅、洁”的苏绣在这件夹袄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另一方面服装也因苏绣而更熠熠生辉。

吴地水乡妇女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影响下,还形成了独特的服装造型——“青莲衫子藕荷裳”。而在这身装扮中,包头、腰带、作裙、肚兜等也常常装饰有荷花、莲藕、水菱、蝴蝶、凤凰、牡丹等刺绣图案,可以说刺绣已经成为了吴地女性着装的重要视觉符号之一。

图1 清代吴地女式夹袄与刺绣针法分析

在配饰中较为常见的日用绣要数香袋,据《清嘉录》,“在苏杭一带妇女制绣香囊绝小,内装雄黄,称雄黄包,系襟带之间以辟邪”。除了在端午节人们用来护身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的用它来装一些随身小物件,有时还被当成男女之间的信物,很多时候人们为了所佩香袋能与自己身份、品味相符会用尽心思来装饰,而刺绣自然是首选。在苏州民俗博物馆中收藏有一款香囊(如图2),它的形状由吴地常见的莲花、荷叶组成,在其上使用平金绣法绣制了花瓣、莲蓬、荷叶,装饰感极强。

图2 吴地传统香袋

2.2 婚庆类刺绣品

婚庆活动向来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而与这些活动相关的物品自然免不了用刺绣来装点。例如在结婚仪式中,绣花枕、绣花被、绣花嫁衣、绣花鞋等都充分体现了刺绣与这一活动的高度结合。吴地女子在出嫁前,大多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嫁妆,而在这些陪嫁品上进行刺绣装饰,更是重中之重。

笔者考察过很多吴地新娘嫁衣,其中一款民国百褶作裙很具有代表性(如图3)。这条大红色的新娘长裙采用了吴地女性下装中典型的“顺风褶”工艺,并配以蓝色镶边及飘带。在其上刺绣有牡丹、海水、江崖、蝙蝠、寿桃等传统吉祥纹样,针法上则使用了苏绣针法中的戗针、滚针、铺针等。整条裙子风格喜庆而隆重,配色协调,绣工精细。苏州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一本“妆奁簿”,上面描述了民国时期当地的嫁妆目录,其中有很多物品都与刺绣有关,如“‘顾绣聚宝盈盆’、‘大红镜袱齐备’……‘绣花发禄千年’、‘大红杌垫齐备’、‘绣花状瓶成对’……‘锦绣台毯全福’”[4],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刺绣与传统婚庆仪式的关联度。

图3 百褶作裙及刺绣针法分析

2.3 宗教类刺绣品

由于宗教的盛行,刺绣与宗教物品的结合也是吴地日用绣的一大类别。用刺绣装饰后的宗教物品,它体现了宗教观念,“成为信徒与佛、菩萨沟通的中介物,甚至也成为神的象征。”[5]在旧时的女性群体中就非常流行绣佛像和绣佛经,她们通过刺绣宗教题材的内容来抒发情感、表达虔诚的态度。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就曾出土过迄今一千多年历史的刺绣经帙残片(如图4)。这块罗地经帙绣片运用辫子股针、接针、集套针、齐针等针法,绣制了佛教图案宝相花、藤蔓等内容,时过千年仍能看出其绣工精细、设色典雅的特征。另外在佛教场所中使用的一些物品也大多用刺绣来装饰,如华盖、佛幡、幢、蒲团、大缦账等。

图4 刺绣经帙残片针法分析

除了上面谈及的方面,传统戏曲表演中的戏服、吴地民众生活中的祭祀和丧事活动中很多用品如寿衣、被衾等也都可见刺绣的装饰。

3 传统吴地日用绣的文化象征

客观的说,吴地日用绣论绣工可能不及宫货绣,论格调又不及闺阁绣,从诞生之初它就是一种以实用为主要目的艺术样式。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吴地日用绣在精神层面融入了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吉祥文化,通过比喻、象征、谐音等手段来传情达意,而这也成为了吴地日用绣的主要艺术特色。

中国的吉祥文化源自商周,至明清时期逐渐成熟,样式多元、手法多样,甚至出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说法。综合来看,吴地日用绣的文化象征大致有两类.。

(1)祈福主题

吴地日用绣的祈福主题涵盖了富贵吉祥、子嗣绵延、长命百岁、家庭荣昌、护佑平安等内容,寄托了吴地女性朴素的情感与理想。这类绣品大多数是以传统民间故事或吉祥图案为素材来绣制,在图形表现上并不追求写实,但较为强调配色与形式感。

在苏州,小孩满月之际,家中长辈会绣制虎头帽、虎头鞋让其穿戴(如图5),希望借助老虎之威来驱病、辟邪,希冀小孩能健康成长。到一周岁时,家长又会从各家搜集面料来缝制百家衣,并在上面刺绣兰花、菊花、梅花、竹子等瑞花祥草,以祝愿小孩长大后能够具备优秀的品德和高贵的品质。而龙、凤等祥瑞之物也常见于日用绣,出现在诸如被面、服装、陈设品上,用来表达人们期盼风调雨顺、生活和谐美满的愿望。麒麟作为中国传统的瑞兽,在吴地的日用品上也有不少与它相关的刺绣纹样,如“麒麟送子”象征早生贵子,“麟趾呈祥”象征子孙昌盛等。另外在祝寿活动中,福星、禄星、寿星、松树、寿桃、仙鹤、灵芝等图案也都被寄予了祝愿长寿的美好愿望,绣制于服装和各类陈设品中。

(2)情爱主题

情爱主题也是吴地日用绣常见的表达内容之一。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就善于通过女红来诉说内心想法和情感,而借助刺绣来委婉的表达她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更是一种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手巾、香袋、荷包、扇袋等物品经过精心绣制都能成为传情达意的物品。而在刺绣图案方面,鸳鸯就是最常见的纹样之一,用来象征夫妻之间感情恩爱,相关图案就有“鸳鸯戏水”、“鸳鸯荷花”、“鸳鸯贵子”等。此外,“双鱼戏水”、“比翼鸟”、“龙凤合欢”、“蝶恋花”(如图6)等图案也多用于寄托人们对于爱情幸福、婚姻美满的美好祝愿。这类主题在上文述及的婚庆类日用品中十分多见。

图5 虎头鞋

图6 “蝶恋花”刺绣纹样

4 结语

回眸吴地民众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日用、婚庆仪式,还是宗教活动,处处都能觅得刺绣艺术的身影。这些出自普通人家女性之手的日用绣强调在实用基础上兼顾装饰性。同时,它们还被用于传情达意,寄托人们的丰富情感,从而具备了刺绣之外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内涵。可以说,吴地日用绣是吴地刺绣艺术形式中最为多元化的一类,也是与民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类。我们期待当代刺绣艺术能继续延续这一特征,不断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寻找到更多融入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1] 高燮初.吴文化通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2] 刘向.说苑(卷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 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19-20.

[4] 宁方勇,沈建东.丝线上的风雅[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55-56.

[5] 孙佩兰.苏绣与佛教文化(下)[J].上海:上海工艺美术,1993(5):48-51.

猜你喜欢
日用苏绣绣花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松鼠绣花
苏绣,“秀”出奇迹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岜沙苗寨绣花女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王素娟:让日用之美,构建出我们的生活美学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